在发现茶后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茶”字从无到有,从笼统、多名演变成具体、专名,这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据《神农本草》载:“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盆州谷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
又据唐代陆羽《茶经》中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茶”。可见古时茶字在古书上的称谓及意义不同,古时候茶有很多种叫法。
《康熙字典》云:“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数种,惟荼,苦茶之茶,即今之茶。”
另外,诗经《谷风》内有一篇,其中有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芥。”
古代茶的另一种名称是茗。据《晏子春秋》中载:“婴相齐景公时,食之粟这饮,灸三戈、五卵、茗荠而已。”由此可见在公元前五百年前,“茗”就是作为汤食用的例子。《桐群采叶录》载:“西阳、武昌、庆江、晋陵,如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多取其叶”。
此外它还有一种名字叫苦菜。《诗经》有云:“堇茶如饴,皆苦菜也。”
许慎《说文》:“茶,苦菜也。”梁代陶弘景以茶作苦菜。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神农本草经中,苦菜名茶草,治疗疾病,功效极多,陶弘景误当为茗,茗豆有此效乎?”从此以后,才知道茶与苦菜是两种东西。
上面所说的只是茶的称谓其中的几种,其实,茶的称谓还有很多,不专是指茶树上的茶来说。但是把茶作为“茶”的专用名词,还要数唐代的茶仙陆羽,他的《茶经》问世,便将数种不同意义的“荼”减去一划,成为含有一种意义的“茶”字。所以自中唐以后,一般学者因受陆羽的影响,逐渐将“荼”改写为“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