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有志青年,不畏挫折

相比爷爷曹腾当官小心翼翼搞好各方关系,相比父亲曹嵩当官闷声发大财,以举孝廉身份进入官场的曹操完全是另外一种面孔。他有梦想,有气魄,不畏权贵,有担当。当然,他有先辈荫庇,遇事能逢凶化吉,有资本在一次次挫败后东山再起。

曹操举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郎是帝王的侍从官,只有皇帝非常信任的官僚子弟或功劳巨大的士兵才有资格出任。曹操出任郎,也仅仅是镀镀金。没多久,汉灵帝就任命他为洛阳北部尉,负责管理洛阳城北部治安。

洛阳北部尉级别不高,但管的是皇亲贵戚聚居的地方,接触的是达官贵人。很多世族门阀子弟都不愿出任洛阳北部尉。曹操不嫌洛阳北部尉官小麻烦多,想借机会实现治理腐败的梦想。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制造十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宣称有违反禁令的人,无论是谁,都用五色棒打死。一时间,洛阳城内,无论是贵族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都大吃一惊,静待曹操究竟敢不敢惩罚违令的皇亲贵戚。

当大家等着看笑话时,却惊讶地发现曹操捅破了一个大娄子。皇帝宠幸宦官蹇硕的叔叔仗势欺人,明目张胆地违禁夜行。正在值班的曹操遇到了他,毫不留情,亲自用五色棒将他打死。

蹇硕向汉灵帝哭诉,要求惩罚曹操。大鸿胪曹嵩也慌忙求见汉灵帝,替曹操求情。曾经当红宦官的孙子处死如今当红宦官违法的叔叔,双方都请皇帝出面主持正义。汉灵帝左右为难,不知道偏向谁好,便征询左右及朝臣意见。曹嵩的人缘明显要好过蹇硕。不过,蹇硕是皇帝最宠信的宦官。大家谁都不敢得罪,建议和为贵。蹇硕见支持曹家的人更多,自己叔叔又不占理,只好和为贵,不了了之。

事后,洛阳的皇亲贵戚及宦官都收敛了不少,没人敢在洛阳北部违法乱纪。曹操一时间成为名人。一些权贵心里不是滋味,碍于大鸿胪曹嵩的面子,只好明升暗降,撺掇皇帝调曹操出任顿丘县令。

光和元年(178),曹操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宦官趁机做文章。曹操受到牵连,被免官。曹操不想待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在闲居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无法实现治理腐败梦想的原因。

没多久,曹嵩由大鸿胪改任大司农。经过曹嵩一番打点,光和三年(180),曹操又被征召为议郎。议郎是皇帝顾问,在皇宫里轮流当值,负责守卫门户等,有参与朝政的权力。曹操隐居期间思考的结果,是朝廷腐败源于皇帝宠信的宦官一手遮天。他是宦官曹腾的孙子,不好出面奏请杀宦官,便上书为被宦官陷害而死的窦武、陈蕃等人平反。党锢之祸是汉灵帝亲自定性的,他不认为那件事做错了,因而没理会。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汉灵帝偶尔回应一下,大部分不搭理。曹操逐渐发现单凭他无法匡正朝政腐败,只好隐忍待机惩治那些不法分子。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趁机让曹操出任骑都尉,命令他与皇甫嵩等人一起去镇压颍川黄巾军。在朝廷当官受挫的曹操,在战场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因战功,曹操升任济南相。在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继续尽力整顿吏治。

济南国有十多个县,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的历任国相对那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后,大力整饬,一下奏免了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国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济南国的贪官污吏没有了,到洛阳向皇帝告曹操状的人却多了起来。

汉灵帝虽然很给大司农曹嵩面子,也知道曹操是在为朝廷着想,但架不住告状的人实在太多,于是下令先调任曹操为东郡太守,再将他调回朝廷当议郎。他认为,曹操做议郎后不断上奏,给他惹的麻烦远远要比在地方任职时少。

皇帝明显受权贵左右,曹操无法实现整治贪官污吏的梦想,出任议郎也郁闷压抑,便托词有病,请求回归乡里。汉灵帝顺势批准了曹操的请求。曹操再次回到家乡谯县隐居,春夏读书,秋冬打猎,思考人生,与族兄弟们习武论道,远比待在洛阳出任议郎开心。

天下纷乱,冀州刺史王芬联合许攸、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汉灵帝,立合肥侯为新皇帝。王芬等人邀请曹操入伙,遭拒绝。不久,王芬事败自杀。曹操置身事外,继续对外摆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架势。

年纪轻轻的曹操隐居,他父亲曹嵩却仍然在官场上积极进取。曹嵩袭承曹腾爵位,也为官多年,一路升职到大司农,但内心依然不满足。中平四年(187)十一月,太尉崔烈被免职。趁此机会,大司农曹嵩贿赂中官,主动向西园捐一亿万钱,换得太尉之职。太尉位列三公,仅次于大将军。曹嵩当上太尉,志得意满,达到政治生涯最高峰。

好事不长久。中平五年(188),黄巾军余部再度起义,有星火燎原之势。东汉朝廷不断派军镇压,各地黄巾军此伏彼起。为镇压起义,同年三月,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州牧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以便加强地方实力和控制地方,有效镇压黄巾军残部。

此政策一出,原本游离于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之外的势力——地方世族门阀获得空前壮大机会。他们掌握强大财力和人力资源,无论谁担任州牧,都需要足够重视他们。那些在朝廷担任要职的世族门阀弟子,不仅容易当上州牧,还容易成为一方诸侯。军政权力下放给州牧,地方军拥兵自重,逐渐成为时尚。他们以镇压黄巾军为名,悄然发展壮大势力。当利益发生冲突时,群雄互相攻击,最终无视皇帝,想攻打谁就攻打谁。各诸侯都注重发展势力,重视人才。被赦免的党人、民间底层读书人、武夫,各级官吏,都获得重用机会——只要有本事,都有机会实现梦想。这也给了曹操发挥才干的机会。

对曹操来说,新形势是机会,对曹嵩来说,它却是劫难。曹嵩刚刚当了五个月太尉,就被当作朝廷替罪羊罢官。花费一亿万钱得到的太尉之位,曹嵩尚未坐热就被免职,非常郁闷,心灰意冷地回到谯县(今安徽亳州)老家。

曹嵩走回老家,赋闲在家的曹操却再次回洛阳。军权下放到地方后,黄巾起义浪潮得到遏制,东汉覆亡危机化解。一些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趁机拥兵割据,对朝廷形成隐形威胁。为震慑各地方势力,同时防止黄巾军再次死灰复燃,大将军何进策划了洛阳大阅兵。

洛阳大阅兵后,为分大将军何进的兵权,汉灵帝下令设西园八校尉,任命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七人为校尉,归上军校尉管辖。不仅如此,司隶校尉以下将领,包括大将军,也归上军校尉统率。汉灵帝明知道曹操和蹇硕是冤家,却安排曹操做蹇硕的直接下属,明显有让他们相互监督、互相牵制的意味。不过,令曹操心安的是,袁绍也是八校尉之一。袁绍是坚定的反宦官派,是曹操对付蹇硕的天然盟友。

大将军何进忙活半天,最终弄了个宦官蹇硕做顶头上司,内心极其不服气。蹇硕深知何进不服气,对他又害怕又妒忌,便与其他宦官一起劝皇帝,派何进率军去镇压边章、韩遂所部反军。何进看穿其阴谋,借口要等袁绍镇压徐州、兖州黄巾军返回后再出兵。

光熹元年(189)年初,汉灵帝死去。蹇硕计划在何进入宫时将他杀掉。何进事先得知消息,称病请假。蹇硕没除掉何进。刘辩当上皇帝后,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和太傅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何进受宦官欺压,等掌握朝廷大权后,就暗中布置诛灭宦官。因为宦官为天下人嫉恶,太傅袁隗侄子袁绍也劝何进尽快除掉宦官。何进认为灭宦官是民心所向。袁氏家族累世宠贵,四世三公,在朝野非常有声望。袁绍喜欢养豪杰之士,手下有著名谋士逢纪、何颙、荀攸等人。袁绍认为,除掉宦官,是为天下士大夫主持正义,能提升声望。

何进获得袁绍支持,蹇硕惴惴不安,联络赵忠等人密谋抢先杀掉何进。中常侍郭胜深得何太后与何进信任,劝阻赵忠等人别听蹇硕的,同时将消息告诉了何进。何进派人捕杀蹇硕,亲自接管禁卫军,然后想趁机杀掉所有作威作福的宦官。何太后阻止何进采取行动,强行收回禁卫军统率权。袁绍又建议何进抢先将宦官全部杀掉。何进不敢行动。

得知消息的何太后猜忌何进,倾向于保护宦官。袁绍又建议何进秘密召董卓率军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曹操和陈琳努力劝何进此举不可,但何进不听劝谏,最终采纳了袁绍的建议。

何进要杀宦官,人人皆知。宦官惶惶不可终日。不久,段珪、毕岚等几十个宦官袭杀了被骗进宫的何进。袁绍等人得知消息,借机率军入宫追杀宦官。张让和段珪劫持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到黄河渡口小平津,遇到率军朝洛阳赶的董卓。董卓率军带皇帝一起回洛阳,挟天子令诸侯,掌控朝政。

长期待在边疆统兵的董卓不懂朝廷礼仪,自恃战功,依仗凉州兵,野心勃勃,目中无人。他趁何进死的机会,收编何进旧部,派心腹吕布杀掉执金吾,接管京城防卫军。

鲍信率先察觉到董卓有野心,劝袁绍趁董卓根基不稳除掉他。袁绍惧怕董卓,优柔寡断,不敢采取行动。没多久,董卓完全控制朝廷,权势远超皇帝。他废皇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亲自出任太尉,掌管全国军队,又加任国相,掌握宰相权,处理朝政大事。

董卓察觉手握实权的袁绍和曹操对己不利,想除掉他们。董卓试图拉拢袁绍,遭到拒绝。袁绍与董卓针锋相对,双方手按剑柄,差一点当场打起来。当晚,袁绍逃离洛阳,到渤海郡避难。曹操识破董卓阴谋,暗中谋划除掉董卓。在刺杀董卓失利后,他也连夜逃出洛阳。在董卓淫威逼迫和阴谋陷害下,朝中许多忠义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消灭。

曹操逃出洛阳,回到陈留谯县,将近几年朝廷内的重大变故告诉了曹嵩,说他要“散家财,合义兵”。曹嵩对局势无能为力,也不反对曹操追求梦想,将家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给曹操,另一部分给小儿子曹德。起兵有风险,曹嵩愿意给曹操大量财产,但不愿意跟随他征战,最终决定带曹德及一部分家财到琅琊避祸。

曹嵩当官时闷声发大财,虽然当太尉时亏了一亿万钱,但长期积累起来的家财非常丰厚。曹操变卖了给他的那部分家财,带着堂兄弟曹仁、曹洪、曹纯及其他家族成员,与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及其家族,迅速组成一支三千人的军队。

初平元年(190),反董卓成为时代潮流,韩馥、刘岱、孔伷、张咨、袁绍等十余地方实力派起兵反董卓。曹操出任代理奋武将军,率军参加讨董卓。反董卓联军盟主是袁绍。没多久,曹操再次对袁绍失望。

董卓被联军击败,挟持皇帝迁都长安,抢掠和焚毁洛阳城。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百姓的愤怒与反抗。这是反董卓联军进攻的大好机会。不过,孙坚所率先锋军遭挫后,反董卓联军惧怕董卓精锐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都屯兵在酸枣(今河南延津)一带。曹操建议联军趁机与董卓军决战。袁绍不听。曹操率三千人追击董卓所部,遭到伏击,大败而归。他的士兵死伤大半,自身也中箭受伤。

满怀梦想拯救时局的曹操带伤率残部撤回酸枣。在总结失败教训后,他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所部。盟主袁绍不置可否,关东诸将也不听从曹操的建议。曹操这才明白,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上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势力。

孙坚在洛阳废墟中意外得到在混乱中丢失的传国玉玺。诸将纷纷产生觊觎之心。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失望至极的曹操带伤率残部返回陈留,开始独立创业。联军解散。诸将纷纷率部回各自领地,军阀混战开始。

这次讨伐董卓联军的参与者或者其后代,大多成为逐鹿天下的枭雄,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及孙坚儿子孙权,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劲敌原来都是曾经的盟友。当然,他们也不会想到,日后篡夺汉朝江山的人是曾经拼尽全力保汉朝的曹操的后代。 4rwlSHJa1jQyO1bwt0dBvYwFeZVJ0y73fbX6byuzmgBsxWSH7mn8pYgfEM3kBa8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