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一向对外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天下统一,但面对天下三分局面,他每一步行动都必须谨慎。因为他当上魏王后,不得不继续与咄咄逼人的皇叔刘备及神童孙权博弈,还要努力实现父亲曹操的遗志——如果天命在我这里,我当个周文王也不错!
曹丕继承父业,让父王实现“当周文王”梦想,才是一个完美的交代。当然,他也明白实现这一点,需要内外条件成熟。
曹丕一边整顿内部,一边等待外部机遇。他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将权力集中在手里,同时,为稳定政权,还大力笼络和扶植亲信势力,打击和排除异己势力。他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夏侯惇为大将军,派人册封投降的反军首领郑甘、王照,命令苏则率军平定武威、酒泉、张掖叛乱。经过一系列操作,他完全掌控了从地方到朝廷的权力。
没多久,曹丕收到好消息。关羽失败后,上庸三郡成为突出部,孟达担心遭围攻,派人送信给魏王,表示愿意归顺,请求派人接应。
原来,刘备入蜀时,刘璋派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命令孟达率军守江陵。刘备占领蜀地后,孟达出任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孟达率军从秭归出发,攻占房陵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担心孟达难以独担重任,命令刘封从汉中沿沔水而下,前来统领孟达所部,与孟达在上庸会合。就这样,孟达一下子变成刘封的属下。刘封仗着刘备义子的身份,经常欺凌孟达。
关羽在襄樊一带遭反攻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援助。刘封往昔多次遭关羽训斥和排挤,加上所率军队内部也不和睦,担心派出援军后会发生意外,拒绝了关羽的求救。关羽战败被杀,刘封责任不小。刘备迟早会追究。孟达与刘封不和,怕刘封将罪责推到他身上,便准备率四千人投降魏王曹丕。
曹丕了解相关情况后,认为削弱刘备的机会来了,派夏侯尚、徐晃率军去接应孟达,趁机收复上庸三郡。孟达投降后,曹丕任命孟达为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郡,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孟达非常高兴,率军积极配合夏侯尚和徐晃,帮助他们将房陵、上庸、西城从刘封手中抢夺过来。
事后,曹丕评估刘备出兵报复的可能性。但没多久,他又得到两个好消息:曾杀死夏侯渊的猛将黄忠死了;孙权派人向刘备请和,被拒绝。结合其他信息,曹丕判定:刘备势力已经不如一年前,刘备对关羽之死耿耿于怀,兴师伐吴,和孙权之间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刘备必将跟孙权打起来,曹丕坐收渔翁之利的时机来临。他给历史一个交代,实现父王“当周文王”梦想的外部条件已成熟。
在董卓之乱后,汉朝天下名存实亡。迁都许昌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已成为傀儡。汉献帝刘协是曹操女婿,曹丕姐夫。见内外局势对称帝有利,曹丕便不再有顾虑,决定趁机代汉称帝。
延康元年(220)十月初一,曹丕下令收殓、祭奠阵亡将士,大肆笼络人心。一些大臣劝汉献帝主动禅位。同月十三日,汉献帝在高祖庙祭祀,祭告列祖列宗,派代理御史大夫张音带着符节、捧着皇帝玺绶及诏书,禅让帝位给魏王曹丕。曹丕三次上书辞让,才登受禅台称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大赦天下。
第二天,新皇帝曹丕尊奉退位的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仍然使用汉朝历法,行皇帝礼仪、音乐;追尊祖父曹嵩为太皇帝,父亲曹操为武皇帝,尊奉母亲卞氏为皇太后;改封汉朝诸侯王为嵩德侯,列侯为关中侯。大臣们封爵、升迁各有不同。东汉宣告灭亡。曹氏家族的帝王时代开始。
称帝后,曹丕努力成就一番儒家仁政君主的作为。在政治上,他继承父亲曹操统一山河的志向,密切关注天下局势走向,并及时调整策略。曹丕预料,刘备和孙权得知建魏代汉消息后,有可能会放弃前嫌,打着为汉朝天子报仇的旗号,向魏国发起进攻。孙权出兵的可能性小些。号称皇叔的刘备出兵可能性较大。不过,刘备连损大将,又丢城失地,即使发兵来攻,曹丕也有信心击退。
在观察局势的同时,曹丕在魏国推行他的治国理念。他效法上古仁君,恩威并重,巩固权力,坚持大权独揽,集权在手,制法削藩,打击异己,禁外戚宦官干政。他还与民休养生息,政倾惠民,复兴儒学,以教化民众,恢复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曹丕担心称帝后,刘备会发兵进攻魏国,但后来的事实,让他发现将问题想严重了。
原来,关羽死后,刘备非常悲愤,发誓要报仇。没多久,曹操病死,曹丕继位。刘备逐鹿天下的对手从曹操变成曹丕,但他依旧不能原谅背后捅刀的昔日盟友孙权。孙权派人求和,刘备依旧处在悲愤之中,拒不接受。这种不接受,意味着刘备要兴兵给关羽报仇。正在准备给关羽报仇时,刘备先后接到黄忠病死和曹丕称帝的消息。
从参与逐鹿中原开始,刘备就一直宣扬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被汉献帝册封为皇叔后,时刻以皇叔自称。他能号召将士和百姓的,除“爱民如子”,就是“保卫汉朝皇室”。汉朝江山被篡夺,他有责任率忠诚于汉朝的人讨伐“窃国贼曹丕”。
不过,刘备得知消息后的表现并非如此。他告诉蜀地民众“汉献帝已遇害”,即用一个传闻代替汉献帝禅让后被封山阳公及生活方面仍然享受皇帝待遇的事实。然后,他给汉献帝举行了一场“葬礼”,进行伤心欲绝的悲痛表演。最后,刘备手下纷纷以各种祥瑞、图谶为由请求他继承帝位。刘备忸怩一番后,顺从民意,继位称帝。
黄初二年(221)四月初六,在成都武担山南,刘备即皇帝位,宣布继承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天下,改年号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其他官员都按照汉朝体制一一设置。此时,距曹丕建魏代汉已经过去了半年。曹丕已经稳定魏国内部。刘备为汉献帝报仇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
刘备称帝后,也没为汉献帝报仇而兴兵攻打魏国,而是将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当作当务之急。
孙权夺取荆州后,几次设计将关羽之死的祸转嫁给曹操,都被识破。曹操死后,曹丕袭承职爵,继续与孙权、刘备逐鹿。曹丕是个冷静的人,小心翼翼地应对时局,抓住最佳机会称帝。在曹丕称帝后,刘备也跟着称帝,依旧没兴兵报仇,准备攻打孙权。曹丕得知此消息,暗自欣喜。
相应地,孙权此刻非常焦虑——他日夜担心刘备报复,也担心曹丕趁机派兵进攻,让他首尾难顾。孙权想来想去,派出使者与曹丕修好关系,主动送还于禁等人。
曹丕称帝有惊无险,唯恐刘备和孙权不打起来。孙权承认曹丕的皇帝身份,曹丕便趁机高调授予孙权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至于刘备称帝,曹丕则是“你不承认我,我也不承认你”,既不派人去祝贺,也不派兵去攻打。
在三方博弈中,曹丕能举重若轻,充分说明他的政治智慧已经不输于他先父曹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