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1516年至1556年在位40年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豪迈地说。卡洛斯一世同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罗马国王、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低地国家君主等。16—18世纪,西班牙特色的大帆船载着大炮和黄金白银往来于欧洲、美洲和亚洲,船首和船尾高高耸起的大帆船是西班牙强盛时期的显著标志。
1492年才统一的西班牙,其崛起要从两位来自葡萄牙的“归化”船长与王室的合作说起。一位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另一位是组织完成海上环球航行的麦哲伦。两人都在葡萄牙攒足了经验,产生了创意,但创意没被葡萄牙王室采纳而跑到西班牙碰运气的船长。幸运的是,二人在合适时机来到了西班牙,又都遇到了明君。哥伦布遇到了卓有远见的“风险投资人”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麦哲伦遇到了雄心勃勃要继承罗马帝国衣钵的卡洛斯一世。葡萄牙的大航海探险是在王室的推动下开始的,西班牙则是在哥伦布、麦哲伦等一批航海家的推动下开始的,取得了比葡萄牙更辉煌的成就。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52—1506)出生于意大利海港城市热那亚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向往海上探险,为此学习了拉丁文、绘图、几何、地理、天文和航海等知识,读过很多航海书,包括《马可·波罗游记》。14岁时,哥伦布离开了家乡,上了一艘不知名的船,开始了海上生涯。
1470年,18岁的哥伦布来到航海探险气氛浓郁的葡萄牙,一边绘制海图打工,一边学习和搜寻航海资料,有机会就跟人出海探险。在葡萄牙亚速尔群岛的圣港岛,哥伦布结识了首任岛主的孙女并与之成婚生子。在圣港岛上,哥伦布研究了岛主留下的许多航海资料,其中包括恩里克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的资料。有时,哥伦布也跟着探险船队出海挣点钱养家,到过西非海岸的几内亚,逐渐积累起了航海经验。
经过多年的游历和研究,哥伦布制订了一份向西航行穿越大西洋寻找东方印度的计划书。计划书参考了当年葡萄牙恩里克王子鼓励船长探险的一些政策,提出了能够保障自己利益的条件,很像今天的“招股书”。
哥伦布首先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呈送了“招股书”。葡萄牙航海探险学术委员会在研究了哥伦布的方案后,认为哥伦布的计划书有误:哥伦布计算的从大西洋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距离与葡萄牙学者计算的不同,少了许多,他们认为方案不可行——后来,事实证明哥伦布的计算的确有误。此外,还有两个拒绝原因:一是,当时的葡萄牙航海家们已经沿非洲西海岸向南探索了几十年,感觉印度就在眼前,不需再节外生枝;二是,哥伦布的“招股书”开出的条件过高,让葡萄牙国王难以决策。
1484年,由于妻子去世,心灰意冷的哥伦布带着儿子离开生活了14年的葡萄牙,来到还未完全统一的西班牙。哥伦布想方设法通过一位公爵把“招股书”呈给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
此时的女王正忙于统一战事,但她对哥伦布的建议还是很感兴趣。1486年1月,伊莎贝拉一世接见了哥伦布,听取了他的远航计划。女王指定了一个委员会审议方案,在此期间,哥伦布由王室支付薪酬保障生活。这个安排真的很贴心,体现了女王的大度和精明。所谓精明,女王知道哥伦布同时也在向法国和英国寻求帮助,这样安排是想先稳住哥伦布。由女王宫廷官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方案审议了4年,最终否决了哥伦布的计划——理由与葡萄牙差不多,哥伦布的计划有计算错误。
1491年11月,哥伦布做了最后的努力,找到女王的忏悔主教做“保荐人”,得以在圣塔菲城向女王亲自“路演”。此时的女王非常忙,正在指挥与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伊斯兰国家格拉纳达王国的决战,女王让神学家、天文学家和法学家组成“评审委”再次审议哥伦布的远航计划,然而“评审委”再次否决了哥伦布的方案。理由是哥伦布提出的“定价”过高,尤其是一介平民竟然提出了获得贵族头衔的要求。
1492年1月,格拉纳达摩尔人国王向西班牙军队投降,经过800年的艰苦抗争,十字架终于取代了新月旗,西班牙完成了统一。然而,这时的哥伦布已决定离开西班牙去法国“路演”。此前,哥伦布已经让弟弟去英国和法国打前站。西班牙国王的财务顾问,塞维利亚最大商号老板路易斯·桑坦赫听说哥伦布要离开西班牙,非常着急,因为他比较认可哥伦布的计划。桑坦赫匆忙找到女王,表示愿意做哥伦布的“保荐人”和“基石投资者”。桑坦赫向女王推介说,哥伦布远航探险费用不算高,并承诺可以为国王夫妇垫资作为航行经费。
刚刚统一的西班牙财政已近枯竭,但伊莎贝拉女王抱负远大,她说不用桑坦赫出钱,但考虑到丈夫,同时也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不太赞同此事,女王说抵押自己的珠宝借钱投资哥伦布的远洋探险。这里说明一下,刚刚统一的西班牙由两个王国组成,女王和丈夫分别管理着各自的王国,财务实行“AA制”。
这时的哥伦布已离开圣塔菲城准备去法国,女王赶紧派人在离城6公里的地方追回了哥伦布。又经过三个多月在细节方面的讨价还价,1492年4月17日,第一份由国王与臣民签订的协议产生了,这就是《圣塔菲协定》。其中两条重要的协议保证了哥伦布的基本利益。
1.“海洋的领主陛下从此赐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唐’的贵族封号,委任他为所发现的海岛和大陆的司令,在他去世后,这个封号和属于他的所有权力将由他的继承人继承……哥伦布被封为所发现和夺得海岛和大陆的总督,为了管辖每片发现土地,有权选出管理者……”(这条明晰了产权和管理权)
2.“所有的交易商品,无论珍珠、宝石、黄金和白银、香料,还是其他货物……凡在司令管辖区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得的,他都有权得到十分之一的利润……其余十分之九则应呈献给陛下。”(这条明晰了利益分配方案)
哥伦布还得到了与司令职务相符的薪俸,以及处理与此相关联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的权力。女王还将哥伦布的儿子安排在宫廷当侍卫,解决了哥伦布的后顾之忧。协议签订两周后,哥伦布获得了国王夫妇赐予的“唐”的贵族称号——这使他获得了社会地位。
协议签订后,哥伦布开始了远洋探险的准备,选择合适的船最重要。15世纪的远洋船主要是葡萄牙的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和卡拉克帆船,在葡萄牙出过海的哥伦布对这两型船非常了解。哥伦布选择了一艘大一些的卡拉克船和两艘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组成了远洋探险船队。旗舰“圣玛丽亚”号是卡拉克帆船,排水量150吨,船员40人。由于前途莫测,水手很难找到,哥伦布不得不去监狱里找水手,勉强聚集了100多名水手。
协议签订不到4个月,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女王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开始了远洋探险。途中,旗舰搁浅在一个岛礁,哥伦布将一部分水手留在了岛上,自己率领两艘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继续航行寻找东方印度。航行中,两艘小船又被风浪吹散,哥伦布最后靠一艘小船发现了他自己认为的“印度”,实际上是一块欧洲人从来不知道的大陆——美洲,时间是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哥伦布遇到了被吹散的另一艘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这两艘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了西班牙。由此也证明了葡萄牙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的卓越探险性能。后来,西班牙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10月12日定为国庆日。
1992年英国发行了两张邮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邮票上的图案是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和卡拉克拿屋船。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使西班牙拥有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尤其在新西班牙——墨西哥,那时叫阿兹特克王国,夺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据统计,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被西班牙占有,西班牙由此称霸世界,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英国发行的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邮票
《圣塔菲协定》是第一份国王与平民签订的协议,体现了平等和契约精神。协议讨价还价的过程表明,商业精神和契约精神已经为当时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无论国王,还是平民。
没有一型船与一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而长久,西班牙大帆船就是这样一型船,它是西班牙强盛时期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象征。
通过依靠葡萄牙人研制出的卡拉维尔三角纵帆船和卡拉克帆船,西班牙发现了北美新大陆,于1521年野蛮地征服了阿兹特克王国,使墨西哥成为新西班牙。此后,西班牙又将秘鲁、哥伦比亚、阿根廷、佛罗里达、古巴等纳入自己的版图。如何将阿兹特克王国宫殿里的金银财宝安全地运回西班牙,如何将新墨西哥等殖民地的珍贵木材、蔗糖、谷物等经济地运回欧洲,西班牙人为此费尽了脑筋。
西班牙造船师在反复研究了葡萄牙的卡拉克拿屋船后,尤其在分析了“海之花”号卡拉克船沉没在马六甲的原因后,了解了“海之花”号两次在莫桑比克海峡渗水的原因和维修过程,终于研制出了一型优于葡萄牙卡拉克帆船的新型大帆船。
古巴曾多次发行各种帆船的邮票,每一张邮票上的船都代表着一段历史。
下图左是1996年古巴发行的邮票,我们可以将帆船图案剪裁下来放大(下图右),比较船尾形状,会发现西班牙大帆船与葡萄牙卡拉克船的区别。
古巴邮票及其局部图
西班牙大帆船与葡萄牙卡拉克船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大帆船比卡拉克帆船“苗条”,船身长宽比是4∶1,卡拉克是3∶1;二是,尾部水下部分,卡拉克尾部是圆弧形(下图左),大帆船底部则是平面型(下图右)。此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西班牙大帆船的船艉楼收窄了一些。
15世纪的葡萄牙卡拉克船的船尾
16世纪的西班牙大帆船的船尾
这两点变化大大改善了船身的流体力学性能,使大帆船比卡拉克船速度更快。在海战中,在海盗船劫掠商船中,速度就是生命。西班牙大帆船与卡拉克船之比较,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好像下面图中两型飞机的比较,是代差。有“圆滚滚肚子”的卡拉克船犹如20世纪50年代的米格-15战机,尾部有“肌肉棱角”的大帆船犹如21世纪20年代的苏-57战机。
20世纪“圆滚滚”的米格-15
21世纪有棱角的苏-57
西班牙大帆船的显著特点就是大!艏楼高大,艉楼高大,桅杆数多且高大,风帆数多且宽大,因此建造成本也高,所以运送的物资也贵,在海盗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西班牙大帆船又被称为西班牙珍宝船。西班牙大帆船主要有以下特点:
动力和速度方面: 3—4根桅杆,分船艏斜桅、前桅、主桅和后桅,挂较大的方形风帆,吨位超过800吨的超大帆船会有两个后桅,即第四桅。船艏桅杆挂一块方形风帆,前桅和主桅挂三块方形风帆,分别叫上桅帆、中桅帆和主帆,后桅一般都挂一块大型三角帆,主要为了方便控制方向。
吨位和建造方面: 最早的大帆船吨位在300吨左右,到了16世纪70年代,500吨位的大帆船已经常见,在西班牙无敌舰队里有多艘800吨—1000吨的战船。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后,葡萄牙的造船业为西班牙所用,西班牙开始在里斯本附近的河口建造船只。1610年以后,西班牙人在古巴哈瓦那建造了新大陆最大的船坞,在那里建造了大量的西班牙大帆船。多数大帆船是由橡木建造的,但哈瓦那建造的西班牙大帆船采用当地出产的红木作为原料,这些船的质量更好。
武器装备方面: 大帆船的显著特点是高大的船艏楼、船艉楼和甲板,船身和甲板高有利于接舷战,海战时方便跳上敌船拼杀。吃水线上方有撞角,用来冲撞敌船。甲板上下层配置不同射程的加农炮,上层甲板配有少量主炮,50磅的炮弹射程可达400米。甲板下层配置的炮比较多,这样可使船身重心下移,解决船身过高容易倾覆的问题。加农炮从船身两侧舷窗伸出,也叫舷侧炮。大帆船相当于那个时代的航空母舰。
西班牙海军舰队由不同吨位的船构成,不同吨位的船配置不同数量的火炮,差异比较大。据资料所知,一支22艘船组成的舰队包括:3艘在250吨—350吨,装备20—24门火炮;8艘在500吨—600吨,装备24门火炮;8艘在700吨—850吨,装备30—40门火炮;3艘1000吨巨舰,每艘配置50门火炮。例如,一艘建于1618年的500吨大帆船,配置了20门火炮:2门加农炮、4门长炮、10门半长炮、4门隼炮。按需要和功能布置在船艉、船舯、船艏和船舷两侧。船员的典型配置是:15名军官,26名水手,19名见习水手,10名杂役及21名炮手,合计91人。还有约125名士兵,船员总数约216人,没有包括临时性雇工和乘客。士兵比例显著提高,是西班牙大帆船的一大特点。
从西班牙大帆船开始,商船护航体系、海军作战体系逐渐完善。西班牙将最好的船用于本土防卫,商船护航舰队中的大帆船一般是从本土舰队淘汰下来的二等战舰。大帆船的建造周期需要两年,即使在西班牙无敌舰队,120艘战舰中也仅有20艘大帆船,其他还是以卡拉克、卡拉维尔等帆船为主。
大航海时代造船师们的主要贡献是:将桨帆混合动力船变为纯风帆动力船;将大炮搬到甲板,再搬到甲板下层,以便顶层甲板装载更多的士兵,运送更多的货物;在船身关键部位包上金属,使船变得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航行得越来越远。
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200多年间,西班牙大帆船将来自中国福建月港等地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再转运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或加迪斯港。
西班牙凭借大帆船快速成为经济大国。有了资金后,西班牙又将意大利的多个城邦变为属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天主教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保护者,获取了宗教优势,成为政治大国。这时的西班牙已然成为罗马帝国的接班人,当然,挑战也接踵而来。
1571年10月7日,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半岛之间的勒班陀海湾,西班牙、威尼斯、罗马教廷等组成的联合舰队与奥斯曼帝国舰队展开了对决。
联合舰队有战船约200艘,奥斯曼海军有战船约300艘。由于是在地中海,双方战船多以排桨帆船为主,奥斯曼战船数量虽然多一些,但联军中有30多艘西班牙大帆船。海战中,联军右翼热那亚舰队对阵海战经验丰富的巴巴里海盗。热那亚船队指挥官畏敌怯阵后退,被海盗船打得溃不成军,联军中军的右侧翼因此出现了空当。海盗旗舰趁势冲进联军的中军,联军旗舰危在旦夕。这时,西班牙名将圣克鲁斯侯爵率领大帆船预备队及时赶到,扭转了战局,击杀了奥斯曼舰队司令阿里。勒班陀海战,奥斯曼舰队损失战船200余艘,基督教联合舰队损失战船不到20艘,联合舰队取得了胜利。
勒班陀海战表明,虽然双方战船数量仍以排桨帆船为主(据说占90%),战法也主要是接舷战,武器也主要是近战的火绳枪和弓箭、投石,但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西班牙大帆船及远程火炮起到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这一战,标志着桨帆弓箭时代的结束,世界迈入了风帆火炮时代。经此一战,大帆船为西班牙海军赢得了“无敌舰队”的威名。
1580年,西班牙吞并了葡萄牙。1582年,西班牙舰队在亚速尔群岛蓬塔德尔加达海域击败了法国支持的葡萄牙“复国者舰队”,彻底接管了葡萄牙。
1582年以后的葡萄牙造船业完全为西班牙所用,西班牙舰船的建造速度加快,更多的大帆船开始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成为西班牙帝国的标志。西班牙海军虽然在1588年被英国海军击败,在1639年被荷兰海军击败,但西班牙人都能很快恢复海军力量。直到18世纪末,西班牙仍然能与法国联手对抗大英帝国海军,都得益于大帆船从美洲和亚洲运回的巨额财富。
西班牙珍宝船队虽然屡遭英国海盗、荷兰反抗军、法国私掠船的劫掠,但西班牙大帆船还是能够在大西洋、太平洋的航线上航行200多年,足见这一型船的成功。现在的许多影视剧,只要西班牙大帆船一出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场面大!
美国领土扩张的历史,是西班牙一步步失去大国地位的痛苦过程。美国的很大一部分领土来自曾经的新西班牙——墨西哥。1521年,墨西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300年后,1821年,受美国独立战争影响,墨西哥宣布独立,当时的墨西哥占地400多万平方千米。今日的墨西哥领土约19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6亿,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老墨西哥的多数领土被美国获取。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等都来自新西班牙——墨西哥,美国或强取,或强买。加利福尼亚州的名称据说来自16世纪西班牙小说《骑士蒂朗》中的乐土“卡拉菲亚”。小说中的“卡拉菲亚”与世隔绝,遍地黄金。1848年,美国从墨西哥手中夺取加利福尼亚州后发现了黄金。
现在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曾是西班牙北美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当时的路易斯安那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1800年被法国拿破仑夺取,1803年拿破仑将其以150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了美国。
1898年,在美国海军部西奥多·罗斯福的策划下,美国海军击败西班牙加勒比舰队和亚洲舰队,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马尼拉等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美国全面接管,西班牙被迫退出了自1565年以来经营了300多年的西班牙——墨西哥——马尼拉海上贸易航线,西班牙大帆船就这样从此消失了。
西班牙发现的新大陆最终成就了美国,只有古巴人还没有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