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美元不断便宜会造成资产荒吗?
——虚拟泡沫与实体资产之间的金融游戏

美元便宜了,会不会资产价格暴涨?会不会通胀?现在的资产出售,会不会被贱卖呢?是不是囤积资产就一定有利呢?有一个名词叫作资产荒,优良的资产不易取得,那么超发货币与资产荒有什么关系呢?

美元QE常态化,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空前增长,美国施行新刺激经济计划,而用于刺激的钱是美联储创造的。大家感觉美元便宜了,但要小心资产被低价出售。我们不光要看到美元便宜,也要看到美国资产的虚拟泡沫,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下丰富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机制,泡沫是可以填实的,是可以操纵资产价格的,因此不能单一视角看问题。

1.疫情刺激

疫情以来,各国都在进行货币刺激,比较让人关注的是2020年的G20峰会。参会各国都说要QE出来5万亿美元来刺激经济,实际情况是,各国增发的货币比当初这个份额只多不少,货币出现贬值的趋势和压力,黄金也走向了历史高位。大家都不将其称为通胀,而称之为粮食危机、资产牛市、资产荒……实际意思一样。

图1-37

这个刺激幅度够大,背后的风险也大。美元便宜、外资大量进入的信号,也是市场预期的信号:远期 可以放出来大量的外汇出售,背后是基于美元贬值预期和大量外资涌入,鼓励银行远期卖出,鼓励用汇单位、投资投机者等远期买入外汇(图1-38)。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增发的货币很多是以抗疫之名,钱是给全民平均发放的。国民拿到这些货币之后,没有进行经济建设,而是直接花掉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妥妥地从市场拿走并占有了物质财物。这些物质财物消费掉了,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财富消失,货币还是那么多,按照一般的概念,通胀似乎是妥妥地要发生了,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在当今世界金融体系之下,丰富的金融手段和工具可以妥妥地反向进行金融对冲操作进行掠夺。

西方国家如此大胆QE常态化地印钞(图1-39),对印钞可能引发的事情也会有一定的预判和应对。

图1-38

图1-39

2.背后有什么不同?

如果印钞后大家拿着资产可以稳赚不赔的话,那么美联储只要一印钞,恐慌立即就会被放大很多倍。大家都去买资产,立即就会发生恶性通胀。现代的央行体制,让恶性通胀变得越来越少,背后存在很多博弈。

在恶性通胀之下,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可远远不止是印钞出来的那一点。印钞产生的财富转移和再分配,如果不能被央行的金融体系控制,就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彻底失败,这个想法是纸币出现初期的古典金融模型,最多是在金本位或者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情况。以前被翻译过来的金融知识、金融理论,属于冷战结束前的古典金融层面,用于分析现在已经不合时宜。因为当年美元是与黄金挂钩的,而现在已基本脱节。

如果是一个简单的“资产暴涨负债归零”的恶性通胀,那么原来的高杠杆企业就大赚了,如负债率90%的房地产企业利润爆棚。因为资产涨上天,负债、利率等财务成本不跟随上涨。这个情况在中国是不允许的。当年一直看涨的中国楼市,2020年出现“深深房哀”的情况,中国地产富豪在全球QE宽松的背景之下,日子不好过。

历史上,中国对印钞导致的恶性通胀记忆太深刻了,国民财富曾被这样洗劫,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发行的法币、金圆券。当年,国民政府绑架银行印钞拿走财富。再如2016年前后津巴布韦金融灾难也是如此。恶性通胀之下,银行的存款会被挤兑,银行的债权因为没有到期会大损。西方央行背后是金融资本当股东,央行印钞绝对不会让自己老板的金融体系受到这个损失。因此,简单地认为只要拿住实体资产就能够让金融体系受损的想法是非常天真的。

美联储更可以控制流动性,可以全球性的实施,可以采取政治性制裁,可以打击用美元结算,可以对各国参与的银行惩罚性罚款!美国各类制裁美元结算“违规洗钱”的做法,效果对美元流动性的控制类似于外汇管制。

3.教训血淋淋

金融霸权尽显美元威力,教训血淋淋。当年,有人判断失误,认为美元不值钱了,石油资源该涨价了吧?结果大跌!美国让期货结算变成负值,而且是深度的负值,达到-37美元/桶!又有人说石油期货结算负值是因为没有仓储能力、仓储费贵,给投资者的感觉是:我不买期货,我买期权,我也不投机,我用期权进行对冲套保成吗?早在2008年,油价130美元/桶的时候,美国拿腰斩的65美元/桶的看跌期权与140美元/桶不到10%的看涨期权对冲套保,最后的结果是油价在腰斩的65美元/桶的基础上再腰斩,跌到36美元/桶,参与对冲套保的企业,就这么样亏惨了!这里的实战机制,会在第三章第五节讨论。

在货币宽松背景下,固守拿住资产,资产永远增值想法的,一定会面临巨大风险。对资源价格是否会永远增值,20世纪西方经济学者有两种分歧,一派认为价格机制可以制约,另外一派认为资源永远紧缺。结果是机制派取胜。现在的西方主流,其实是机制派的理论。这个胜利的背后逻辑是美国的交易机制可以改,可以作弊,如期货价格规则改成负值一样。最后的结果,是下跌的损失给印钞拿走的财富埋单,而不一定需要通胀贬值给多出来的货币埋单。因为下跌带来的市场损失,可以消灭多余货币。

入门现代金融的人首先要明白:现代金融是可以做空的,不是只能够做多。多出来的资金,可以多空双向选择。如果认为货币超发就是资产牛市、总是做多,肯定要吃大亏。在金融领域,现有的期货和期权的交易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实物商品的交易量,而且是百倍的差距,因此实物的损益,已经远远赶不上期货期权的损益了。不要看最后期权期货公开的交割是多少,比照期权期货的场外市场要大很多,如油价-37美元/桶看似没有交割多少,但仅仅是中国银行的客户,就是几百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相比最后的交割,日常买卖的损益也不能忽略,这是按照交易额乘以涨跌计算的,期权期货的交易额是实物的几百倍,盈亏就是实物交易的几百倍!而在期货和期权之上,还有各种金融衍生品,不光是价格变动可以有衍生品,价格波动率大小也可以有衍生品,衍生品上还可以再套衍生品,因而让金融衍生品市场变得无比庞大,比期权期货市场又大了很多倍。所以金融市场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交易和实体经济,实体的市场已经降为从属地位。

4.虚拟财富再分配

在金融系统的促生之下,各种衍生品和数字资产的市场,形成了庞大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规模,催生出了不断膨胀的数字泡沫。在数字时代和虚拟经济下,虚拟资产是可以不断创造出来的,就如不断挖掘出来的比特币,其实还有更多种类的数字货币可以创造出来,而且数字货币也有了更多的衍生品。数字货币、数字资产形成了庞大的交易市场,创造出来的虚拟资产和不断膨胀的数字泡沫,也可以吸纳多余的货币。因此,货币多了,货币便宜了,真的未必是资产涨价了,而是有了数字泡沫,改变了虚拟资产与实体资产的比例。

在虚拟经济下,泡沫是可以破裂的,你的所有投资,都可能带有泡沫,都可能因为泡沫破裂而受到损失。比如,你认为资产会涨,利率低而股票价格会涨,当你买了股票,股票所属的上市公司却可能因为资产泡沫和投资失败而巨亏,最后是股票暴跌,持有股票的你需要为巨额亏损埋单。各种金融工具,制造泡沫,又操纵泡沫破裂,泡沫破裂的损失消灭了超发货币,结果就是财富的再分配。这也是西方金融泡沫的潜规则之一。

5.两个方向

另外,说美元便宜了,是不准确的,其实货币便宜可以有两个走向!也就是本人以前说的货币价值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货币的购买力,另一个是货币的利率。说资产要暴涨不要贱卖的,一般都是看重货币的购买力。资产暴涨要保持货币购买力不变,需要高利率,而高利率同时还有其他影响。货币便宜了,资金便宜了,也可以是利率降低。当今世界,金融市场的走势明显是利率不断走低,未来预期会更低,很多机构都认为会全面进入负利率时代。根据不同的货币理论体系,为宽松多出来的货币埋单,走向是不一样的,可以是购买力降低,也可以是货币应有的利率收益降低。

在信息时代,某些虚拟资产被创造出来。例如数字资产,也不全是简单的泡沫,因为它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效率或者降低了成本,因此西方只讲这一层面,不讲再分配财富的一面。宽松的货币进入金融体系里,可以不断创造金融衍生品,创造金融虚拟资产。资产虚拟膨胀也只是资产领域,资产可以不增加价格,而使资产的规模膨胀,出现新资产。资产随同货币量增长,被快速地创造出来;这可以通过资产的泡沫破裂来承担损失,而不是通过资产涨价的货币贬值来承担。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阶段,期现套利受限,交易体系的扭曲和数字泡沫也产生了。前面讲过,定义数字泡沫的,是差值,并非实体经济概念的永远涨价。因为虚拟交易是可以做空的,做空的空单也是商品,价格低了,就是空单这个商品涨到了天价,这里需要逆向思维。

现在的交易体系为何可以在QE下抑制价格,就是空单这样的虚拟商品可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虚拟商品远远大于实物商品;而且在美国把期货交易的结算价变成可以负值以后,不光空单会担心逼空交割,多单更要担心负值被碾轧!交易所脱实向虚的关键,就是对虚拟交易的实物交割越来越限制,你买入的资产,更多的是在交易场所的虚拟资产,你并不持有资产的实物。

在虚拟市场,做多和做空,本身就是两个方向。现在QE带来的资产价格走向,在虚拟经济下,也有两个方向,泡沫一样有两个方向,就如资产价格跌成了“狗”,负值下空单价格暴涨,这个空单暴涨的价格,难道就不是泡沫了吗?明白了可能有两个方向,虚拟交易成为主流,那么在QE常态化以后,资产价格会怎么走,你就不能简单看多了。我们相信资产的永远牛市和资源紧缺,但这个永远可能变成了超长线,你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西方的金融体系现在就有这样的功能,它们不光印钞,也控制金融衍生品,控制金融虚拟资产的创造,控制资产泡沫,以数字泡沫赚取资源和再分配财富,从而决定宽松货币下的价格走向。

6.国际博弈三角

现在的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市场,需要放眼国际层面看货币的购买力和利率。

比如,某国的货币国际购买力与他国货币比较,可以近似使用汇率来表示;现代金融体系下,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是央行的利率政策和政府财政政策下的国债利率。国际汇率和国家利率政策二者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前面说的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对流动性的定向控制及干预。控制如果是某种阻力,可以看作是资本管制,但控制也有促进作用。在中国,这种促进叫作“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把这三个因素一起提出来——国际汇率、国家利率政策和国家货币国际流动的控制及干预,三者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类似的理论模型关系,蒙代尔教授研究得比较清楚,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创立了欧元的理论基础,只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不一样了。现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QE常态化,又与以前不同,三者是各国金融博弈的焦点,一直没有改变。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经济学上一直存在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也就是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存在,最多只能选择其中两个。

蒙代尔教授获超过50所大学颁授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头衔,亦曾担任多个国际机构及组织的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财政部等。

对于国际的汇率和国内利率,同样伴随着巨大的交易和金融市场,直接的交易之上还有庞大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汇率掉期合约和利率掉期合约。汇率和利率的金融衍生品也可以做多做空,也可以再度衍生持续叠加。同时,利率和汇率的金融交易杠杆率极高,可以是上百倍的杠杆,远高于其他金融产品。此外,外汇和利率的金融交易还是量化的、对冲的和高频的,相关交易已经到达普遍采用程序化交易、人工智能交易等自动化交易阶段,规模也超过了普通人的想象。美联储还“放弃了”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让交易数据非常不透明。

这不是客观规律,是主观霸权!需要认清的是:向各个方向进行避险,都可能被掠夺。金融霸权的西方要掠夺,而我们则需要预防被掠夺。

7.看得见的手

在金融领域,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像以前——市场被“看不见的手”操纵,而是被金融大鳄“看得见的手”在操纵。应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做法是不一样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印钞发钱消费,拿钱不劳动,不创造财富,市场却直接拿走财富进行再分配,这是一种掠夺,而博弈的结果是谁被掠夺。中国的货币宽松,背后是投资基础建设,想拿到钱需要劳动付出,要进行物质创造、财富积累,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就如玩“抢板凳”的游戏,只有当QE的音乐停下来,才能看到谁没有凳子。不过,美国在抢不到凳子的情况下,它是不会让音乐停下来的,它会用数字泡沫撑住。2008年,它没有玩好,自己没有抢到凳子,泡沫还破裂了。凳子还是那张凳子,不会涨价变成沙发的,所以美国想通过博弈让大家损失来消灭它多印出来的货币,而不是通过资产涨价让大家一起埋单。资产的过度涨价,其实是对美元地位的威胁,金融霸权美元地位在美国人的眼里是金手指,比直接泡沫破裂损失金子更不能接受。所以一些关键的资产,不是涨价和贱卖的问题,而是不能卖,只要你卖,去玩这个游戏了,人家就能够印钞,能够操纵什么时候QE音乐停下来使泡沫破裂。不论你当时卖了什么高价,人家印钞去买,你都是贱卖。所以对核心资产,不卖才是底线。

很多人认为是二战前的各国超发货币,才导致了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时代,而美国的金融大鳄其实不满足于当年的竞争性贬值。当年的竞争性贬值让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实力大减,二战后,金融霸权转移给了美国。美国可不想走当年英国的老路。现代的金融体系已经不是当年的体系,就如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很多人认为美国会崩溃,而实际情况却是美元的涅重生,随后通过印钞的“星球大战”打败了苏联。美国希望通过印钞催生数字泡沫,用泡沫换取资产,再一次分配全球财富,像打败苏联一样打败崛起中的中国。美国在里根时代搞货币扩张、国家借贷、央行印钞,用“星球大战”搞军备。里根货币扩张期间,美国的资产价格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与苏联相比,印钞的美国打败了没有印钞的苏联。最后,苏联贱卖资产是失败以后的结果,不是失败的原因。

8.货币的交换本质

美元便宜了,我们需要再回到货币的本质看问题,货币的本质不是买,是换!对货币的定义,现在世界的主流理论,都是媒介说,不是商品说。抱守着货币多了资产要涨价的,背后是商品说。而媒介说则认为,货币是为了促进商品交换的媒介。持有的资产变成货币只是短暂的,货币是帮助你将其变成其他资产的,这里也包括金融资产、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因此,不是资产涨价的问题,而是你要换成什么资产,是什么资产涨价的问题。就连大家总议论的房价,货币宽松了以后的走势,应当也是分化的。你关注的好房子都在涨,但鬼城也越来越多,农村的空心村也越来越多,大量的房子跌价是你不关注的。美国主导财富再分配的本质,是用泡沫换取你的优质资产,买卖不光是贱卖问题,还有贵买问题!在货币宽松的涨价恐慌之下,贵买的问题同样严重,到底交易是否合算,要买卖一起来估值。

美元在QE常态下便宜了,同时美国控制流动性的背后,是宽松的美元可以定向催生数字泡沫,这些泡沫的资产是要你买的!中国市场中的很多国有企业,股权资产价格低,而美国关联的虚拟资产多的网络信息等企业,股权资产价格高,人家就是要用这些资产来换取中国的国有资产等传统资产,而且资产一旦易主,价格立即飞涨。

宽松的货币会带动资产涨价,但不是货币的通货膨胀,而是资产定向泡沫。通过主导世界市场,资产泡沫要在交换当中得利。刺激经济宽松的货币要换取抗疫的紧缺物资和民生物资,都是优质资产;而付出的对价则是泡沫资产,得到货币的再买资产,你买的是泡沫资产。现在更需要的是不要在恐慌之下买入泡沫资产,通胀恐慌是要不得的。

西方现在再分配世界财富的规则,就是货币宽松,定向资产泡沫,泡沫资产换取优质资产,再用泡沫破裂消灭宽松出来的多余货币。这个循环过程当中,谁埋单,哪个环节埋单,要仔细看清楚。泡沫破裂货币损失掉了,那么货币还多吗?损失者已经埋单了,还会资产涨价吗?增发的货币已经取得了财富,凭什么会通胀?这个泡沫破裂的过程,是泡沫资产降价的过程,而催生泡沫,则可能是在货币宽松之前,货币宽松的目的则可能是让以前还没有换取优良资产的泡沫资产不要破裂。

美国等西方经济在2008年以后,早就是泡沫不断,资产不断注水,所以现在进一步宽松货币,更可能的作用是维持其泡沫,需要激发大家的恐慌而去买入他们的泡沫。因此博弈是复杂的。

9.信息新时代、新理论

面对西方的印钞和掠夺,货币流动性的方向和趋势被操控,资产价格不是轻易简单化和确定化的。美元便宜了以后,我们还要预防未来美元突然贵起来,就如西方的疫情开始,美元反而增值了,美国QE了。

对未来趋势判断时,我们需要加强对当今金融理论的研究,因为现代金融理论也在大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工具,大数据化了,可以用极低的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各种信用。金融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的,信用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工具和手段都与以前极大不同,在信息爆炸时代,发展速度超过了我们想象。

为了再分配世界的财富,一些新虚拟资产出现了,数字泡沫的催生,也是飞快的。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为复杂金融衍生品、数字金融资产等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没有计算机和信息爆炸,也没有那么多的虚拟资产和数字泡沫!信息爆炸的速度,以及信息社会的五大定律——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扰乱定律、吉尔德定律和雅虎法则,是信息社会庞大虚拟资产的基础,当今的金融理论已经与信息社会的虚拟资产、数字资产、数字货币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需要适应信息爆炸下的时代,我们需要更新金融理论。对信息系统规律的探讨,我们将在第四章深入探讨。

在如此多的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面前,在如此多的信息社会新创的虚拟资产面前,传统的资产价值本身也是激烈变化的。信息技术又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极低的管理成本、交易成本,让传统资产的成本和效率发生变化,因此,所有资产价值的变化,一定是分化的、差异化的、激烈波动的。

在疫情造成的损失产生之后,损失已经在那里了,总收益是负的了,大家通过市场——不如叫赌场,决定谁是损失者!这里国家的庙算变得无比重要,个人在各国的宏观博弈当中是渺小的,国家博弈的胜负,与参与者的操作理论水平也有关。现在,是美国当赌场庄家,已经抽水得利,打压中国大户让中国埋单,而中国在积累掀翻赌场的实力,这里的硬实力是经济能力,软实力是相关理论水平。

中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中国在理论清楚、正确应对之下,在5G背后的中国自主信息产业崛起之下,美国金融霸权的优势未必能够掠夺中国,但可能掠夺世界其他国家,最后导致其他国家衰落,与美国和中国差距拉大。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进入激烈博弈再分配财富的阶段,美元便宜了是要再分配世界的财富,数字泡沫膨胀起来,要换取财富。而资产贵了不贱卖,仅仅是一道可能的防线,但虚拟经济下博弈远远不是只有一个方向,而是多空双向的,固守一个方向,可能是作茧自缚。因此,我们在防止被掠夺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是理论研究,全方位认识到各个方向都可能发生博弈,要通过实力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 1zJk035nOJwYXKz4tTDBtWhQdnsZYM94v+hW7UYhi2f3RUp0Rj6BQPMP1aWGLc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