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祖先是齐人,祖父蒙莺在秦昭襄王嬴稷时投奔秦国,官至上卿。蒙赘在秦庄襄王子楚、秦王政时期是秦国名将,不仅夺取韩国的成皋和荥阳,还连续攻下赵国三十七城、韩国十三城、魏国二十城。
蒙赘去世后,儿子蒙武继承其职,辅佐秦王政大败楚军,并屡次征战,最终为秦国攻灭楚国。蒙恬便是蒙武的儿子,他年轻时学过狱法,曾做过狱官,负责文书工作。
由于出身将门,蒙恬很快得到秦王政的任命,成为一名将领,率军攻齐大获全胜,结束了统一战争。随后,他成为秦国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内史。
同年,秦始皇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成功驱逐北方的少数民族,收复河套地区。蒙恬还奉命修筑长城,利用地势险要设置要塞,长城从临祧(今甘肃岷县)延伸至辽东(今辽宁辽阳),绵延一万余里。他驻守上郡十余年,为秦朝北方边境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蒙恬的显赫地位也引来了某些政治野心家的嫉妒。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曾因劝阻秦始皇坑杀儒生,被贬至上郡当蒙恬的监军,这让蒙恬和扶苏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却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蒙恬有一个弟弟蒙毅,曾为秦始皇的亲信,官至上卿,常在秦始皇身旁辅佐国事。蒙毅因执法得罪了另一个权臣赵高。赵高是秦始皇宠信的中车府令,暗中奉承胡亥,教他如何左右朝政。
当蒙毅依法削赵高官职,并判其死刑时,赵高深感不满。尽管秦始皇最后赦免了赵高并恢复其官职,赵高心中依然怀恨,并开始策划复仇。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山时病重,命蒙毅返回会稽祈祷。然而,秦始皇在途中去世,消息被赵高、胡亥等人封锁。赵高心生篡位之念,趁机密谋,伪造秦始皇的遗诏,逼迫扶苏自杀,蒙恬也被诬陷为叛贼,遭到囚禁。
蒙恬怀疑事有蹊跷,劝扶苏等候确认消息再行决定,但扶苏仍听信使者之言,自杀身亡。蒙恬坚决不服从,最终被捕并被关押在阳周(今陕西子长)。
赵高趁机在胡亥面前进谗,称蒙毅曾劝阻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暗示蒙家兄弟有异心。胡亥听信赵高的话,决定将蒙毅囚禁在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
尽管蒙毅在监禁中辩解,强调自己忠心耿耿,却无济于事,最终被赵高所害。蒙毅死后,赵高开始对蒙恬进行更深一步的陷害。他在胡亥面前谗言称蒙毅和蒙恬是反对自己和胡亥权位的叛徒,最后蒙恬也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