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清复明的传奇往事

明朝末年,洪门始祖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前赴后继,创立了洪门这一秘密社会组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举。有关洪门的传说,300多年来口耳相传,被崇拜者们赋予了英雄的光环。

据传说,洪门的开山祖有二人,分别是郑成功和朱洪英。

郑成功在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降后,退守福建、台湾,继续抗清。眼见大明政权大势已去,一些文武官员见风使舵,郑成功深知要赶走异族统治,必须把众人笼络在一起。经过苦思冥想,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八月十五,圆月高悬。郑成功在金台山上点燃篝火,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一时间,觥筹交错,众人对酒狂歌,一扫往日颓丧。酒过三巡,郑成功看准时机,缓缓起身。皎洁的月光洒在他魁伟的身躯上,宛如披上一层轻纱。他举起酒碗,微笑着对众人朗声说道:“今日是团圆之日,我请诸位贤弟前来,是想让大家铭记大明天下已不复完整,大明臣民当人人奋勇,重建大明盛世。承蒙诸贤弟相助,我没齿难忘。如今国破家亡,我愿与众兄弟结为金兰,协力光复大明。愿意结拜者,请随我起誓:反清复明,誓同生死!”话音刚落,众人纷纷起立响应。就这样,金台山明远堂草创,成为洪门开山立堂之始。

洪门的另一祖师朱洪英,曾随史可法在南京附近抗清。清兵攻临江南时,明朝文武大多自顾家眷,纷纷逃窜,唯有史可法死守扬州,最终城破罹难。当时朱洪英恰在城外催办军务,幸免于难。之后,他汇集史可法残部继续战斗,直至病死疆场。

那他为何成了洪门始祖呢?原来,当时秘密结社缺乏号召力和中心,入社者寥寥。洪门创始人便找个名人来“装点门面”,扩大声势。再者,中国农民有崇上心理,认为自己受苦是官吏之过,皇帝多为“明君”,所以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办秘密结社,若有皇亲国戚之类的人参与,会显得名正言顺。而洪英姓朱,传说是崇祯皇帝的三太子,因此被奉为洪门始祖。

再说郑成功。他据守台湾时,民事皆交陈永华裁决。郑成功去世后,陈永华广纳四方忠义之士和有才能之人,收养诸将侯伯后代及明室遗少,实力颇强。他日夜苦心筹谋,矢志光复大明。为此,他在台湾创立了秘密团体天地会。

天地会继承金台山明远堂传统,四处传播反清复明思想,以唤起人心。天地会是洪门组织的别称,如今我们所知的“天地会”之名即由此而来,后来它逐渐从洪门的一支发展为独立组织。

天地会成立后,面临组织扩大的问题。当时最敏感的是国难家仇,但在人们心中二者地位不同。能争取到的实力派是郑姓家族和郑的属僚,对他们来说,国家公仇不如郑家私仇强烈,所以要强调为郑家复仇的宗旨。

然而,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曾撤去仙霞关守备,使清兵顺利入闽,郑家却遭惨杀。因有这段降清的不光彩历史,单提为郑氏报仇有局限,必须同时提出为国报仇、反清复明,以适应人们的怀旧心理,才有号召力。陈永华不愧精明,他编出两个荒诞不经却寓有复仇之意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为鼓动郑姓人而编的少林寺恩仇记。

康熙甲午年,西鲁国扰乱中原,清兵屡战屡败。一位大臣向皇上献策:“朝廷缺乏能将,难以取胜。请皇上出皇榜,颁行天下:不论何人,只要能抵御西鲁,便赏千金,封万户侯。”康熙依计行事。

在福建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有128位僧人。他们听闻此事后,前去扯下皇榜。清军军官呵斥道:“区区僧人,有何本领,竟敢扯皇榜?”众僧答道:“我们兄弟无需朝廷兵将,便能平服西鲁国。”随后,官兵将他们带到京城面见皇帝。

康熙皇帝听了众僧的对答,大喜过望,当即封少林寺住持为提督兵,赐印信宝剑,命其两日之内祭旗出兵。交战不到三个月,众僧便剿平西鲁国,班师回朝,准备受封。满朝文武官员出城到十里长亭迎接僧人。

大臣上奏皇上说:“僧人应当受封。”众僧却齐奏皇上:“我们兄弟乃出家之人,不敢受封。”大臣又奏:“既然他们不受封,可赏黄金千两,赐印信宝剑和一应素宴斋物,送他们回寺修行。”众僧人谢恩后,欣然返回寺院。

后人吟诗赞叹:“英雄居第一,豪杰定无双。统兵一举定西鲁,诸将啼歌九汉关。”

几年后的一天,朝中奸臣邓胜到寺中烧香,偶然见到寺内的印信宝剑,剑上刻有“日山为记”四字,此剑由三角钢锻造而成,锐利无比,削铁如泥。邓胜一见便想据为己有,遭到拒绝后,他怀恨在心。回去后,他串连同僚建秋、陈宏二人,设计陷害少林僧人。

一日,邓胜等人相伴入朝,暗中上奏:“少林寺僧人如狼似虎,若起异心,皇上江山难保。难道击败西鲁时,皇上没见到他们的强大实力吗?”

康熙仔细一想,觉得有理,当初百万大军被西鲁国打得七零八落,几个和尚却打赢了,恐怕其中有诈。若这百多个僧人居心不良,御林军也难以抗衡。此时,他忘却了僧人昔日的功劳,偏信了奸贼的谗言,急切问道:“用何计可除掉他们?”

奸臣奏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皇上可命二人带硝磺引火之物进入寺内,传旨皇上向僧人赐酒,派兵在外面围住,见寺内火光便行动。”

次日清晨,建秋、陈宏二人径直前往少林寺,途中遇到马宁儿赶着车路过,便搭了他的车。这马宁儿本是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无赖,见酒就迷糊。两个奸贼有意将行动透露给马宁儿,让他带路。他们深知马宁儿的心思,一边拿出吃喝,一边哄骗他说,事成后给他找个媳妇。

马宁儿用袖子抹了抹嘴上的油,说道:“我先前在寺内挑水,不小心打烂了家伙,被赶了出来,我也早有报复之心,只是打不过他们。今蒙两位大人厚爱,真是感恩不尽。”不过二两烧酒、一个鸡爪,他就心甘情愿地为其带路。半夜时分,他们来到了少林寺。

寺内僧人一见二人,便觉来者不善,但不露声色,以茶烟相待,连声道辛苦。建秋拿出御酒劝饮,僧人见酒色异常,暗中将祖师留下的宝剑插入酒中,剑尖顿时变黑。僧人们一拥而上,怒目而视,喝道:“阿弥陀佛,为何要害无辜?”

两个贼人不敢答话,赶忙往外逃窜。建秋因身形较胖,卡在门口,僧人赶上,一顿少林拳将其打死。

这一耽搁,陈宏已在门外放起火来。当时正值三更,多数僧人还在睡梦中,措手不及,很多人被烧死,只剩18人携印剑走出后殿,朝天向佛祖祷告。大罗神仙命朱开化下凡救人,朱开化分黄黑两路,助僧人逃出大门。

众僧人出了大门,见到冤家马宁儿正站在门前傻笑。僧人明白缘由,不容分说,当头一棍将他打昏,马宁儿再也没醒来。

这18个僧人冲出包围,走到天明,又有13人在风雪中冻死,仅5人幸存。

再说朝中与少林僧人结拜的湖广分州总镇郑君达受到株连,被诬谋反,赐红罗自缢,尸体被抛在湖广下港尾。

君达之妻郭秀英、妹妹郑玉莲听闻噩耗,寻得尸首葬于水边,而后还乡。

从少林寺逃出的5人——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色开,为躲避官兵追捕,来到湖广地面灵王庙住下。

一日,五人到下港尾叙话散心,见水面漂着一个白锭炉,炉有两耳三足,拾起时不觉振动,炉底有“反清复明”四字。夜里,白锭香炉亮光闪烁,四字尤为明亮,众人惊奇,以为天公显灵,将成大事。

于是,他们商量结拜兄弟,学刘、关、张桃园结义。此地荒郊,便插草为香,取干木棍当蜡烛,拿出花碗摆上,向天祷祝:“投于石上,若有反清复明之意,碗不破碎。”碗抛到半空落下,果然完整不破,众人皆大喜,认为仇可报矣。

正议论间,抬头见一小男孩欲加盟。他年约13岁,面如桃粉,唇若抹朱,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有帝王贵相。众人问:“你小小年纪,手无寸铁,能做何事?”

小孩答:“我是崇祯帝三孙朱洪竺,西宫娘娘李神妃所生太子之子。想我祖上江山,被清人所占,若不能恢复中原,有何面目见祖宗于九泉?万望诸君助我一臂之力,实现生者、死者心愿。”众人连声应允,心想有皇孙加盟,名正言顺。

正说话间,清兵前来捉拿,众人身边无兵器,只得后退。慌乱中来到江汊处,三面环水,一面追兵,情况危急。忽然,十步外一坟头冒出桃李木宝剑,剑头两龙争珠,剑尾有“反清复明”四字。僧人用宝剑杀退清兵。

再听墓里有人哭诉:“我丈夫当日与你们交往,受株连被奸臣所害。我也遭劫难,殉情于丈夫身边。现在追兵紧,非说话时机,明日再来,详告你们。”

次日晚,五人又寻到坟墓,击掌三下,里面传出妇人声音:“我先告诉你们宝剑来历。剑是龙泉剑,分左右两把,左边是君王随身剑,右边叫姑嫂剑,就是你们拿到的这把。‘嫂’即我郭秀英,‘姑’是小姑子郑玉莲。自郑君达被害后,我俩无处安身,到寺院暂住。寺中有恶僧马福仪,品行恶劣,常犯僧人大忌,偷偷喝酒,还仗着武功高强,蹂躏良家民女。他见我和小姑子,起了邪心。夜里冲进我们卧房,我俩虽懂些武功,但力弱,无奈投江自尽。尸骸流落此地,被吴氏父子埋葬。为报答恩情,我姑嫂化成桃李二树,结满硕果,让吴氏父子卖钱。之后,我们又以灵魂感化树身,磨炼成剑。你们盟誓我们都听到了,庆幸有人报仇,刚才见清兵追赶,便运真气推剑出坟助你们。此剑能千变万化,飞腾空中,千里取人首级,是至宝,赠给你们,愿为复国出力。我俩已身竭力尽,寿数已到,你们保重。”话未说完,轰然一声,坟墓处只剩一缕青烟。

五位僧人向坟的方向拜了几拜,然后离去。后来他们找到恶僧马福仪,用乱箭将其射死,为姑嫂二人报了仇。 m4XrKuV1JoGlpu5HtXO/lWYcDg62VGRFDKSxnOwQU6c6rAO11xKF6VzAQh4j9w2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