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尴尬的太子

五代十国期间,政坛有两大特色,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收义子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皇位兄弟相传。中原王朝的皇位传承制度,来自西周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度下家族与皇朝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兄弟相承”的继承制度起源并流行于北方游牧部落,因为那里自然环境恶劣,人口死亡率高,生存竞争激烈,需要年富力强且有战斗经验的人担任首领。成吉思汗幼年的时候,父亲被塔塔尔人毒死之后,部落里的人就迅速抛弃了他和他的家人,并重新选择首领。

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天下大乱,战事不断,假如继承人愚蠢幼稚、行事鲁莽的话,极易让整个王朝(家族)陷于灭顶之灾。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几乎都是两代而亡。

一个王朝能否国祚绵长,完全取决于第二个皇帝的统治能力。迫于严峻的地缘环境,兄弟相传的继承制度,也逐渐被中原王朝所接受。如楚国、吴越等国,都采取了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儿子们之间能力高低是一方面,在统治者看来,年龄大小更加重要。

李昪先后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景通(南唐中主李璟)、景迁、景遂、景达、景逷。长子李景通生于杨吴天祐十三年(916),当时李昪正在升州担任刺史。三年之后,次子李景迁出生。

李景通是嫡长子,但他身上的文艺气质远远盖过了帝王气质,吟诗作词,酷爱山水,把玩乐器,对治国之道毫无兴趣,没有一点理想中人君沉稳冷静的样子。

搞政治和搞文艺是两个不同的赛道。文人一般都情感丰富而且细腻,但往往不具备冷静的头脑,没有客观和理性的性情,内心世界过于单纯和张扬。

这样的性格在处事谨慎,不喜张扬的李昪看来,全是缺点,距离皇帝的标准很远。

相比之下,次子李景迁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长得又帅(“姿仪清秀,风度儒雅”),尤其是行事谨慎,在性格上很像李昪。

一般而言,为人父母都会偏爱性格跟自己相似的子女。李昪也特别喜爱并且着力栽培次子景迁。他不仅为景迁迎娶吴国皇帝杨溥之女上饶公主,当他出镇金陵时,又任命景迁为司徒、同平章事,并留下宋齐丘、王令谋辅佐,监视皇帝杨溥。

杨吴大和七年(935),距离篡位只有一年多的时候,李昪把景通招到金陵,同时任命留在国都扬州的景迁为太保、平章事,代理国政。哪怕就是一个瞎子,也能看出来李景迁才是李昪中意的继承人选。

不过让李昪意想不到的变故出现了,年仅十九岁的景迁意外得了重病,并且很快就去世了。即便如此,他大概还是不放心长子景通(937 年改名李璟)的能力,又任命老三景遂(生于 920 年)为门下侍郎,参知政事。很快,老四景达(生于 924 年)又因为能力突出进入了他的考察范围。

兄弟三人中,景通唯一具备的,不过是长子这个优势。

这一点,李璟本人也是心知肚明。他能做的,只有保持低姿态,以此赢得李昪的好感。

一番纠结过后,李昪出于稳定国家的需要,决定暂时向嫡长子继承制妥协。南唐升元四年(940),李昪立长子李璟为太子,李璟不知道是福是祸,坚决辞让。李昪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下诏朝廷内外向李璟致书的时候,按照太子礼节施行。

对统治者来说,挑选继承人是一个头疼事。自古以来,皇帝们几乎都本能地反对明确谁才是继承人,因为这样会在朝中树立另一个效忠对象。此时的李璟,名义上是太子,但最后选谁来继承皇位,李昪还是举棋不定,纠结不已。

李璟自己,大概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没想到这个谜底,很快就因为李昪的突然去世而揭晓了。 80unqL3LrN6N1eIYzG6gf0qls5MKXMTImpQ0gWitCVCmI1y7d0gIb6mymn4nCC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