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国际投资有资和债的两面性
——QE常态化怎么在投资领域得利

对国际资本的认识需要全面且透彻。这里所说的国际投资要求的回报是非常高的,其到底是投资还是外债,其实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到底哪一个方面起主导作用,需要全面认识。国际资本操纵的舆论场把获得投资、吸引外资都变成国家社会无条件得利,尤其低利率政策的QE常态化让国际投资也变了味道,要知道低利率QE是可以掠夺财富的!

这里不能简单地说有人搞所谓的明股实债,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得多。首先是风险投资(VC)的资金回报要求。大家都知道VC的资金是最贵的,但对为什么是最贵的却不明白。VC是有潜规则的,VC的对赌协议、对资金的保障非常好,带有类似的抵押性质,创业者完不成,等于公司廉价给对方了;若能够完成,则收益之高肯定高过高利贷。VC投资的要诀就是在新兴产业收割创业者,形成垄断。

其次是复杂性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协议控制的同时,还要把投资利润、内资利润,在投资的直接收益之外,通过奴隶协议,转移到境外。更关键的是,这些协议不按照中国法律行事,结果是协议当中的中国人要加入外籍,至少要移民或有绿卡。在白手套住他们后,资产很可能捐给美国的各种机构,或者购买国际资本宗主国的各种低收益的公益事业。

上述这些仅仅是微观层面的,在宏观层面,问题则更严重。有没有金融定价权,是不是结算货币,资本是不是自由国际流动,谁有金融霸权,差别巨大。

第一,外国的投资进来,中国快速发展,宏观上,外资的收益率可以与中国的发展速度比拟。尤其是外资热点地区都是中国的经济活跃和发达的地区,其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中国的平均水平,那么如此快速的增长之下,到外资要离开中国的时候,有多少外汇储备去平衡呢?尤其是外汇跟本国货币交换,央行持有的外汇只能投资结算货币、金融霸权国家的国债等金融产品,获利非常有限,二者的获利差别巨大。所以,美国等国的QE压低利率,实际上是扩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利差,在负利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

第二,经济发展了,资产要增值,资产价格要重估,劳动力成本不一样了,内含的基础建设投资的价值转化等都要重估。同时,经济发达了,利率自然下降,那么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都要上涨。当初,外资买资产的时候很便宜,卖出的时候翻倍,正如大量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是股市2000点的时候进来,如果到4000点了,涨一倍的价格如何平衡?

第三,中国提供利润、注册地在离岸港、税收大量流失、利润支撑了国外的高股价、国外融资再收购中国的资产,这样的公司控制权很多不在中国,大量的利润汇出,都是外汇的压力。

这里要看到中国与美国的区别,就是美国用美元结算,外来的投资不会造成上面的外汇压力,而对中国则会造成巨大的外汇压力。美国的外来投资,更多的是投资属性,而中国的外来投资,如果算上对外汇的压力,则更多带有外债的性质,二者不能等同。

中国已出台多部与外资投资相关的法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独资企业法》等法律规定,在中外合作和投资期满,企业的剩余资产归属中方。

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外汇紧缺和资金匮乏,希望有原始积累的投资!中国当年实行市场换技术,也就是外资进来占了中国市场,中国留下了外资的先进技术。而现在中国很多产业已经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坚,工业化也基本完成,外贸大量顺差,外汇储备也很丰富,美国对华贸易战和科技战再想用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已经不容易实现。所以现在外资在华的主要矛盾已经与当年不一样了,对外资的态度也要重新思考。

QE常态化等于美国的低息政策的常态化,低息和货币充裕会对中国带来怎样的投资博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方式。

(1)最直接的是明股实债,直接套取两国利差,而利差需要由本国出口顺差、本国老百姓的积累率来埋单。

(2)低利率和宽松资金可以不计得失地购买和投资,再对抗监管,钻空子无序扩张,通过扩张达到垄断,控制产业谋取超额利益,让国家“拉美化”。

(3)中国不降低利率,而资产估值与利率相关,导致美国的虚拟资产估值和中国的实体资产估值拉开差别,美国不到1%的资金回报要求可以维持100倍的市盈率,中国接近10%的资金回报只能换取10倍的市盈率,在资本自由流通的情况下,美国可以用高估值的资产泡沫交换中国的资产。

(4)在外资货币低利率和宽松的背景下,利用资本的价格优势搞资本倾销,实现资本扩张和垄断,这个问题以后的章节还要详细讨论。

(5)中国降低利率,中国的资产也重估涨价,但外资高位套现之后,中国要有足够的外汇兑付,必须加大出口顺差或者贬值,结果是让QE出来的货币买到商品或者维持高币值,美国可以不断QE来购买中国的商品和财富。

从上面各种情况的博弈结果可以看出,金融霸权在美国人手里,美联储想变成全球央行,而中国需要做的就是不和他们玩这个游戏。当初,在英国拥有全球金融霸权的时候,美国搞的不是开放政策,而是孤立主义,在美洲搞内循环。现在中国的内循环提法,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讲原则和底线的开放不叫开放。要应对美国的QE常态化,中国需要主动迎接双循环,在内循环当中积累财富。

QE带来的低利率和高估值,其实拉大了劳方和资方的差距。在高利率之下,估值是10倍,意味着攒10年的钱就足够了;在低利率之下,估值是100倍,则意味着需要攒100年的钱才可以。中国要快速发展,需要本国快速地积攒财富,而不能反靠外来。独立自主是投资领域的关键。中国的基础建设都是中国自己积累的,老百姓的存款变成银行贷款,老百姓攒钱买房支持土地出让收入,这部分比外来的投资要大得多。

QE常态化维持长期低利率,拉大劳方与资方的差距,拉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多人难以理解,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年收入10万元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在10%利息的时候,有100万元吃利息就可以实现,但当1%利息的时候就要有1000万元。而100万元,一个人努力工作年收入10万元可能10年就攒到了,1000万元则要100年。但对于原来就有资产的人,资产却从100万元变成了1000万元,增值了!现在,发达国家都是债务国,都是要支付利息的!所以QE低利率就是他们加剧掠夺其他人的手段。

低利率社会还会带来财富更加集中。因为低利率的结果让金融资产持有者的财富暴涨,而劳动者的收入并不怎么增加,结果是少量拥有巨额财富的人群的财富直线增加,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大!在中国,比如北上广等地,房产价格暴涨,有房人群和有多套房人群,与其他城市人群财富的差距会扩大。楼市、股市的价格高涨,都与低利率有关。低利率同样催生数字泡沫,数字货币不会自带利息,而商品货币的利息来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孳息。投资的债性对中国经济影响非常大,因为中国的刚性兑付比较多,破产不完善。2020年以来,政府打破刚性兑付的努力,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

低利率对西方国家社会也有影响,就是挤爆养老体系,这一点本人在《信用战》一书中就分析过。本来辛苦缴纳的养老保险是足够养老的,但在低利率之下,养老金的收益就不够了。西方的低利率也掠夺他们的老人。比如2020年,西方佛系抗疫,老人大量死亡。

中国能够维持中高速发展,与中国的超级积累率有关。国内财经媒体《富丰财经》2020年6月26日报道说,在2019年年底召开的财经年会上,央行前行长周小川称,中国10年前的储蓄率是51%,现在只有45%,但仍是全球最高。中国的储蓄带来的银行资金是中国建设的主力,但如果遇到什么大事,老百姓因恐慌提取存款,金融安全的隐患也是有的。不过,中国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发生拉美式的债务危机。因为中国老百姓要存钱,银行存款大增,即M2大增,中国的M2的性质与西方也有区别。

中国要快速发展,资金依然紧缺!我们长期对外资有超级渴望,对外资给予了超国民待遇,外资得利成为常态。但外资在中国的无序扩张,外资的资金成本与国内的差距,造成的问题也很多。这个问题历史上就有,资本主义崛起于西方的低利率,而中国古代的高利率与之也有十倍的差距。西方资本的扩张,对近代中国掠夺严重。

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网络上的资本在国内的无序扩张,2020年年底,开始进行反垄断调查。

反垄断和反对资本无序扩张,对外资和内资一同限制,不授人口实。其实,能够无序扩张的,主要是低利率和QE带来的外国投资,中国本土的资金紧张,难以躲过政府的监管无序扩张。

在美国的QE常态化和低利率下,美国是得利的,因为美国有金融霸权,美元是结算货币。如何规避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与美国当年的孤立主义政策一样,中国要有自己独立的循环体系,现在不是美国与中国脱钩的问题,而是中国不能完全被美国金融绑定的问题。 AqQJF30qBhrs5ZvvPp5zt6fKLn06kMhF4WUAkwRJcnjywM8rPrSrC+PeZ3G0rJ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