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丁纳
有一部专门论述创伤神经症的著作,我们从中发现,可以在威胁效果的清单(不是冲突,也不是挫折)中新增两项,一项是特别普通的效果,另一项是严重创伤造成的后果
。按照卡丁纳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这类创伤神经症是因为生命体本身最基础的执行功能受到基本威胁导致的。这里所说的执行功能,包括走路、说话、吃饭等。
所以,对于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注释:经受过重大创伤后,一个人也许会认为自己是不能左右命运的,死神就要降临了。在具有绝对性优势的威胁面前,有的人对于自身的能力,甚至是最基本的能力,好像会失去信心。当然,那些不太严重的创伤,威胁性就没那么大了。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某些具有特殊性格结构的人身上,出现上述状况的可能性更高。他们受到威胁,是以其特有的性格结构为前提的。
不管因为什么,死亡的逼近都可能会让我们丧失最基本的自信,身处威胁之中,但这只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的。我们所认为的威胁指的是,无法处理上面那种情况、外界的力量过于强大、无法左右自身的命运、无法掌控世界、无法掌控自己。有时候,另外一些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或特别痛苦的情况,也会被我们视为威胁。
对于威胁这个概念,我们也许可以进行扩充,使其将通常是另一个领域内的现象包含在内。比如意外的强烈刺激、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被抛弃、丧失立脚点、解释不了的事物、陌生的事物、生活秩序或节奏被扰乱,这些情况不但会触发情绪,还会带来威胁。
说到威胁,我们自然不能忽略它最主要的那一方面,也就是直接剥夺、妨碍、危及基本需求的情况,比如侮辱、拒绝、孤立、失去尊严、失去力量——这些都属于直接性的威胁。还有一些情况,是对自我实现构成威胁的,比如无节制地使用能力,或者有能力而不使用。最后还有一些情况,是对趋近于成熟的人构成威胁的,比如危及元需求,或者危及存在价值。
综上所述,能让我们感受到威胁的,是以下这些情况:有可能妨碍或已经妨碍了基本需求、有可能妨碍或已经妨碍了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元需求、有可能妨碍或者已经妨碍了以上两者所依据的条件、危及生命本身、危及个人整体上的整合、危及个人整体上的整合过程、危及个体对外界的基本控制、危及终极价值。在威胁的终极定义中,一定要包含与基本目标、价值、个人需求相关的部分。不管我们怎样给威胁下定义,这一点都是不可或缺的。这表明,动机理论必定是所有心理病理学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