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为人机敏过人,尤其擅长运用计谋。他来到新民府这个对他而言相对生疏的环境时,深知若要在此站稳脚跟,必须懂得如何巧妙自处。
他把争取知府增韫的信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谓用尽心思。他深知增韫喜好什么,便投其所好,时常“馈以金钱”,出手大方且毫不吝啬。
日常的交往中,张作霖对增韫执礼甚恭,无论是见面行礼还是言语交谈,都尽显谦卑与恭敬。对于增韫下达的命令,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服从,调遣安排也毫无怨言,事事都以增韫的意愿为先。
与此同时,张作霖还十分注重与当地绅商的关系。他深知绅商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于是主动与他们结交,积极为他们解决各种难题,赢得了绅商们的认可和支持。在处理事务方面,他更是认真负责,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对于部下,他管理有方,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使得部下对他心悦诚服,愿意为他效力。
张作霖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所作所为深得知府增韫的赏识。在增韫眼中,张作霖是一个可靠且能干的人,逐渐将他倚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而张作霖也并未满足于此,他又巧妙地施展了一些手腕。当时新民府的巡警局长王奉廷,与张作霖在权力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张作霖通过一系列暗中的操作,不动声色地挤走了王奉廷。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之间,张作霖顺利地控制了新民府的军事实权。
张作霖这种处理复杂局势的能力,在残酷的日俄战争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1904年2月,一场惨烈的战争在我国东北大地爆发,交战的双方是两个帝国主义列强——日本和俄国。这场战争的爆发,让东北人民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面对这场在自己国土上展开的战争,竟然宣布辽河以东为战区,辽河以西为中立区。然而,战争一旦打响,哪里还能分得清什么是战区,什么是中立区呢?
日俄两国的军队在东北大地上肆意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们所到之处,房屋被烧毁,百姓惨遭屠杀,财物被抢夺一空。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下,土匪也趁机蜂拥而起,整个东北地区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处在辽西的新民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张作霖此时不仅要全力维护境内的治安,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要时刻盘算着如何在这乱世之中增强自己的实力。
张作霖奉行的原则是“谁给我好处,我就帮助谁”。战争初期,俄军的实力较为强大,他们为了利用张作霖的力量,给了他大量的枪械和金钱。张作霖见有利可图,便欣然接受了俄军的援助,并帮助俄军作战。然而,战争的局势瞬息万变,后来张作霖不幸被日军俘虏,差点因此丢掉性命。侥幸被释放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他审时度势,迅速与日军签订誓约,“立誓援助日本军”。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作霖的部队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凭借着他在战争中的灵活应变,扩编为3个营。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战争的夹缝中,张作霖能够巧妙周旋,游刃有余地生存下来,充分显示了他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
由于张作霖在维护地方治安和处理复杂局势方面表现出色,政声颇佳,他的仕途也因此一帆风顺。1906年,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鉴下令,将张作霖的部队由3个营扩编为5个营,张作霖也因此当上了统管5个营的统带(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