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古埃及最早的船和远航

船是最早出现的交通运输工具,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如同石斧、弓箭、陶器等原始工具一样,很难说是哪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最早发明了它,只要在江、河、湖、海岸边生活的人,都有可能是独木舟、木筏、竹筏的发明者。考古发现,8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独木舟。中国浙江萧山、英国约克郡、荷兰格罗宁根等地区都曾出土过独木舟,荷兰出土的独木舟碳测年代为公元前6315年的前后275年,也就是距今8000年左右。

在古代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尼罗河三角洲等地区生活着许多海上民族,他们长年在海上航行,选择合适的岸边停靠,并交换货物,这些停靠点慢慢变成了港口和贸易站,有的逐渐形成了城邦和国家。在几千年的航海贸易和城邦争夺战中,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不断改进货船和战船,逐渐胜出,成为当时的强国、大国。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尼罗河是其母亲河,尼罗河与地中海交汇处形成了土地肥沃的三角洲地区,这个人口密集、吃穿富裕的地区经常受到海上民族的侵扰。公元前4500—前3100年,古埃及人就能制造芦苇船。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有个出土于埃及格尔塞的陶瓶,考古确认的制作时间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瓶面上有帆船图案,说明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就有了风帆船,只是图案显示的船帆好像是用芦苇制作的,这样的船只能在江河与近海航行,经不起大的风浪,不能远航。1954年,埃及考古学家在法老胡夫吉萨金字塔附近挖掘出了40多米长的太阳船。考古验证,这艘法老胡夫的太阳船建造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由雪松制成,已是带有龙骨的硬木船,龙骨的运用增强了船的强度。从下面两幅图可以看出,古埃及陶瓶上的船与古埃及太阳船的制作年代,前后相差1000年,但船的外形和结构基本相似。

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陶瓶上的帆船

古埃及太阳船(公元前2500年)的模型

20世纪60年代,波兰曾发行过16枚“古代的船”系列邮票,其中有3枚邮票比较有代表性。第一枚是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的单桅单排桨方帆船,第二枚是公元前15世纪腓尼基以风帆为主要动力的海上货运商船。二者的相同处是,均为单桅方帆,并配备船尾控制方向的大桨;不同处是,腓尼基船已经没有船舷两侧的排桨了。由此推测,腓尼基船应该是主要依靠海风航行的海上商船。这说明,当时腓尼基人操控风帆的能力已经很强了。需要说明的是,公元前12世纪以前,腓尼基人被古埃及人统治;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脱离了古埃及的统治,成为地中海霸主,直到古希腊崛起。

古埃及单桅单排桨方帆船

腓尼基单桅风帆海商船波兰“古代的船”系列邮票

古希腊三桨座单桅战船

第三枚邮票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三桨座单桅战船。之所以说是战船,是因为其船首下部有用于撞毁敌船的撞角,三排桨大大提高了船的速度,适应战斗。其他方面看上去与1000年前古埃及和腓尼基的船相比没有大的变化,都是单桅帆。这就是造船业的特点,船舶外形结构的演变和发展极其缓慢,1000年间几乎没有大的变化。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人逐渐取代腓尼基人,称霸地中海。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与波斯大军的萨拉米斯海战中,三桨座战船保住了古希腊文明。

如果从动力视角看,船舶发展历经了人力划桨、桨帆并用、纯风帆、风帆和蒸汽机并用、纯机器动力等阶段,这一演变进程极其漫长,至少在5000年以上。

对于古船来说,风帆相当于发动机,为船提供动力。从创新角度看,第一艘风帆船的出现,是人类船海领域从0到1的革命性创造,之后船的发展和演变,无非是在增加桅杆风帆、桨座排列、船型吨位,以及船具和武器等方面做文章,都是1+n方面的发展。

从考古角度看,风帆的发明者最有可能是古埃及人。古埃及最早的船是尼罗河上的芦苇船:将经过防水处理(据说用沥青浸泡)的芦苇(纸莎草)扎成捆,再将一捆捆芦苇连成排当作主船体,就像中国的竹排。为了遮挡尼罗河上空酷热的太阳,水手在芦苇船上支起了芦苇席,没有太阳的时候就把芦苇席放下来。放下的芦苇席有时会被风吹动,让水手划桨时感觉到了省力。受此启发,他们就发明了风帆。后来,他们又用布匹代替了芦苇席,帆产生的动力就更强劲了。虽然是猜测,但合乎情理。给人力划桨船安上桅杆,装上风帆,这是航海造船业第一次尝试用自然风力解放人力的革命,是5000多年前古人的革命性贡献。

建造金字塔促进了古埃及造船业的发展。公元前2690年前后,古埃及法老开始为自己建造金字塔陵墓,需要大量的材料。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东岸阿斯旺地区找到了花岗岩石料;在西奈半岛采集了砂岩、铜矿石等;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黎巴嫩、叙利亚地区找到了雪松。为把这些物料运到金字塔建造地,古埃及人与腓尼基人一起建造出了能运送重物的单桅单排桨方帆船。

2018年,考古学家在开罗以西的萨卡拉发现了一座公元前24世纪第五王朝王室祭司的墓葬,里面有各种壁画及象形文字等。其中有一幅壁画记录了水手们扬帆划桨前行的场面(下图左),也有解释说这是造船场面。

这艘船上已经有了桅杆和风帆,船舷一侧有15名以上划桨手,船尾有两名操纵大桨的舵手控制方向,这已经是典型的排桨风帆船了。只是该船还没有上甲板,但高处瞭望水手坐的位置,可能是船舱顶部,也可能是专门的天桥。如果将这艘船与1963年波兰邮票上的公元前15世纪的腓尼基单桅方帆船(上图右)比较,公元前15世纪的腓尼基风帆船更加成熟——它已经是一种能够运送重物,或者能够快速航行进行战斗,坚固的木质大帆船。该船船长可达40米,船底有一条贯穿首尾两端的龙骨,有横梁固定船板,甲板也是加固的,船体很牢固。船中部装有一根桅杆,挂一张大型长方形风帆,船舷两侧有两排桨,每排有桨15只以上。有风时靠风帆驶行,无风时靠桨手划桨前进。

公元前24世纪的古埃及墓室壁画上的船

波兰邮票上的公元前15世纪的腓尼基单桅风帆海商船

这型船已经具备桨帆船所有的结构,虽然没有完整的上甲板,但从船首到船尾在排桨手上方架了一个天桥供水手和士兵活动,后来船的上层甲板就是由这个“天桥”不断演变而来的。读者可以仔细辨认一下这个船甲板的鼻祖“天桥”,比左图公元前24世纪的“天桥”更完整了,但这可是近千年的变化!

有了坚固快速的排桨帆船,再配上古埃及当时比较发达的星象术,古代埃及已经具备了远洋航海的硬件条件。

公元前25世纪前后,也就是距今约4500年,古埃及人从红海亚喀巴湾出发向南到达了东非海岸的蓬特国,也就是今天索马里一带,从那里交换到了香料、药物、琥珀、黄金、檀木等,但后来中断了。这个传说应该在现实发生过,可以从下面这个有记载的远航起因得以验证。

公元前15世纪前后,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503—前1482年在位),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航海探险活动,寻找传说中的东非蓬特国,这个传说可能就是公元前25世纪的那次远航。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有座代尔拜赫里神庙,庙里有一组壁画记录了这次远洋航海活动,画面描绘了蓬特国人欢迎古埃及船队的场面。

寻找蓬特国的古埃及方帆船图案

左图局部放大图

领队是一位古埃及王朝官员,探险船队由20艘大型埃及单桅方帆船组成。我们可以将壁画中的船剪裁下来放大(上图右),从放大图中可以判断船队人数。图中显示,每侧桨手大约15人,两侧共30位,还有多位风帆操纵水手,前后还有几位水手,每船人数在50人左右。由此推出,此行20艘船,总人数1000人左右,在古代这绝对是一支庞大的船队。

远洋探险船队从红海西海岸出发,沿着红海南下,经过十几个月的海上航行,终于在非洲东海岸找到了蓬特王国(今索马里)。双方进行了贸易活动,古埃及人用玻璃珠(腓尼基人发明的玻璃)、首饰、小刀等换取了当地出产的香料、檀木和象牙等。

也许是巧合,非洲东海岸的今索马里地区看来是远洋航海的最佳落脚地。1416年,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曾到达此地,葡萄牙人达·伽马于1498年开辟新航线时也曾到过这里。 YtCCo/LahOdIRS8fxKnDixseJ3+l7Xrm4LWaaDnY1Gn/9CPAANM/APwKZnabrV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