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火箭式升官

四月的桐柏山仍旧春意涌动,峰峦起伏伸向远方。凝苍滴翠的丛林中出来一条河,有一些波光,却无声息,融化了两岸的绿色一路向前。

杨涟的家就在山下河前,屋子普通,倒也宽敞整洁。山村宁静了数百年,自从出了京官杨涟,湖广应山(今湖北广水)的照壁湾,便被视为风水宝地。

难得好一阵子晴好无雨,杨涟抱着幼子坐在门前,望着碧波粼粼的河水,两眼似闭又似睁。居家两年,杨涟觉得最欣慰的就是这个幼子。

河堤上有一顶小轿颠簸而来,轿夫的皂服隐约可见。谁呀?一定是奔自己家来的。

杨涟叫了一声小妾,把孩子递过去。“哇”的一声,孩子巨哭,这孩子被父亲的粗嗓门吓着了。“你声音就不能小一点?”小妾接过孩子低语嗔怪。

“五十岁啰,还能改?”杨涟有点尴尬,还是笑了。

果不出杨涟所料,是应山县令前来拜访。杨涟说,父母官大人光临,也不给在下先打声招呼,这光景到寒舍,这照壁湾可是一斤肉都寻不着的地方。

县令见过礼,说:“这是拜访老友,哪是什么公务啊?”

屋内寒暄,县令说恭喜杨兄大喜了。杨涟笑道:“您说是犬子吧?也不知道将来是块啥料。”然后,他独自大笑起来。

县令从兜里掏出一份邸报递了过来,说圣上终于关注到杨兄了。

杨涟接过邸报,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天启皇帝重新起用杨涟、授予礼科都给事中。杨涟默默放下邸报,沉吟不语。

县令劝慰,虽还在礼科,毕竟还了杨兄一个公道。

杨涟道:“在下不才,给个都给事中已是皇上的恩典。前几份邸报的内容您想必还记得,辽东震动,这倒并不可怕。圣上身边魏忠贤、刘朝恣横,迟早要坏大事的。后面的路,怕是太难了。”

不就几个阉竖吗?县令问。

杨涟没有言语,忽然潸然泣下。他忽而忿然道:“使吾得面圣,碎首陈先帝付托之重,誓诛此贼,以报知遇。”

县令也不知什么戳到了杨涟的痛处,慌忙转移话题:“圣上起用杨兄,杨兄自有神助。听说,杨兄还真的遇到过神仙?”

杨涟闻言,真的乐了起来,说:“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是参加科试后,肚子饿得慌,正吃饭呢,听说捷报出来了,我嘴里含着饭,顺口问了句:‘有杨某否?’那人说:‘没有。’当时年轻气盛,一口饭菜正好噎住了喉咙。虽然没噎死,但从此时时如鲠在喉,落下了病根,郎中给药也没用。”

“后来怎么好了呢?”县令问。

“仙人拯救,”杨涟道,“有天夜里,梦见一人告诉我,说你这病有人能治,他就在江边的柳下吹笛子。梦里胡思乱想的东西哪能当真,结果,第二天还真见到了这么一个道士。我叩请他为我治病,道士再三推托。当时我身上,正好有学友们赠送的一些银两,便全部送给了这位道士。你猜怎么着?”

县令问:“他嫌少?”

“哪里?他连包带银子全扔江里了。”

“怎么能这样?”

“我也这么想,心里那个气啊!”杨涟道,“道士见我脸红脖子粗,一巴掌拍在我的脖子上,骂了句‘俗哉’!我喉中猛然呕出一物,这病居然好了。回头看道士,也不知他什么时候走了。”

“那你这病真是神仙治好的。”县令道。

“谁知道呢。道士治好一个病根,我又落下了一个病根。”

“杨兄又染何疾?”

杨涟说:“从那以后,我的嗓门粗了,说话如同莽夫。看见不顺眼的事,要是嘴巴不说出来,喉咙又是堵得慌。”

县令站起来拱手道:“国家需要您这样的肝胆之士啊!”

送走县令,杨涟取出纸和笔。杨涟估计,邸报已刊行天下,圣谕应该也快到了。他要写一封奏疏,辞官不就。

从内心讲,杨涟早就盼着复出的这一天了。但是,他必须坚辞,这是官场风气,甚至是官场规矩。拿着圣旨一阵风地进京,会被官场看扁的。

杨涟将奏疏改了一遍又一遍,也朝河堤上望了一遍又一遍,始终没有圣旨传来。一直等到七月,杨涟方接到天启皇帝的诏书。杨涟上疏请辞,又接到皇帝的诏书,这次是任命杨涟为太常寺少卿。杨涟上《辞免太常恩命疏》,朝廷自然未允,催促杨涟赴任。杨涟又一次上疏,恳请明年迟点到京。

为什么要迟一点呢?明年是京察之年,杨涟怕自己忍不住,要闯出什么祸事来。

天启三年(1623)三月,杨涟离家赴京。大门口,杨涟跪倒在双亲面前,止不住大哭。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又十分清楚这是为什么。到了村口,一片柳叶掉落在杨涟的额头,身后传来幼儿尖厉的哭声。杨涟没有回头,轻轻拂去柳叶,泪如雨下。

五月,杨涟来到了京城。

快到城门口,杨涟远远就望见了左光斗等一帮人。左光斗急步向前,边走边喊:“杨兄,委屈了,可把您给盼来了!”

杨涟直接从马车上跳下来,“你们才辛苦了。杨某不才,劳动左兄和诸位大人。”

左光斗哈哈大笑,说:“杨兄啊,这三年,我哪天一醒来就觉得您回来了,这下好了。”左光斗一指城门,说:“您看看,这人山人海的城中百姓,都和我一样‘想望风采’。”

杨涟朝左光斗拱手道:“我一乡野村夫,何来什么风采?每次接到左兄手书,都为您的风采由衷赞叹!”

杨涟没有说错,官场上的左光斗,那可是光彩照人。

这里,不妨一览左光斗的官场行进图——

万历三十五年(1607),左光斗考中三甲第九十一名进士,任内阁中书舍人,官从七品;万历四十一年(1613),擢御史台候命;万历四十七年(1619),授浙江左道监察御史,官正七品,直到天启三年(1623)。官场摔打十六年,其中还有七年是“下岗”。官,只升了一级。

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天启三年(1623),左光斗升授大理寺左丞,又晋大理寺少卿,官阶已是从五品;天启四年(1624),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官正四品。

一年多的时间里,左光斗创造了官场升官纪录。他升官了,升了多少级?连升三级?错,连升六级!

打破左光斗升官纪录的,将是左光斗面前的杨涟:万历三十五年(1607),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礼科给事中;天启二年(1622)正月,升授礼科都给事中;七月,升授太常寺少卿,为正四品;天启三年(1623)闰十月,拜左佥都御史,官正四品;天启四年(1624)年初,拜左副都御史,官正三品。

一年多的时间里,杨涟连升十级!

让杨涟升官奇迹相形见绌的,是东林党领袖赵南星: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赵南星登进士第,初授汝宁推官,再授户部主事;万历十年(1582),转吏部考功司主事;万历十二年(1584),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升吏部考功司郎中;泰昌元年(1620),升授太常少卿,改通政司右通政;天启元年(1621),升工部右侍郎;天启二年(1622),升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天启三年(1623)十月,接任吏部尚书。

一年的时间,赵南星升到了明代文官实职的顶点。

但是,这些并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官运亨通,而且是整个东林党势力的昌盛与狂欢:叶向高,内阁首辅;赵南星,吏部尚书;高攀龙、杨涟、左光斗,执掌法令;李腾芳、陈于廷,辅助选举;魏大中、袁化中,主管科道;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寀等,全部在吏部执政。而吏部四司的下属官员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也都是东林党人。从内阁到部院、科道,“众正盈朝”,东林党掌控了天启朝官场的核心部门。

东林党创造了官场奇迹,窍门究竟在什么地方?有人是一步一步奋力打拼,咬定目标,成为连环中奖的投注者,又是绝对胜出的投机者;有人静观待变,抱着一枕黄粱的美梦,醒来后果见满桌黄粱。官场上的胜利,甚至比量子纠缠还要复杂,也正是无可名状的不确定性,带给无数人无尽的遐想。

但是,任何充满不确定性的胜利,未来都是不确定的,甚至还是悲哀的。 jkkhz3RCDA70c6zFt/9NGr3LRycwKWVw+5YV2PRUnjYua/86zCLgGWHZyIDWIA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