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第一宰相

管仲入朝以后,齐桓公第一件事,就是毕恭毕敬地请教他如何成就霸业。

管仲举起一个指头,回答了一个字——天。

他接着说道:“贵天。”齐桓公奇怪地抬头看天,管仲笑道:“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简单来讲,就是要齐桓公以民为天。

据《管子》一书记载,管仲“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如果此记载真实可信,则管仲的“以民为天”是真正落到实处而绝非空言的。

当然,这也有可能只是管仲的一个政治理想罢了,并没有在齐国深入执行下去,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以民为天”思想的政治家,光这一点,管仲就足够称得上“圣人”二字。齐桓公听了后不由肃然起敬,鼓掌惊叹。

接下来,管仲又开始立足齐国,放眼诸侯,大侃特侃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的独特见解,一时间,殿内惊叹敬佩之声不绝。

激情陈述后,殿内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齐桓公感觉太好了,于是郑重宣布:“寡人欲使管仲治国,如何?”

群臣都表示没有意见,但管仲却摇头道:“不可!”

这下子大家都感觉奇怪了,你管仲好不容易得到国君赏识,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还推辞上了。

其实管仲哪里是推辞,他在提条件呢!只见他举起五个手指头,说了五个字:“贱不能临贵。”

齐桓公顿时明白了,于是他宣布,管仲即日起为齐国太宰,拜为上卿。这可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知道,以春秋初期“世卿世禄”的政治制度,像管仲这样的士人是没法进入官府高层的,高层都由世袭卿大夫们把持。而管仲不仅成为齐国上卿,而且被任命做了太宰。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职责是总管王室或诸侯的事务。当然,在管仲以前,太宰只相当于王侯的总管或助理,但管仲改革以后,太宰差不多成了王侯的代言人,基本上具备了后世宰相的职能,所以历史上常说管仲是千古一相,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这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下管仲该满意了吧?不,管仲仍然不满意。

只见管仲又举起了五个手指头,说了五个字:“贫不能使富。”

原来,管仲虽然升官了,但并没有发财。于是齐桓公宣布,将齐国这一年的市租全赐给他作为奖金,以后每年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都归管仲收,这个激励政策够给力吧(所以后来管仲拼命发展齐国商业)!

然而管仲再次举起了五个手指头,缓缓说出五个字:“疏不能制亲。”

管仲太过分了,要这要那,有完没完哪,群臣们听了直冒汗,然而齐桓公却一点儿不冒汗,他立刻宣布,管仲即日起为自己的“仲父”,也就是大叔父。这件事是学周武王,他曾尊齐国的先祖太公吕尚为“师尚父”

另外,齐桓公还命令,从此以后所有齐国人都要避讳,不许说“夷吾”这两个字,因为这是自己仲父的字。

从古到今,只有避君王的讳,从来没有避臣子讳的,齐桓公此举不仅惊世骇俗,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齐桓公为何要搞这么多事呢?因为这毕竟是士人为相,旧贵族们即便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一定会对管仲将要推行的新政使绊子,所以齐桓公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为管仲撑腰。据《吕氏春秋》和《韩诗外传》记载,齐桓公为了加强任用管仲的合法合理性,还在第二年的正月大朝期间举行了一次祭祖仪式,他命令有司打扫宗庙,设置几筵,又具太牢(即猪牛羊三牲),祭祀告祖,曰:“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说完回头命令管仲道:“夷吾佐予!”管仲倒退着走了几步,再拜稽首(即跪下来以头触地,春秋时的君臣关系较为平等,没有后世那么鲜明的尊卑之分,后世动不动就三跪九叩,春秋时最多也就再拜稽首了,平常连稽首都不用),接受任命,然后离开了宗庙。

如此,管仲就等于在形式上得到了齐国历代先祖的授权,他这个齐国史上最强施政者,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N7G3RjWgCptpAy6CZ6NCTlbvmkNaWB295htfuiafCHPZ1SCd92OGWBPzKPVk/A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