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乱世宦官,令人尊崇

历史轨迹存在于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存在于合逻辑与不合逻辑之间。魏晋历史便是如此。

东汉后,天下三足鼎立。东汉灭亡根源于外戚、宦官及世族门阀之间的斗争。巧合的是,建魏代汉的魏文帝曹丕既是外戚,也是宦官后代,还获得北方世族门阀一致支持。他通过所谓的禅让形式取代了东汉,在数十年后,司马炎也通过所谓的禅让形式取代了魏国,在两百年后,刘裕同样通过所谓的禅让形式取代了晋朝。这是魏晋时代基本的历史轨迹,探究个中原因非常精彩。

曹丕能成为权势熏天的外戚,获得北方世族门阀支持,得益于他父亲曹操,但追根溯源的话,得益于他的宦官曾祖曹腾及贪官祖父曹嵩一步步积累的人脉和家底。曹丕称帝后,追封祖父曹嵩为太皇帝。他儿子曹叡称帝后,进一步将高祖曹腾追封为高皇帝。公开将宦官追封为皇帝,曹叡是历史上的唯一。作为宦官,能光明正大拥有皇帝称号,曹腾也是历史上的唯一。

曹氏家族的两个唯一,是从宦官曹腾默默无闻奋斗开始的。宦官又称太监,是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从东汉开始,宦官全部由阉人 充当。据说这样,宦官在侍候后宫时,皇帝才能真正放心——不担心宦官会淫乱后宫,不担心宦官因有子嗣而心有旁骛。不过,阉人充当宦官,生理上遭到摧残,心理也容易扭曲,容易做事不留后路,特别绝情。

东汉是宦官的黄金时代。东汉中后期,宦官深受皇帝及后宫器重。出于驾驭朝臣和外戚的需要,宦官被允许参与朝政、封爵和收养儿子,还可将爵位和财产传给后代。

宦官亲近皇帝,对皇帝及后妃的喜好了然于胸,容易得到皇帝及后宫宠信。他们可以参政,可以封侯,可以收养子,可以将爵位和财产传承下去,却不像士大夫那样长期读书,受礼教束缚,导致他们容易升官,更容易德不配位。宦官一受宠,官职、封爵、财富、妻子、养子接连蜂拥而来,很快会形成势力网。尤其是宦官养子,是东汉中晚期的一大毒瘤,他们常常仗势欺人,胡作非为。因为愿意做宦官养子的人,基本上不是读书人,更容易得势便狂妄。

曹腾是历史上唯一被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在宦官胡作非为的时代,他的一举一动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东汉中末期,皇帝遭宦官和外戚轮流控制,朝廷内党同伐异。东汉从四海宾服剧变为危机四起,在大规模农民起义后,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曹腾经历多次劫难,目睹朝廷腐化衰败,但始终为人胸怀宽广,不结仇,不记仇,管束好养子及亲信,保全自己,寻机达到人生顶峰。最终,他获得善终,为养子养孙积累了大量资源。他养子曹嵩虽没大本事,但一直做高官,不断升迁;他养孙曹操入朝廷屡犯禁忌却安然无恙,到地方则如鱼得水、如龙入渊。

曹腾见证了东汉由盛转衰的历史,却最终成为那个混乱时代的受益者,为子孙发展壮大夯实了基础,与他淡然自若、审时度势有关。

永元四年(92),东汉第四位皇帝刘肇联合宦官扫灭外戚窦氏集团,实现亲政。宦官开始参与朝政。刘肇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反省天灾人祸的发生原因。他还多次下诏纳贤,主张宽刑,大胆授权班超等人在西域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平定西域诸国,降服南匈奴。到元兴元年(105)时,东汉国力达到鼎盛,人口和土地都达到巅峰,开创永元之隆。在这个盛世,宦官参政的危害已悄然播下种子。宦官曹腾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延平元年(106),刘肇死去,他刚满百天的小儿子刘隆继任皇帝。半年后,刘隆死去。掌控朝政大权的邓太后与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清河孝王的儿子、十三岁的刘祜为皇帝,即汉安帝。当时,曹腾出任黄门从官,对应后世八品官,是不知名的角色,但已开启人生发达之路。因为汉安帝与外戚邓氏的矛盾和斗争越来越激烈,宦官干政条件逐渐成熟。

永宁元年(120),汉安帝与邓太后多次博弈后,被迫同意立刘保为太子。邓太后下令选年少温谨的黄门从官伺候太子读书。曹腾年轻、谨慎、厚重,被选中,深受太子宠爱。曹腾默默努力数年,终于获得赏识和重用机会。不过,这个机会充满杀机。

在刘保当太子同年,郎中杜根上奏请邓太后归政。邓太后怒杀杜根,使得朝内外吓得胆战心惊。汉安帝不敢吭声,但从此恨上邓太后及邓家子弟。建光元年(121),邓太后死后,汉安帝亲政。汉安帝借助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消灭了奉公守法的外戚邓氏集团。朝廷内外有正义感的人非常不满。汉安帝根本不在乎,更宠信李闰、江京等得势宦官,将江京封都乡侯、李闰封雍乡侯。

杨震等朝臣上疏请求汉安帝约束和惩戒飞扬跋扈的宦官。汉安帝根本不理会。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反过来造谣诬告杨震等人。汉安帝却下令彻查。杨震被逼自杀。从此,朝中大臣无人敢提出约束和惩戒宦官。李闰、江京等宦官为所欲为。

宦官在朝廷作威作福,还将势力延伸到后宫。阎皇后多年不育,邓太后逼汉安帝立宫人李氏所生的儿子刘保为太子。阎皇后鸩杀李氏,担心太子将来会报杀母之仇,见汉安帝无条件宠信宦官,便与江京、樊丰等宦官串通一气,怂恿废除太子。汉安帝宠信宦官,也宠爱阎皇后,便不顾朝臣反对,强行废黜刘保太子之位,封他为济阴王。

作为太子伴读宦官,曹腾一下子看清了宦官专权的本质——任人唯亲,为所欲为,非友即敌。他一下子从大红人变成边缘人。好在他人缘好,得势宦官江京、樊丰等人并未对他动手。曹腾只好埋头潜伏,等待时机。

延光四年(125)四月三十日,汉安帝突然病死。皇后阎姬和外戚阎显及江京、樊丰等宦官抢先拥立刘懿为皇帝。阎姬晋升皇太后,临朝摄政,车骑将军阎显掌管朝政,江京、樊丰等宦官继续位居高位。济阴王刘保因被废黜,与皇权无缘。

半年后,刘懿病重,阎显和江京等人又密谋册立新皇帝。因刘保被废而失势的宦官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趁机发动政变,合力斩杀江京、樊丰等飞扬跋扈的宦官,将济阴王刘保接到宫里拥立为皇帝,即汉顺帝。一个宦官集团成功替代另一个宦官集团。人缘好的曹腾迎来新的机会。

借助宦官的力量,汉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及党羽全部杀掉,把皇太后阎姬迁到离宫居住。孙程、王康等十九个宦官被封侯。曹腾不在这些人之中,但也成为受益者——他没封侯,但升官了。

为了回报宦官,汉顺帝不仅将朝政大权交给宦官,还史无前例地允许宦官养子给宦官养老,继承宦官的财产和爵位。孙程等十九个封侯宦官纷纷收养子。一些投机取巧的人纷纷给宦官做养子,狗仗人势,压榨百姓,鱼肉乡里。曹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默默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寻求封侯机会。

阳嘉四年(135),汉顺帝想利用外戚势力来平衡宦官集团,任命梁皇后的父亲梁商为大将军,掌管朝政。梁商德才兼备,执掌朝政可圈可点。他儿子梁冀不学无术,无才无德,却强行继任大将军,与宦官勾结,弄权专横。东汉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曹腾继续低调谦和。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朝中大臣,他都尽力保持友好关系。

建康元年(144)秋,汉顺帝死去。他刚满两岁的儿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梁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梁冀掌握朝政大权。一年后,刘炳死去。朝臣们想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当皇帝。大将军梁冀和梁太后却强行拥立八岁的刘缵为皇帝,即汉质帝。汉质帝年幼而聪明,对梁氏把持朝政不满,公开指责梁冀为“跋扈将军”。结果,不到一年,汉质帝就一命呜呼。东汉必须再次册立皇帝。

此时,朝臣们跟梁冀已水火不容。朝臣再次要求册立清河王为皇帝。梁冀主张册立刘志为皇帝。双方互不相让。在一场血腥的斗争即将爆发时,人缘不错的曹腾等七个宦官站出来,调解大将军梁冀和朝臣之间的矛盾。结果是,大部分朝臣和梁冀一致同意册立刘志为皇帝,刘志许诺娶梁冀小妹妹梁女莹为皇后。李固和杜乔坚持己见,但已经变成少数派。

刘志即汉桓帝。刘志当皇帝后,梁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大将军梁冀继续执掌朝政,梁女莹成功当上皇后。曹腾因定策有功,被封费亭侯,升任大长秋 ,加位特进 。随后,曹腾从曹氏家族中选曹嵩做养子,与他结成对食 的吴氏也变成贵夫人。因养父曹腾的关系,曹嵩自动获得做官资格。

曹腾在宫里供职三十多年,经历六任皇帝,目睹过多次政治事件。宦官干政、外戚干政,他见怪不怪,但独行特立,与外戚、士大夫、宦官同时搞好关系。

当时,士大夫受外戚和宦官双重压制,很难出人头地。曹腾虽与外戚梁冀是同盟关系,但也重用和赏识士大夫,推荐了不少天下知名人士担任重要职务。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堂溪、赵典等杰出人物,都是曹腾所推荐的。在宦官飞扬跋扈时期,曹腾逐渐在士大夫及世族门阀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曹腾努力平衡各方势力关系,难免遭人误解。不过,他胸怀宽广,不记仇,不借权势打击误解他的人。蜀郡太守托送计簿的官吏送礼物给曹腾。益州刺史种暠在斜谷(今陕西终南山)附近查获书信,上书奏告蜀郡太守,趁机弹劾曹腾,请求将曹腾交给廷尉问罪。汉桓帝没怪罪曹腾。曹腾也不计较种暠弹劾,反而在汉桓帝面前称赞种暠能干。宫内外都赞美曹腾。种暠后来当了司徒,对别人说:“我能今天位列三公,都是曹常侍的恩德!”

位列三公的司徒都宣扬曹腾的美德。在宦官权势熏天的时代,作为得势的宦官,曹腾能这样,非常难得。后来的历史证明,曹腾经营的人脉资源,是其子孙的避风港和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Ks63jbdfzd7m6obZI/XuyYWcWJGKKgi00Wmji6tKdSSyqKCUJSjcADVVGQbQfz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