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黑土滩

告别那顶帐篷,重新上路。

遇到了一条河,这条河大致向着东北方向。这说明它是要去与黄河汇聚。

在这片荒野中,一天中要遇到太多的河,河流纵横纡曲,简直就是一个河道的迷魂阵,我已经记不下那么多条水流的名字了。总之,我们又下降到古代冰川造成,又由这条河流成千累万年荡涤淤积的宽谷中。在一道水泥桥上停下,看河水沉缓,往东往北。两岸是宽平的阶地,南边的岩石山脉已不可见。这里也是神话传说中格萨尔赛马称王时,岭国的骏马和骑手当年行经之处。

空间因阔大而模糊,时间因久远而模糊。

我们横切过这道宽谷,又经历了一场突然而至的雨。有十多分钟时间,车窗外,雨丝被太阳照亮,闪闪发光。

重新上到高处时,雨停了,阳光耀眼。远处的巴颜喀拉重新浮现,这个地标让人对地理空间始终有大致的把握。再次停在了两道宽谷之间的最高处。再次回望南方的山脉。太阳偏西了,太阳光像一道道倾斜的瀑布。

两边,都是下降的缓坡。南边,草绿水美。而北边这一片,则是裸露的黑土滩,从山丘顶,一直铺展到谷底。直到河边平整沼泽地中,才有浅浅的绿色浮现。

这就是草原退化造成的所谓黑土滩了。

看上去,确实触目惊心。

沿着穿过这片黑土滩公路往下走,我要抵近观察一片黑土滩。

刚才那场豪雨,让裸露的黑土吸足了水分,变成了泥沼。才踏入其中几步,脚就陷了进去,黏稠的泥浆泛起。这才注意到,这片黑土滩地表非常匀整,明显经过了人工整理。想起前几天沿黄河西进时,远远看到过拖拉机在退化的草场上作业,翻耕平整板结的土地,播种草籽。想必这里也经过同样的作业,试图对荒漠化的草场进行人工修复。不知道这片有几百亩面积的草滩播种了些什么牧草。客观地说,效果并不理想。

这里牧草的主打品种,植物学上叫建群种的草,多是短茎深根的莎草科、苔草科和禾本科。它们适合此区域自然条件,也适合牛羊采食。如蒿草、针茅、羊茅、早熟禾与重穗披碱草等。人工播下的应该也是这类草本植物的种子。但在这片被雨水冲刷出道道沟槽的裸露的黑土中,这些草一株都没有见到。耕作只是让裸露的黑土更容易在风雨中流失——降水时被流水冲走,风大时,化为干燥的扬尘被刮走。也许,那些播撒的种子也与那些黑色的腐殖土遭逢了同样的命运,去了不需要它们的地方。

裸露的土地上稀疏地长出了另外一些草本植物。

最大株的是茎秆粗壮,有着复伞形花序的棱子芹。它的叶子掌状深裂,正在花期。每一朵硕大的伞形花,起码由百十来朵小花攒聚而成,每一株上错落着好几朵这样的伞形花。这花不但颇有观赏价值,而且结实众多,每一棵植株都能结出上千粒种子。我想,当这些种子撒布在这片荒漠,来年,如果都能萌发生长,那也可以为裸露剥蚀的黑土遮风挡雨。这种草气味浓重,纤维粗糙,牛马不食,饲养价值为零,但至少具有生态价值。既然它们未经播种,就在这里落地生根,生命力如此强健,这种情景应该会出现。

我一直从山梁上走到了谷底,这一公里多的路上,都是被雨水泡得松软的黑土,其间不见一株牧草,稀疏生长的都是草原退化时才会出现的恶草,和牧民认为的毒草:马尿泡、某种虎耳草和独一味。在河滩上,唯一能够连缀成片的是花序呈塔状的白苞叶筋骨草。这种草已经不生长在黑土之中,而是生长在黑土几乎消失殆尽的砂砾之中了。单从审美上讲,这种花很漂亮,但在这里,看见它们连片开放,我的心中却涌起悲戚之感。

黑土滩,属于一种严重退化的草原类型。有专家也不耐烦用术语了,直截了当地说:黑土滩就是草原退化到什么植被都不长了。

黑土滩,是草原生态恶化的最严重结果,也是治理恢复草原生态最大的难点。

生态学家说,草原退化为黑土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各种因素的叠加。

首要因素当然是人。过度放牧是黑土滩形成的主要原因。

每一片草原,都有一个可以供给多少头牛羊采食的上限。合适的限度,叫载畜量。统计方法是一亩草场,适合多少个羊单位,或多少个牛单位在这里采食。牛单位、羊单位是术语,换成大白话,就是一亩地在一年春夏长出的草,够多少只羊多少头牛食用。超出这个限度,在牧草生长季过度放牧,会引起牧草草丛高度下降,结种率降低,繁殖率也随之降低,会造成牧草日渐稀疏,以至最终消失。

牧草减少,为高原鼠兔等小动物造成有利栖息环境。它们大量繁殖,在牛羊都难以觅食的情形下,加入,啃食草根,挖掘草皮,导致草原土壤裸露。

草原生态不好时,本来起好作用的风与水,就来起坏作用了。原来,风吹拂草,帮助它们传播花粉,散播草种,促进繁殖。原来,雨水下来,或冬天冻结在表土中的冰融解,使土地松软温润,滋养草的生长。草地退化后,风把裸露的有机土吹走,降水把土冲走。这种不好的作用,叫风蚀和水蚀。它们助力裸露地表的扩张。

当然,更大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也是黑土滩形成的重要原因。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黄河上源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减少,气温还明显增高,蒸发量远超降水量,造成地表土壤含水量降低。

这一路上,我注意到,随着气温升高,更可怕的是冻土层的融解。这些高寒地带的草原,一直以来,春夏季的蒸发量,都是大于降水量的。但全球平均气温低时,这些地带气温更低,冷季的水都成为固体存蓄下来。但随着全球变暖进程加剧,这一地区地表积蓄的冰雪融化,雪线升高,更导致地下的冻土融化。那情景真的触目惊心。而这惊心的景象不需要专门寻觅,随时可见,随处可见。

本来,地下冻土有限融解,在那些丘岗上,暖季释放水分时,正是牧草生长期,这些水便和降雨一起滋养地表草皮,冷季到来,地表与地下水再次封冻储存。如此周而复始,达成水量的平衡。但随着全球性的气温升高,冻土地带融冻越来越深,直到从不融解的永冻层也开始融化。这造成了地下含水层降低。大地再封冻时,草皮下已经无水可冻了。第二年,第三年,那些草皮下已经没有冻土融解,上面的草皮还在,下面却已经沙化。成千上万年结成的草皮开始崩解。先开裂,完整连结的表面破碎成块状,然后,顺着或陡或缓的坡度向下滑坠。在滑坠过程中继续崩解,直到彻底破碎。

好多年来,人们都在说冰川消融。其实,比起地面的冰川来,冻土下流失的才是更多的水资源,才是草原退化毁败的首要原因。多年来,对造成灾难的首要原因避开不提,老是说牲畜过载,老是说鼠类危害,是不是有些避重就轻了?如果没有考虑大范围的地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融解,治理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就有待观察了。

再上车时,因为这一天路途崎岖漫长,显示油耗的报警灯亮起红色。司机担心,加上自己情绪低落,便不再停留了。

司机一直为剩下的油能不能跑完剩下的路程而焦虑。我打开导航,但这条土路,在导航图中显示为无名路,所以,也不会显示到县城还有多少里程。终于,路灯已经亮起的县城出现在视野之中,一段下坡路,油耗尽,但车顺着下坡一直滑行到加油站。

晚上,又到县里有绿植的玻璃建筑里吃饭。

填满肚子,切一盘牛肉,加花生米,喝自带的四川酒,和县里干部聊黑土滩治理。之前说到,在扎陵湖乡,移走了一个村的牧民和他们的牛羊。在黄河乡,有一个果洛新村,接纳的也全是生态移民。根本就是要让出空间治理草原退化,要腾出时间,使治理后的草原,恢复生态功能。这也是包括黄河源在内的三江源区各县政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草原退化的严重程度前所未有,政府治理退化草原的决心也前所未有,治理难度更是前所未有。因为,从草原退化成因的科学认识,到治理的措施与途径,一切都在探索与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据我观察,海拔稍低,也就是海拔三千多、四千米的地方,治理较易。超出四千米的高度,植被恢复就难。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更高海拔地带,地下冻土的融解,应该引起更多关注。今天下午,或前些天所见,冻土融解造成的恶果,都在四千五六百米的高程上。

冻土融解,责任不在当地人身上。许多气象学家说,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活动碳排放增加。当然,每个人都应该节制,都应该让行为低碳。

但是,漫长的地质史告诉我们,地球不时都在变冷或变暖。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变暖期吗?如今,还没有人回答。这是长程。

主流科学家们说的还是短程:气温上升,是因为人类活动。

长程连短程,可能才能做出最科学的回答。

长程连短程,日暮乡关。 wPft3O6OjTuc6vpdWJUgfOzA37AHNm4Lyx7iWUWl3Wtr3iU5y42IKNfjHC9YbU2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