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杨天福劫掠洋人

1920年初,西南边陲的动荡局势,因两起“洋人”被掳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官与匪之间的角力,智与勇的较量,在这片土地上悄然上演。而这两起事件,不仅让云南的局势更加复杂,也在民国史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笔。

故事的开端,要从一对美国医师夫妇说起。1919年冬,斯德温医师夫妇从藏南的医院来到昆明度假。圣诞节过后,他们决定继续西行,计划经武定县渡过金沙江,返回西藏。斯德温夫妇虽是外国人,却对云南的风土人情颇为熟悉。他们知道云南的道路并不太平,但按照当时的规定,外国人出行,沿途各县都会派武装护送。斯德温夫妇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有些有恃无恐。他们雇了马匹,带着64驮行李和土特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可他们高估了地方乡团的实力,对一路上的危险视若无睹。携带着大量的行李和购买的土特产,斯德温夫妇的队伍就像一个庞大的马帮,踏上了从昆明到滇西的旅程。一路上,他们的旅途看似平静,直到1月3日,他们来到禄丰县的远郊大腰站。

那是一个荒凉的山坡,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风吹过枯草的沙沙声。突然,埋伏在两旁的20多名土匪一拥而出,为首的正是滇西赫赫有名的匪首杨天福。禄丰县公署派来的8名乡团见状,立即开枪抵抗,但寡不敌众,很快败下阵来,甚至有一名团丁当场丧命。斯德温夫妇和他们的行李,连人带马,全被土匪掳走。

消息传回禄丰县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地天主教堂的神父列文得知此事,心急如焚,立即致电法国驻滇领事馆,请求他们向云南督军唐继尧施压,尽快设法“招安”杨天福,确保斯德温夫妇的安全。

此时的唐继尧,正忙于扩军备战,企图向省外扩张势力。他对省内零星散匪的猖獗并未放在心上,直到杨天福的势力逐渐壮大,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杨天福的匪部,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数千人,横行滇西、滇中,洗劫村庄,危害百姓,已然成了地方上的一大祸患。

在外国领事的敦促下,唐继尧不得不采取行动。他命令禄丰县知事与列文神父及地方士绅合作,设法与杨天福接触。同时,他派出了第三卫戍区的步兵第十四团,由禄丰的第一剿匪指挥部指挥,跟踪搜索匪部,加强监视,伺机出击。

经过一番周折,官方的“招安”要求终于传到了杨天福耳中。此时的斯德温夫妇已被掳走近一个月。杨天福原本并未料到会掳到“洋人”,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自从1914年脱离军营,投身绿林以来,他的岳母和妻子一直被关押在县牢中,财产也被没收殆尽。他多次设法营救,却始终未能成功。如今,手中有了“洋人质”,他看到了营救家属的一线希望。

杨天福下令手下不得瓜分掠来的财物,并要他们妥善照顾斯德温夫妇的生活。接到官方的“招安”信息后,他心中盘算着,既要营救被押的家属,也要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他深知,政府急于索回“洋人”,必然会对他提出的条件有所让步。

2月中旬,第一剿匪指挥部收到了杨天福的回信。信中,他首先表明自己是云南人,因“宵小倾陷,铤而走险”,才聚众为匪。如今,他愿意投诚,“以靖地方”。但他提出了几个条件:投诚后,他的部众必须按照游击队编制,按月发饷;愿意回乡者需发给保护证件;留下的编队者和武器仍由他统率;被扣押的家属和没收的财产必须全部释放和发还。此外,他还要求法国领事出面,担保他今后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杨天福的信中,语气强硬却又不失分寸。他提出,双方可以在米槽天主堂中磋商具体办法,并保证在此期间不再抢劫。同时,他也警告政府军队不得乘机袭击,以免冲突升级,贻害地方。

唐继尧权衡再三,最终同意与杨天福进行谈判。云南交涉署派出一名科长,会同禄丰和罗次两县的县知事,前往米槽与匪方代表吴营长会面。按照杨天福的安排,吴营长带领官方代表,前往土匪的临时驻地,见到了安然无恙的斯德温夫妇。 OZzxavhCEfgP/PGQWtAQtqr3gWXnsju2QO+/GiBtT1IdHMA8fMRo+6/dRone5E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