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一个“不忠”之人,却得到了孔子的极高评价

事已至此,管仲再有本事也无力回天了,他只好慨叹人算不如天算,咱们还是认命吧!

管仲认栽,鲁庄公却不甘心:认命?这哪行!自己花了那么多心血和金钱在公子纠身上,难道就只为了带数万兵马来齐国旅游的吗?这世上有这么丢人的旅游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个加时赛,冲上去把小白从座位上打下来得了!毕竟,小白刚即位两三天,威望不足,人心不齐,仓促应敌,而且齐国亲鲁派与拥戴公子纠的势力也还没消散 ,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鲁国怎么能错过呢?

但是,齐桓公在关键时刻发威了,他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齐国内部整合完毕,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一举将远道而来的鲁军在临淄西南郊区的乾时地区击败。

据《左传》记载,这次鲁军不但败了,而且败得很惨,鲁庄公战车都被打丢了,只能徒步在路上狂奔(这会儿也顾不得贵族的走路礼仪了),齐军派出大量兵车围追堵截,差点将他俘虏。最后还是鲁庄公的御者驾车打着庄公的旗号将齐军引开,鲁庄公这才找机会跳上一辆传递情报的快速驿车逃出生天。而那可怜的冒牌货当然就被齐军给俘虏了。

至于公子纠、管仲、召忽等人,他们看情况不对早就跑了,那速度,风驰电掣,如果他们来的时候也跑这么快,齐国的君位早就是公子纠的了。

之后,齐军趁胜扩大战果,一路攻至汶水,将汶水以北的“汶阳之田”夺走。

乾时一战,鲁庄公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人丢兵丢将又丢地,从此,原为姻亲关系的齐鲁算是结下了一个天大的梁子,纷纷扰扰折腾了好些年。

齐桓公打退了鲁国势力对齐国内政的干涉,终于坐稳了国君的宝座,现在赛跑结束了,战争也结束了,但政治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他的竞争对手公子纠还活着,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只要公子纠多活一日,齐桓公的屁股就永远坐不踏实,齐国的政局也永远无法稳固下来。

于是,齐桓公写了一封信给鲁庄公,说:齐国政治犯公子纠是寡人的至亲,寡人手足情深不忍诛杀,还请你们鲁国代劳帮我杀了吧……另外,管仲与召忽也是乱臣贼子,也劳烦你们给我送回来让我剁成肉酱 ,以泄心头之恨。你们是开开心心地答应呢,还是要我们打得你们答应呢?

鲁庄公看了信,心中闷闷的。他刚战败回国,屁股还没坐稳,齐桓公的威胁信跟着就到,行事如此果敢,手段如此毒辣,自己跟他比,实在是差得很远,从前真是小瞧此人了。

铁的事实告诉鲁庄公,与齐桓公这样可怕的对手为敌是很不明智的,好吧,为了国家社稷,那就杀了公子纠吧,虽然在血缘上,他还算是自己的亲舅舅。

政治斗争不是赛跑。赛跑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第一名有金牌与奖杯,第二名也有鲜花和掌声;可是在政治斗争中,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最后一名不仅被淘汰,还得掉脑袋。

于是,公子纠死了,死在了自己的亲弟弟与亲外甥的手里。说起来,公子纠、公孙无知、齐襄公、鲁庄公、齐桓公其实都是一家人,但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面前,亲情不值一提,这就是孔夫子所深深叹息的“礼崩乐坏”。

公子纠死后,鲁庄公又将召忽和管仲打入囚车,准备将他们押送回齐国,然而召忽却说什么也不肯回国,他当众说了一番“忠臣不事二主,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 ,然后就自杀殉主了。

管仲不愧为一代圣贤,他深知自己生命的价值,也深知齐桓公的胸怀与境界,他一点儿也不害怕,不仅非常配合地戴上枷锁,乖乖钻进囚车里,还在半路上欢快地唱起歌来。据《管子》一书的记载,管仲后来还曾表示:“死君这种事儿我是从来不干的。我只可以为三件事去死:一是社稷破,二是宗庙灭,三是祭祀绝。如果不是这三件事,我不会白白去死,因为我死了对国家不利,活着才有利于国家。”当然,管仲这种脱俗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当时所有人的认同,特别是有召忽的反衬,越发让人觉得管仲这人脸皮够厚。就连孔子的弟子子贡都认为:“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论语·宪问》)然而孔子却认为:“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与取仁,未足多也。”(《孔子家语》)孔子给予了管仲高度肯定,并认为召忽追求仁道太过。

管仲为什么身处囹圄还有心思唱歌?原来,他害怕鲁国人反悔把他抓回去,所以编了首歌让押送他的士卒们学唱,这首歌可能是首快歌,让人越唱越起劲,管仲也在囚车里给大家打节奏,越打越快,如此,一行人脚底生风,很快就进了齐境。鲁庄公后来果然反悔了,可惜追之不及,悔之晚矣。《吕氏春秋》因此说管仲深悉“役人之术”,也就是所谓激励之法。 4QtmNLPKQGu/op473DOLWejqM9AbOfzlOJa0sZ53ny9mN+Fa++dMK1qULe9ffBv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