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的快速发展,业界对FPGA的需求在持续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公司预计,全球的FPGA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有望达到125.8亿美元,2016—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
全球FPGA市场格局在近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基本被前两大厂商—美国的Xilinx(2022年被AMD收购)和Altera(2015年被Intel收购)垄断,两大厂商的市场份额接近90%,引领着全球FPGA的尖端技术发展。另外两家美国厂商Lattice和MicroSemi(2018年被Microchip收购)分别占据全球FPGA市场份额的第三名和第四名。
FPGA的主要厂商及产品如下:
(1)Xilinx公司(现为AMD公司)。Xilinx公司成立于1984年,首创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这一创新性的技术,并于1985年首次推出商业化产品,是全球领先的可编程逻辑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是目前排名第一的FPGA解决方案提供商,于2022年2月被AMD公司收购。
Xilinx公司的产品包括:
Spartan系列:定位于低端市场,目前的最新器件是采用28 nm工艺的Spartan7系列。
Artix系列:定位于介于Spartan系列和Kintex系列之间的中端市场,目前在售的主流产品为采用28 nm工艺的Artix-7系列。
Kintex系列:定位于高端市场,包含采用28 nm工艺的Kintex7系列、采用20 nm工艺的Kintex7 Ultrascale系列,以及采用16 nm工艺的Kintex7 Ultrascale+系列。
Virtex系列:定位于高端市场,包含采用28 nm工艺的Virtex7系列、采用20 nm工艺的Virtex7 Ultrascale系列,以及采用16 nm工艺的Virtex7 Ultrascale+系列。
全可编程SoC和MPSoC系列:包括Zynq-7000和Zynq UltraScale+ MPSoC系列,内嵌了ARM Cortex系列微处理器。
AI Engine系列:包括Versal ACAP、Alveo等系列。
(2)Altera公司(现为Intel公司)。Altera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全球第二大FPGA供应商。Altera公司在2015年被Intel公司收购后划为PSG事业部(Programmable Solution Group),在2022年并入DCAI事业部(Data Center and AI Group)。DCAI事业部致力于使用Intel公司的顶级服务器和FPGA开发数据中心产品,这意味着Intel公司未来的FPGA业务将聚焦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高端应用场景。
Altera公司的产品包括:
MAXII系列:实质上是CPLD。
Cyclone系列: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类似于Xilinx 公司的Spartan系列和Artix系列,最新产品为Cyclone10。
Stratix系列:定位于高端市场,与Xilinx公司的Kintex、Virtex系列竞争,最新产品为Stratix10。
Arria系列:SoC系列FPGA,内置ARM Cortex-A9内核。
Arria 10系列:支持DDR4存储器接口的FPGA,硬件设计人员可以使用Quartus II软件在Arria 10系列FPGA和SoC设计中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666 Mbps的DDR4存储器。
Agilex系列:面向数据中心等高端市场,采用10 nm的工艺、异构3D系统级封装技术的FPGA产品。
(3)Lattice公司。Lattice公司专注于中小型、低功耗FPGA,产品主要基于NEXUS和AVANT两大平台设计。基于NEXUS的FPGA为小型FPGA,面向消费终端市场;基于AVANT平台设计的FPGA为中型FPGA,面向工业、通信、汽车等应用。Lattice公司暂不涉及数据中心加速卡等大型FPGA业务。
Lattice公司的产品包括:
ECP系列:是Lattice公司自主研发的FPGA系列,不仅提供低成本、高密度的FPGA解决方案,还提供高速SERDES接口,多用于民品解决方案。
ICE系列:是Lattice公司收购SilioncBlue的超低功耗FPGA系列,曾用在iPhone7中,实现了FPGA首次在消费类产品中的应用。
Mach系列:用于替代CPLD,是实现粘合逻辑的最佳选择。
(4)MicroSemi公司。MicroSemi公司并购了Actel公司,专注于军工和航空领域,产品以反熔丝结构FPGA和基于Flash的FPGA为主,具有抗辐照和可靠性高等优势。
MicroSemi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
基于Flash的通用FPGA系列:包括PolarFire Mid-Range FPGA、RTG4 Radiation- Tolerant FPGA、IGLOO2 Low-DensityFPGA三个高、中、低端子系列。
特殊领域应用系列:包括基于SoC的Mi-V RISC-V Ecosystem和SmartFusion2 SoC FPGA。
相比于上述的国外厂商,国内FPGA厂商的起步晚了近30年,在制程工艺、性能指标、专利数量、研发投入、人才储备、产品品类、市场生态和行业整合能力、生产和供应链能力等方面,和国外厂商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几年,随着国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国产FPGA厂商快速成长,正在逐渐缩小与国外厂商的差距。
目前,据电子发烧友、集微网等媒体发布,国内有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智多晶微电子有限公司、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FPGA厂商,并且大部分厂商均有多款产品面向市场。其中,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紫光同创)作为国内FPGA厂商的代表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研发投入,其产品已基本覆盖500000个逻辑单元以下的FPGA,并能够满足28 nm至55 nm成熟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