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挫败蜀吴,屡战屡胜

曹叡当皇帝时期被认为是魏国最强盛时期,是因为那个时期,魏国对外战争频频获胜。无论是来自东吴孙权的进攻,还是蜀汉诸葛亮的攻击,魏军都将其一一击败。

在魏蜀吴三方中,率先皇帝更替的是蜀汉。蜀汉章武三年(魏黄初四年,公元 223 年)四月,刘备死去,刘禅继位,蜀汉丞相诸葛亮封武乡侯,兼任益州牧,全权处理大小政治事务。刘禅全面依赖诸葛亮。诸葛亮恢复联吴抗魏同盟,全力恢复经济和发展农业,对魏吴相争采取观望态度。

全力发展三年后,蜀汉建兴三年(魏黄初六年,公元 225 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南中。诸葛亮率军深入不毛之地,接连攻打雍闿和孟获所部反军。他采取以攻心为主的战法,先率军打败雍闿所部,再七擒孟获,成功平定南中叛乱,获得大量资源,组建劲旅无当飞军

随后,诸葛亮又准备北伐魏国。诸葛亮准备好北伐时,魏国皇帝已经换成曹叡。吴军多路进攻魏国,被魏军全面击退。为击败魏国,诸葛亮用计谋策反孟达,先削弱魏国实力。

太和元年(227)六月,曹叡命令司马懿到宛城,加督荆州、豫州诸军事。当初,孟达投降魏国时,曹丕不顾司马懿的劝阻,任命孟达出任新城太守,封侯,假节。曹丕死后,孟达失宠。蜀汉丞相诸葛亮想北伐魏国,摒弃前嫌,暗中与孟达通信,图谋策反他叛魏归蜀。孟达失宠后,也想投奔蜀汉,寻找新靠山。

诸葛亮担心孟达言行反复无常,想用计逼迫他早点叛魏归蜀。得知魏兴太守申仪和孟达有矛盾,诸葛亮就派郭模到申仪那里假投降,故意泄露孟达跟诸葛亮私下通信约定叛魏归蜀的消息。孟达得知事情泄露,准备起兵叛魏。

申仪得知相关消息,立即密告司马懿。司马懿老谋深算,担心孟达突然发难,就先给他去信安抚。他在信中说:“将军往昔放弃刘备,前来投奔我们的国家,皇帝委将军以边疆重镇的任务,任命将军负责图谋进攻蜀汉的事,是非常坦诚磊落的啊!蜀汉人愚智,没有一个不对将军恨得咬牙切齿的。诸葛亮想除掉你,只不过暂时找不到好办法。郭模所说的,并不是小事。诸葛亮怎么能让那些轻而易举泄露呢?大概是他在用计谋啊!”

孟达收到信后,见司马懿并未责备,反而像朋友一样劝他,内心高兴起来,对起兵反魏的事犹豫不决。司马懿给孟达写信后,立即率军悄悄向新城靠近。有将领劝司马懿先向皇帝汇报后再做决定。司马懿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孟达这个人没信义,现在正是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应当在犹豫不决时解决他。”司马懿亲自率魏军日夜兼程赶往新城。八天后,司马懿率军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解救孟达的援兵,被司马懿所部拦阻在西城安桥、木阑塞等地。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太和二年(228)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进攻上庸城。仅仅过了十六天,邓贤、李辅等人就开城投降。司马懿率军进入上庸城,俘杀孟达,将他的首级送往京师。

随后,司马懿回军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当地吏民对司马懿心悦诚服。

策反孟达反魏归蜀失败后,诸葛亮又在策划北伐战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公元 228 年),诸葛亮又率军北伐。

魏延认为,魏国关中守将夏侯楙怯懦无谋,向诸葛亮建议,由他率五千精兵,从褒中沿着秦岭往东行进,到子午以北,奇袭关中,在潼关与诸葛亮所部会师。诸葛亮认为这样进军过于凶险,没采纳魏延的计策。诸葛亮让赵云率领一支疑兵出褒斜道,占据箕谷,佯攻关中地区,吸引魏国主力军的注意力。诸葛亮亲自率军向祁山进攻。

诸葛亮率军杀来,魏国事先毫无防备,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纷纷投降。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进行坚决抵抗。曹叡得知消息震惊,赶往长安坐镇,派曹真到郿县去指挥诸军作战。

曹真派张郃率军进攻街亭。张郃率魏军打败在街亭的蜀军守将马谡。与此同时,曹真率魏军在箕谷击败赵云、邓芝所率蜀军偏师。魏军继续向陇右进攻。为避免遭夹击,诸葛亮率蜀军退走。曹真率军相继收复南安、天水和安定。

战后,曹真深入分析前方战线的情况后,认为诸葛亮必定会派兵进攻陈仓。他派郝昭、王生率军镇守陈仓,加强修筑城池。诸葛亮退回汉中后,挥泪斩马谡,然后整顿军队,寻机再战。

这次军事胜利后,曹叡担心吴国和蜀汉同时发起军事进攻。他问司马懿:“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司马懿说:“孙权仗着中原士兵不习惯水战,所以才占据东关(今安徽含山)。如果我们要进攻东吴,必须进攻其关键部位。夏口和东关是东吴关键驻点。派陆军攻向皖城,引诱孙权率军东下,为水军进攻夏口提供机会。这样进攻,如同天降神兵,必然攻破吴军。”曹叡又安排司马懿回宛城,防备蜀军进攻。

如曹叡所担忧的,在击败蜀军进攻没多久,魏国与吴国又爆发了战争。

原来,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公元 228 年),孙权与番阳太守周鲂秘密策划,让周鲂写信给曹休,说孙权责难他,他害怕被杀,准备以番阳郡归降魏国,请求派兵接应。随后,孙权不断派尚书郎到周鲂那里查究各种事。周鲂也到番阳郡门之下剪下头发谢罪。曹休得知相关消息,便相信周鲂请求归降是真的。曹休上报皇帝,说他想率十万步骑兵向皖城进发,前去接应周鲂所部。曹叡批准了这一作战计划,同时命令司马懿率军向江陵方向进攻、贾逵率军向东关方向进攻,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吴国。

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公元 228 年)八月,吴王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为左都督、全琮为右都督,各率三万人迎击曹休所部。曹休意识到被周鲂欺诈后,仍然仗恃人多,准备趁机与吴军决战。

左都督朱桓对孙权说:“曹休因是皇亲国戚而被任用,并不是有勇有谋的名将。如今,他率军与我们交战必败无疑,败后必逃,逃走时肯定经由夹石、挂车 。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狭隘。如果我们能派一万士兵用柴断路,那么就可全部俘虏魏军,甚至可以俘虏曹休本人。请派我率军断路。如果能受上天神威帮助,使曹休自动投降,我们就可率军乘胜长驱直入,进而攻取寿春,割据淮南,划分许昌、洛阳。这是万世难逢良机,切不可失!”孙权询问大都督陆逊的看法。陆逊认为不可。孙权没采纳此计谋。

曹休突然改变作战计划,寻求与吴军决战。魏国一些朝臣也看出不利,纷纷向皇帝上书提意见。曹叡还没来得及找到解救之法,曹休所部和陆逊所部已经于石亭展开大战。

大都督陆逊亲自统率中路军,命朱桓、全琮分别率部为左右翼,三路吴军并进,冲向曹休所部魏军。吴军一鼓作气击溃了魏军。魏军残部逃走。吴军在后追杀,一直追到夹石,斩杀、俘虏了魏军一万多人,缴获上万牛马驴骡车辆及几乎全部军资器械。

起初,曹休上书请求深入吴地以接应周鲂时,曹叡命令贾逵率军向东与曹休所部会合。贾逵分析战场形势后,料定曹休所部必定失败,便命令各将领水陆并进。他们行军两百里,擒获吴国人问询,得知曹休所部已战败,吴军已阻断夹石通路。将领们不知怎么办才好,有的想等待后继军队。贾逵认为,曹休对外兵败,对内路绝,进不能战,退不能还,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恐怕支撑不到天黑。吴军因没后续军队,所以只追到夹石。魏军如果急速进军,出其不意,沿途设下许多旌旗战鼓作为疑兵,先声夺人,就能扭转局势。

果然,吴国人从远处看到贾逵所部魏军“人数众多”,惊恐撤走。曹休才得脱险。贾逵率军据守夹石,供给曹休所部士兵粮草。曹休所部才振作起来。此前,贾逵与曹休关系不好,这一战中,贾逵以德报怨,冒着危险救了曹休。曹休感到羞愧。又见这次严重损兵折将,丢尽辅政大臣脸面,曹休不久病死。这一战,孙权威名大震,趁机在第二年正式登基称帝。

诸葛亮得知曹休战败,魏军东下,关中虚弱,认为再次北伐魏国机会成熟。蜀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公元 228 年)冬天,诸葛亮率数万军出兵陈仓道,包围陈仓。郝昭率魏军坚守。诸葛亮派人数次游说郝昭投降,遭拒绝后,挥军进攻陈仓城。

魏国已经事先在陈仓加固城墙、做好防守准备,加上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双方激战二十多天,未分胜负。曹真得知消息,派费曜等人率军救援陈仓。曹叡得知消息,也派张郃率军前去迎击诸葛亮所部。

此时,蜀军粮草不继,又得知魏国援军快到,诸葛亮再次率军退回汉中。

蜀汉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公元 229 年)春,诸葛亮第三次出兵进攻魏国。陈式率蜀军成功攻占武都郡、阴平郡。诸葛亮安抚当地氐族人、羌族人,留兵据守,亲自率军回汉中。这次进攻,魏军还没来得及反击,诸葛亮就主动撤军。

蜀汉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公元 230 年),曹真上表说,蜀军多次犯境,请求派出数路大军进攻蜀汉。曹叡采纳他的建议,陈群却反对从斜谷进军。曹真再次上书请求从子午道进攻汉中。陈群又陈述不能出兵的理由,认为大规模征战军事用度花费非常大。曹叡将陈群的意见提供给曹真参考。曹真拒绝陈群的建议,随即率军出发,从子午道进攻蜀汉;同时派司马懿经汉水进军,郭淮、费曜等部或从斜谷进攻,或从武威进攻。因汉中艰险,时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一半路程。华歆、杨阜、王肃等人都上疏,劝皇帝下诏撤军。九月,曹真只得受诏撤退。

蜀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公元 231 年)春天,诸葛亮乘魏国雍凉地区半年没下雨,发生严重旱灾,再次率军北伐。他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堡,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大营。与此同时,诸葛亮还派人联络鲜卑首领轲比能。轲比能起兵到石城响应蜀军。此时,曹真病重,无法率军出征。曹叡便派司马懿到长安,坐镇指挥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部抵抗蜀军。

诸葛亮留下王平继续率军攻打祁山堡,亲率蜀军主力北上,攻击上邽(今甘肃清水)。司马懿得知消息,率军日夜兼程,急行军抵达上邽东,扎营与诸葛亮所部对峙。司马懿深知诸葛亮所部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加上魏军经过通宵达旦行军,已成疲惫之师,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因粮草补给不足,回军卤城。司马懿率魏军追到卤城,然后登山掘营,与蜀军对峙,但依然不与蜀军交战。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不为所动,坚决不派军出战。

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撤出对祁山堡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郃率军打通和祁山堡的联络后,继续攻卤城以南王平所部蜀军,从案中道进逼蜀军;亲自率军进攻卤城以北诸葛亮所部蜀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蜀军。

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分别率军迎战,结果大败魏军。司马懿只好收拾残部,继续坚壁清野,与诸葛亮所部耗下去。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所部粮草供应不上,蜀汉皇帝刘禅下令撤退的圣旨也到了前线。诸葛亮只有率军撤回。司马懿命令张郃率军追击,结果张郃中埋伏而死。

三年后,蜀汉建兴十二年(魏青龙二年,公元 234 年)二月,诸葛亮又率十万蜀军出斜谷进攻魏国。曹叡得知消息,又派司马懿率军去抵抗。四月,诸葛亮率蜀军到达郿县,驻扎在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所部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那里是必争之地。”

郭淮预料诸葛亮会争夺北原,主张派兵先占领北原。他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吓百姓和胡人,成为国家安危的大祸患。”很多人不以为然,司马懿却非常认同,命令郭淮率军去抢占北原。

战壕还没修好时,蜀军就压境而来。郭淮只好率军奋力回击。不久,诸葛亮率蜀军西行。诸将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郭淮认为,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的目标是阳遂。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城中早有防备,诸葛亮没能成功。

诸葛亮率蜀军与魏军作战时,孙权也派十万吴军进攻魏国,配合蜀军作战。满宠率魏军抵抗。曹叡亲自率军去增援满宠。吴军得知消息,迅速撤走。群臣认为,司马懿还在西边和诸葛亮对峙,请皇帝率军去长安声援。曹叡说:“孙权败走,诸葛亮也会吓破胆的。有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我有什么担忧的呢!”

诸葛亮东进道路受阻,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不得已率军去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所部。

司马懿继续坚持“坚壁拒守,以逸待劳”,与诸葛亮相持了百余天。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都坚壁不出,以待其变。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想激将他派兵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他部下非常不满。他便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曹叡接到司马懿的上表,一下子明白他不想出战,只想堵住部下请战的嘴。因为孟达反叛时,司马懿果断出击,先斩后奏,此时如果他想出击,是不会请示皇帝的。曹叡决定给司马懿支持,派铁面无私的辛毗持着杖节去做司马懿的军师。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表示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诸葛亮毫无办法,只好分兵屯田,做持久战准备。

不久,诸葛亮派人求战。司马懿不跟使者谈军事,而是谈家常,询问诸葛亮的日常起居。受到优待的使者无意间透露了诸葛亮的生活习惯。司马懿听后,对身边的人说:“诸葛亮将要死了。”当月,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军中。

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来报告,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穷寇莫追为由,率军撤回。

诸葛亮联吴抗魏,倾尽蜀汉力量,多次进攻魏国,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战略目的。曹叡充分利用曹真、司马懿等人,采取正确策略,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迫退蜀军,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些胜利说明曹叡在三方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 XdUl+O6Duh/80QPCCIkegGTewFScCZVLfMYebV9m7kLomrU5Gdb2QyrPJAX94m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