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

一直以来,获取知识和为世界建立一种体系都被视为某种技术,其目的是从外界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其目的则是自我实现。畅所欲言、不受限制地质疑和询问,这些也可以被看成是基本需求满足的前提条件。这些看法或许有用,但对于好奇心、求知欲、实验等,这些东西在动机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的问题,它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我们想获取知识,这里面有消极的原因,比如出于焦虑和恐惧。依常理推测,这里面应该也有积极的原因,比如想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等。

观察某些高级生物的行为,我们能从中发现好奇心。它们的好奇心与人类的相似。以猴子为例,它们会去做一些与饥饿、恐惧、舒适等需求无关的事,比如撕扯东西、把手指伸进洞中、探索各种各样的地方等。

通过研究心理健康的人群,我们发现,心理健康的人都比较喜欢神秘的、未知的、未解的、混乱的事物。这些特点也被纳入了对他们的定义当中。他们做那些事,好像只是单纯出于喜好,而那些事情本身也特别有意思。反之,对于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他们就毫无兴致了。

认知需求遇到阻碍,可能会引起某些心理疾病。我见过的一些临床案例可以明确地证实这一点。一些聪明人,因为从事愚笨的工作,或者过着愚昧的生活,身上就显现出了病态,如倦怠、丧失激情、厌恶、身体机能受到遏制、理智和品位不断下降等 。至少有一个案例表明,让有上述症状的人在空闲时间重拾学习,或者让他们找一份能让智慧得到发挥的工作,又或者培养他们洞察事物的能力,通过这些恰当的认知疗法,不良症状就会消失。

据我所见,很多聪明、富有、游手好闲的人,他们身上显现出的症状,跟“智力上营养不良”的症状是一样的。对此,我的建议是,试着让自己醉心于有价值的事物。采纳了上述建议的人,状态都有所改观,甚至完全变好了。因为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也使我对认知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某些地区,人们接收信息的通道被切断了,还有一些地区,官方发布的理论显然与事实相反。在这样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一些人不相信任何价值,即使对显而易见的事物也心存疑虑。在人际交往上,他们是严重割裂的,丧失了希望和道德感。还有一些人是压抑、顺从、远离人群、能力丧失、主动性全无的,这种生活态度似乎更消极。

如果人的认知需求能在主观上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终极体验。人们往往重视结果和成果,而忽略洞察和理解。尽管如此,洞察仍不失为人生中耀眼、幸福、激动的瞬间,甚至有可能是整个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间。

所谓认知需求,它是一种渴望理解、渴望系统化、渴望组织、渴望分析、渴望研究明白关系和意义、渴望确立价值体系的需求。如果我们认可这些需求,就会发现,在这些需求当中,可以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层次体系。在该体系中,渴望知道的需求是一个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产生渴望理解的需求。对于这个小型的层次体系来说,之前说的层次体系中那些谁先谁后的问题,全都是可以套用的。

在这里,我要提醒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认知需求和之前说的基本需求划分开,也就是说,认知需求与意动需求,这二者并不是割裂的关系。就认知需求本身来说,它包含了“力求实现”这种意动性的特征。它也是人格的需要,跟我们之前说的基本需求一样。以上所说的两套层次体系之间,是彼此相关而非彼此割裂的关系,是互相协同而非互相对立的关系。

对于科学家来说,审美需求这个范畴中的内容是令人忐忑的。在所有需求中,我们对审美需求的了解最少,但我们却不能忽略它,因为它有很多历史、人性、美学方面的证据支持。

我认为,某些人身上的确存在一种真正的、基本的审美需求。面对毫无美感的事物时,他们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病态。反之,面对美好的事物时,他们的病态就全都消失了。他们的需求是积极向上的,唯有美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这种现象在健康的孩子身上特别常见。关于这种需求的证据,我们可以从任何时代和文化环境中找到,包括遥远的洞穴人时代。

审美需求,它与意动需求和认知需求之间存在着大面积的重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将它们彻底区分开来。我们可以认为,渴望秩序、渴望对称、渴望结构化、渴望系统化、渴望完成一件事,这些都是出于认知、意动、审美,甚至是神经症的需求。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无须去分辨什么。我认为,我们对审美需求的研究,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家和动力心理学家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说,一个人坚持认为,一幅画必须得端正地挂在墙上,这代表了什么? JnxqQvTP+gphU8VaDAJl8cMwTzKgp/fnNwdpojfOgQ61IADNexRWpgwTs7pmqe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