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投身绿林被清算

回到上海不到一个月,蒋范卿便收到了弟弟蒋朴的快信。信中告知,他的辞职已获批准,但继任者却指控他亏欠了6000多元的公款,必须追赔。蒋朴劝他短期内不要回云南,以免陷入更大的麻烦。蒋范卿心中一震,隐隐感到事情并不简单。

不久后,蒋朴托一位同乡到上海找到蒋范卿,告诉他唐司令派人来过水月轩,声称只要交出碧玉镯,亏欠公款的事便可一笔勾销,甚至还能保他将来当上实业司长。蒋范卿听后,心中顿时明了。他冷笑一声,告诉来人:“玉镯在我妻子手中,我绝不会交出。”冷静下来后,他立即给蒋朴写信,提醒他云南旧势力强大,唐某得不到镯子,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他建议弟弟分出一部分资金,另起炉灶,以免受到牵连。蒋朴依言行事,很快便另购房屋,开起了二我轩照相馆,表面上与哥哥分家,实则暗中保护家族产业。

然而,事态并未因此平息。云南审计分处、财政厅、高等审判厅纷纷认定蒋范卿亏欠公款属实。蒋范卿在上海多次函呈云南巡按使公署,力辩自己清白,却毫无作用。他心中愤懑,终于病倒了。

1915年8月17日,《共和滇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蒋范卿任内亏折银约八千余元,要求追缴。高审厅传讯蒋范卿到案,他请求由弟弟蒋朴出庭申述,却未获批准。最终,水月轩的房屋设备被假扣押,蒋家在建水的财产也被查封。蒋范卿的旧日发迹地,转眼间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

1916年4月,云南司法厅查出蒋范卿的旧案,指令昆明县追缴欠款,水月轩正式没收充公。此时,唐司令已调职高就,碧玉镯最终落入觊觎者手中。蒋范卿的旧日辉煌,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1917年初夏,蒋范卿结束了小停云馆的业务,重返昆明。当他路过水月轩,看到旧日的发迹地已成为“云南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办事处”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憎恨那些诬陷他、使他倾家荡产的人,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火焰。

命运的车轮并未因此停止转动。蒋范卿的行踪变得神秘起来,旧友们再也无法找到他的身影。1918年初,省会警察厅破获了一起伪钞案,传说在逃的主犯,正是当年放电影和开戏院的蒋老板。旧友们虽然知道蒋范卿曾研究过印刷,却不敢相信他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云南当局滥发钞票,地方纸币信誉一落千丈。官方对伪钞案的详情讳莫如深,生怕引发更大的动荡。

1919年初春的昆明,寒意未退,街头巷尾却因一则消息炸开了锅。《滇声报》上赫然登载:昔日水月轩主蒋范卿,竟沦为匪首,率众劫掠,惊动四方。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砸进了昆明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而言蒋范卿,这个名字对当时的昆明人并不陌生。他曾是模范工艺厂的总理,风光无限,却因亏空公款,家道中落。如今,他竟成了通海、河西一带的土匪头子,党羽上千,横行乡里。省府震怒,派兵剿匪,一时间,蒋范卿的名字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不过,真相远比传闻更加曲折。蒋范卿并非一开始就走上这条不归路。他离开昆明后,投奔了通海县的大土匪吴学显。吴学显与他有同乡之谊,深知蒋范卿的才干,便将他视为谋士,委以重任。蒋范卿在绿林中度过了一段刀光剑影的日子,心中却始终怀着一股难以平息的恨意——他要报复那些曾将他逼入绝境的人。

吴学显看出了蒋范卿的心思,便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制造伪钞,购买大烟,贩往沪港,再购军火,壮大势力,最终推翻唐继尧的统治。蒋范卿一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欣然应允。他带着吴学显提供的资金,悄然离滇,经越南转赴香港。

在香港,蒋范卿化名“江月轩”,隐于市井,暗中筹划。他凭借早年对印刷技术的研究,很快制造出了一批精美的五元伪钞。这些伪钞流入云南,迅速在市面上泛滥,富滇银行的信誉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吴学显的匪部也因军火充足,四处劫掠,滇南各县陷入一片混乱。

唐继尧震怒不已,下令彻查伪钞案。省会警察厅派出专员余冠群,携年轻侦探柳遇春和银行行员刘青藜,远赴香港追查。三人历经周折,终于在九龙的一处偏僻街巷找到了化名“江月轩”的蒋范卿。余冠群老谋深算,假意与蒋范卿结交,暗中搜集证据。柳遇春则凭借敏锐的直觉,找到了伪钞的印制地点。

唐继尧得知进展后,亲自督办此案。他指示刘青藜留港监视,余冠群和柳遇春则火速回昆,面呈详情。与此同时,特派交涉员徐之琛与英国领事交涉,要求引渡蒋范卿。在英方的协助下,蒋范卿最终落网,连同大批伪钞成品和半成品,被押解回滇。

不过,云南当局并未将全案公之于众。他们担心伪钞案的真相会动摇民心,便以“投匪入伙,为害闾里”的罪名,匆匆将蒋范卿处决。

蒋范卿伏法后,水月轩也迎来了新的主人——陆军偕行社。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唯有那湖光山色依旧。

蒋范卿的旧友,一位身在军界的文人,曾登上水月轩二楼,面对熟悉的景致,心中感慨万千。他提笔写下了一首七律,题为《庚申春日水月轩楼上闲咏》,却不敢直抒胸臆,只得借景抒情,将满腔悲愤化作诗句:

三棵五棵倚墙柳,一枝两枝隔院花。 北山南向当轩立,东水西流绕屋斜。 时见翠湖飞白鹭,偶看绿树宿乌鸦。 赏心只到无心处,风在林梢月在沙。

这首诗看似咏景,实则暗含深意。风在林梢,月在沙,蒋范卿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他曾是昆明城中的风云人物,最终却沦为阶下囚,命丧黄泉。而那水月轩,依旧静静地伫立在翠湖畔,见证着世事的变迁与人心的冷暖。

蒋范卿的故事,如同一场荒诞的梦,梦醒时分,唯有那湖光山色,依旧如故。 e0ST1IfW1ZyTiobBhGfzkPwIfrI3bx9ApsqNCPo+9qh+tuaBIBaxAOkg9WCZyR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