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史书里对于鬼魂的记载种类繁多,描述各异,通常可归纳为几种类型:感恩报答、报怨复仇等。
第一种:感恩报答。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一章中,记载了魏武子与其妾的故事。魏武子是魏国的贵族,他的宠妾没有子嗣,而他自己身患重病。在临终之际,他嘱咐自己的儿子魏颗:“一定要将她嫁出去。”但在弥留之际,魏武子又改变主意,命令魏颗:“务必将她杀掉,陪我一起殉葬!”
魏武子去世后,魏颗按照父亲临终的遗嘱,将这名女子嫁了出去,并解释说:“父亲临终时精神错乱,但我依照他清醒时的嘱托办事。”
后来,魏颗带兵与秦国军队交战,忽然看到一位老人用草绳将秦将杜回绊倒,顺势将杜回俘虏。夜里,魏颗梦见这位老人告诉他:“我是你当年将其嫁出去的女子的父亲。你遵循父亲的遗命行事,我特此报答你。”这就是成语“结草还报”的由来,意味着感恩和报答。
第二种:报怨复仇。这类传说在古代流传最广,常常描写鬼魂因冤屈而复仇的故事。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在《国语·周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周宣王无罪地杀了杜伯,三年后,杜伯以鬼魂复仇,射杀了宣王。
《左传·庄公八年》中提到,齐襄公命彭生杀死鲁桓公,而后又以借口处决了彭生。在姑棼打猎时,襄公看到一头大猪,误以为是彭生,便射箭射向它。结果,这头猪竟站起来吼叫,把襄公吓得掉进车底。
《左传·僖公十年》则讲述了晋惠公为太子申生改葬的故事。申生曾被献公害死,他的鬼魂向晋国大臣狐突显现,指责晋惠公无礼,并请求上帝将晋国交给秦国,以便为自己复仇。狐突劝解申生,不要将无辜百姓拖入其中。最终,申生决定再向上帝请示。之后,申生通过巫术告知狐突:“上帝已经批准了我的请求,惩罚即将降临。”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展示了鬼魂复仇的复杂性。
第三种:方术召唤与神秘力量。古代史书中也有一些关于人们与鬼神之间交流的记载。《史记·封禅书》记载了汉武帝时,齐国方士少翁运用巫术使死去的王夫人显现,向汉武帝传达信息。
《后汉书·王忳传》则记载了一个神秘的故事。有一位女子在亭中被亭长害死,她的鬼魂开始作祟,连杀许多过路人。直到王忳途经此地,夜晚遇见了这个鬼魂。鬼魂诉说自己冤屈,王忳决定帮助她平冤。这种召唤鬼魂复仇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对死后世界与人间的神秘看法。
第四种:神灵与天帝的交感。在古代中国,人与神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传说中都提到人与神可以发生神秘的交感,甚至能借此产生圣人或传承。例如,伏羲氏的母亲华胥,在雷泽行走时“履大人迹”,结果怀孕并生下了伏羲。而神农氏(炎帝)的母亲也同样是通过与神龙的感应而怀上了神农。汉高祖刘邦的母亲刘媪也传说与神龙交感生下了刘邦。
这些故事中,神灵和人类的界限显得模糊,天帝似乎可以直接与人交感,甚至预言未来。
第五种:精灵转世与神秘传承。在一些传说中,也出现了人类灵魂转世的观念。与印度佛教的轮回转世不同,中国古代更倾向于精灵或神明的投胎转世。比如,《左传·宣公三年》记载,郑文公的妾燕姑梦见“天使”送给她一株兰花,并说:“我是你的祖先伯儵,我将这株兰花送给你,未来它会成为你的儿子。”
此后,郑文公的儿子起名为“兰”,成为郑穆公,传说他就是由兰花转世而来。
从这些传说和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于鬼魂、神灵与人与人之间的奇妙关系的认知。他们认为鬼魂不仅能像生前一样有性格和行为,还能感恩报恩、复仇或与人类产生神秘的联系。这种鬼魂观念与印度佛教的鬼魂观念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它逐渐融合了中国本土的鬼神观念,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神秘世界观。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窥见了古代人对生死、鬼神的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些跨越生死与时间的神秘力量,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