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台是张景惠的“保险区”,他苦心经营,将此地打造成了一个外人难以染指的独立王国,自己俨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他每年除了在本地抽捐,还时常到保险区外绑票,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这天,张景惠正与八角台的财主们打麻将,一个小土匪闯进来报告,说张作霖领着二十多人在镇外等着,要借道。张景惠心里明白,这哪是借道,分明是来夺地盘。
众财主一听张作霖来了,都吓得浑身发抖。辽河沿岸谁不知道张作霖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赌徒,若打起仗来,八角台必将遭受重创。众财主面面相觑,都把目光投向张景惠。
张景惠深知张作霖刚从中安堡突围,士气正旺,且已走投无路,必然拼死一搏,自己的人马未必能抵挡得住。思忖片刻,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若打败了再让他们进来,损失就太大了。”
众财主纷纷附和,倒吸一口冷气。最后商议决定,与其让张作霖打进来祸害乡里,不如欢迎他们进来。于是,镇上的商会会长张紫云亲自迎接,张作霖的残部顺利进入八角台镇。
张作霖闯荡江湖多年,见过不少世面,与张紫云等绅商应酬起来游刃有余,说话得体大方。他心里清楚,自己能顺利进入八角台镇,是因为张景惠和张紫云等绅商忌惮他的武力。若想在此站稳脚跟、成就霸业,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与拥护。
于是,他收起平日的凶神恶煞,装出一副恭敬谦逊的模样,称自己是落魄之人,愿为八角台的百姓效力,若能收留,感激不尽。他把在私塾学的几句客套话用上,再加上能说会道,颇得张紫云等绅士的好感。
张景惠也觉得他够朋友,聪明机警,是个奇才,便邀请他合作,还主动让出第一把交椅,让张作霖当“大当家”,自己甘当“二当家”。张作霖为免“鸠占鹊巢”之嫌,假意推辞一番后,在张景惠和张紫云的再三推举下,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当上了八角台的团练长。从此,二张关系亲密,相互扶持。
张作霖当上八角台“保险队”头目后,常受周围匪帮的威胁与袭击。当时,台安一带有回教土匪头子项昭子,手下有二百多名匪徒,决心吞并张作霖。而张作霖当时仅有七十名手下,根本不是对手。于是,他前往镇安县红螺砚,向另一个土匪头目汤玉麟(外号汤二虎)求援。
汤二虎是赌棍出身,得知张作霖求援,立刻答应带五十人相助。在汤玉麟的帮助下,张作霖打败并杀死了项昭子,从此在台安声名大振。
经此一役,张作霖深知联合的重要性,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广泛联合“绿林”伙伴。于是,他竭力拉拢汤二虎入伙,汤二虎也觉得自己有勇无谋,甘愿做张作霖手下的一员大将,两人结拜为义兄弟。此后,张作霖继续与周围其他匪帮角逐,将台安县境内的小匪帮逐一剿灭,使其完全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张作霖在八角台一带巩固势力后,不断四处劫掠,为害百姓。有一次,他到广宁县属青堆子勒捐,手段极为苛重,所捐数额竟相当于国家正赋钱粮的二十倍,导致民怨沸腾。在四出勒捐的过程中,他逐渐合并附近的小股匪帮和“保险队”,吸引了不少匪帮前来投靠,比如在锦州一带拉帮的张作相也来投奔他。就这样,形成了以张作霖为首,以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为骨干的拥有二百多人的土匪地主武装。
在当“保险队”头目的过程中,张作霖很快明白了壮大势力的门道。他深知,要发展自己的势力,获取足够的粮饷,单靠坐地抽捐和四处抢劫远远不够,还必须得到当地豪绅的支持。因此,他结交了不少地方“名士”,像举人刘春娘、李雨浓,附生陶允恭、方克猷,贡生张程九,秀才杜泮林等,都与他关系密切。
由于张作霖善于结交权贵富豪,尤其是在八角台为绅商“保镖”颇有成效,他在绅商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彼此勾结也更为紧密。张作霖每月从绅商那里获取近三千两银子充作饷银,又有张景惠、汤二虎、张作相等人的支持,在辽西的势力愈发庞大。
八角台成为了张作霖在东北霸业的起点,从最初的借道入驻,到逐步消灭周边匪帮,再到与绅商紧密勾结,他的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此时的张作霖,已然在辽西站稳脚跟,而他的野心也在这一系列的发展中逐渐膨胀。未来,他又将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掀起怎样的风云,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