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他人认可的欲望如果强烈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人的心灵处于紧绷状态,不断强化追逐权力和优越感的人生目标。他会斗志昂扬地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把对成功的渴望变成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这种人每天想的都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生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却对生活本身漠不关心,和现实生活脱节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这种生活方式会极大地限制他的行动自由,贪慕虚荣成了他最明显的性格特征。
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虚荣心,但明目张胆地显露自己的虚荣,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为了掩饰虚荣的真面目,我们给虚荣戴上了各种各样的面具,比如谦虚,谦虚就是虚荣的面具之一。有些虚荣心强的人,从不接受他人的意见。还有一些人因为虚荣,对他人的认可需索无度,并以此谋求私利。
过分虚荣会让人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让人为了一些肤浅的、无谓的目标拼尽全力。更糟糕的是,虚荣会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即使偶尔想一下别人,考虑的也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个用这种心态生活的人,永远跟不上现实的脚步,也无法对人和人之间的那种难以避免的复杂联系做出正确的理解。一个人如果曲解了自己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又怎么能正确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把自然和世界对他提出的基本要求放在心上?我们再也找不出哪种性格特征比虚荣更能阻碍个人的自由发展了。
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虚荣最早的形态。虚荣的孩子经常会有这样的表现: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故意做一些危险的事;在更小的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力量;用残酷的手段虐待小动物。这样的孩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自信心和勇气不足的问题,所以只用一些稀奇古怪的小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优越感。他们不敢出现在人生的主战场上,只敢在这种偏僻的小角落里肆无忌惮地扮演英雄角色。开口闭口全是生活艰难、命途坎坷的人,也属于此列。他们的牢骚和抱怨不过是在告诉大家,我之所以一事无成,完全是因为遇到的阻碍太多、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种人虚荣心很强,又不敢接受现实生活的考验,他们除了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再编织一些功成名就的美梦,还能如何呢?
普通人很难和贪慕虚荣的人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因为贪慕虚荣的人从来不敢承担失败的责任。对他们来说,一切失败都是别人的过错,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往往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有没有达成目标,有没有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贪慕虚荣的人不是在指责他人或命运,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根本想不到贡献的事。
社会生活对虚荣心的发展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贪慕虚荣的人很少能雷厉风行地完成某件事,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却又太重视成功,所以总是表现出一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样子。过分的迟疑很容易让人错失良机。就这样,他们一次次和大好的机会失之交臂,青春年华匆匆而逝。等到垂垂老矣,贪慕虚荣的人只能找各种借口怨天怨地,说自己时运不济,说老天没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
虚荣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先找一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一般规则限制的特殊位置,以拉开和主流生活之间的距离,再用冷漠和戒备的眼神观察其他人的生活。对他来说生活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进攻,一种是防守,因为他把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当成了敌人。他经常在各种选择中摇摆不定,总觉得每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持续不断地谨慎思考,让他误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可是这种没有结论的思考,只能让他错失良机,远离社会生活,遗忘社会生活交给他的基本职责。
虚荣有很多面具。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节俭朴素,会故意穿一些邋遢破旧的衣服。有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说是苏格拉底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破烂的衣服上台演讲,就对他说:“来自雅典的年轻人,你衣服上每一个破洞后面都有一只名为虚荣的眼睛在向外张望。”
有些贪慕虚荣的人会做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轻易不参加社交活动。面对他人的邀约,他们不是拒绝就是迟到,非要主人再三邀请,才摆出一副施恩的样子,点点高傲的头。还有一些人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参与社交。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彰显自身的不同寻常。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明晃晃的指示牌。只要看到它,就能知道这个人有多虚荣。
每个贪慕虚荣的人都把超过世界上的其他人,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惜这个目标,他们注定一辈子都实现不了。树立这种目标的人,会有强烈的无力感和欠缺感。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虚荣心越强的人,自我价值感就越低。有些人知道自己是因为无能才有各种虚荣的表现。可是如果不能就此转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知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贪慕虚荣的人大多不太成熟,因为虚荣含有一些天真的成分。虚荣的产生一定是在人的童年时期。虚荣的诱因有很多。举例来说,首先,孩童都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己十分弱小或不重要的感觉,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随着压力的增加,他们就会生出强烈的虚荣心。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有些家庭中,父母把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并以此为傲,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也容易形成目空一切的态度。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种态度背后隐藏着一种隐秘的想法:我和所有人都不一样,我的家庭也比其他家庭更优越。在这样血统高贵的家庭出生长大,自然要成为社会的特权阶层了。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有一些人把追逐特权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可是没有人喜欢屈居人下,追逐特权只会遭到他人的攻击和敌视,能够走到最后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古怪的避世者。只要不和别人接触,他们就无须履行自己对他人的义务,不用直面现实生活,可以继续自欺欺人对自己说“只要如何如何,我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傲慢态度才能延续下去。
贪慕虚荣的人大多有否定情结,因为贬损他人可以让他们产生自己更加优秀的错觉。他们不能接受大众对其他人的认可,因为这等于是在羞辱他们的人格。这种性格特征清楚地表明了在贪慕虚荣者的人格中,软弱感和无力感是一种多么强烈和难以消除的感受。
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虚荣心,就像一座难以卸下的高山压在人的肩头,它会严重阻碍健全人格的形成,让人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多人都把雄心壮志当成一种良好的品质,殊不知,雄心也是戴着面具的虚荣,只会打破人心底的宁静,让人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备受折磨。
下面这个例子刚好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男人,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忽然对所有学科都失去了兴趣。他不想复习,情绪很差,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这种想法在他脑袋里盘旋不去,让他备受煎熬,最终只能放弃考试。说到自己的童年,他对父母满怀怨言,觉得父母的忽视阻碍了他的成长。他觉得所有人都没有价值,包括他自己。他相信自己和其他人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样一来,他就有了远离他人和社会的借口。
为了保证自己的虚荣心不受任何伤害,他找各种借口逃避那些能够检验他能力的考试。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他忽然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他非常焦躁,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不堪重负。他不能再参加考试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要不参加考试,别人就无法知道他的真实能力,他的人格感和价值感就不会受到伤害。他像是得到了一把保护伞,将他从恐慌和焦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以后他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来安慰自己了:要不是因为生病、因为命不好,我早就功成名就了。逃避考试,毫无疑问也是虚荣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害怕考试失败会暴露他的真实能力,让他名声扫地,所以他根本不敢接受任何挑战和考验。这样看来,过度的虚荣会让人失去迎接挑战的勇气,养成遇事逃避的不良习惯。
我们经常能在那些对自身能力和判断力没有信心的人身上,看到这种逃避的态度。案例里的这个男人就是这种情况。他是家里的长子和唯一的大学生,下面有四个妹妹。家人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他身上,无时无刻都在关注他的需要。父母对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做人上人。可谓是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所以,超越世界上的所有人就是他唯一的人生目标,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件事。可是现在,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达成所有家人的殷切期待,觉得非常焦虑和不安。就在这时,虚荣告诉他,还有一条退缩的路可以走。
贪慕虚荣者喜欢用想象为自己创造一座陌生的城市,然后去那座城市中,寻找一栋自己想象出来的建筑。如果他找不到这座城市,那一定是现实出了问题,虽然现实根本没有进入过他的生活。贪慕虚荣的人和自私自利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生活的。他们不管和谁来往,都把强权压迫、背信弃义、阴谋诡计,当成维护个人原则、达成个人目标的有效手段。他们总想抓住别人的错处,证明其他人的不足,为此密切关注着身边的种种状况。最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就是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更聪明。当然,总有些人会向他们发起挑战,并获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再客观的失败也抵挡不住贪慕虚荣者层出不穷的托词和借口,他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只会自欺欺人地对自己说:“我是最优秀的,我不可战胜。”
其实,这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手段,可是所有人都能用这样的小手段通过想象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案例中的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样发展的。如果不是站在错误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把考试当成了检验个人能力、决定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他怎么会如此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为此放弃了通过努力读书获取知识,通过考试核查疏漏的常规道路。虚荣的人会把自己身边的每个人都当成竞争对手,连随口说出的一句话都要分出对错高下。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没有止境的战争。贪慕虚荣的野心家和幻想家,总有一天会因为新的困境失去真正的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