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山戎大举侵入燕国的时候,燕国也向鲁国求援过。
如前所述,燕国的先祖召公奭,与齐国的先祖太公尚,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都是辅佐周王室的重臣,拥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只是由于燕国离中原太过偏远,大家很多年没有交流了。但燕国毕竟是华夏血脉、周室宗亲,于情于理于义,鲁庄公都应该前去救援。可他答应得倒挺好,最终却因为畏惧道路险远而没有出兵。按道理,齐桓公身为霸主老大哥,即便不找这小弟麻烦,也难免会有微词。
这很正常,换做谁,都会生气。
然而齐桓公不但没有责怪鲁庄公,反而亲自来到鲁国,将攻打山戎获得的一半战利品,贡献到了鲁国先祖周公旦的宗庙。按鲁国史书《春秋》上说,这是不合乎礼的,因为礼乐征伐都是天子专享的权利,各诸侯国即使对四夷用兵,也要向周王室报告,捉到俘虏则献给周天子,由周天子来处置外来入侵者,诸侯之间不能互相献来献去。鲁国的史官可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其实,齐桓公这么做,就是要让天下诸侯都看到自己的宽容大度,并给不识相的鲁国施加点舆论压力。
齐桓公经常使这一招,百试不爽。只要让天下人都认为他胸怀似海,至臻圣贤,他的政治目的就达到了。《说苑》中说,后世真正的大圣贤孔子,就称赞齐桓公这是“圣人转祸为福,报怨以德”,意思是说齐桓公以德报怨,那是圣人之行。
果然,经此一事,鲁人对齐桓公彻底服气了。第二年,鲁庄公就为管仲建了一座叫作“小谷”的私邑作为感恩
。没多久,齐国要征伐莒国,鲁国又下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至”(《说苑·权谋》)。而干完了这最后两件厚道事之后,鲁庄公没多久就在自己的寝宫中病逝了,这种死法,在史书中叫作“薨于正寝”,表示是正常死亡(这对于春秋国君来说太难得了)。一般来讲,只有天子与诸侯才能享受这种说法,不过后世把它给用滥了,无论谁正常死亡都能称作“寿终正寝”。
平心而论,鲁国虽然在鲁庄公的手里由盛转衰,但责任并不在他。他本人还是颇有能力的,特别是长勺一战,他大胆任用布衣人士曹刿,并且虚心问计,坦诚纳言,最终指挥大军击败了强大的齐国,可见他也是一位能识人、能用人、智勇双全的开明君主。再后来乘丘一战,他又击败了宋国大军,并以名箭“金仆姑”
射中了宋国主将南宫长万,活捉了这位天下闻名的猛将,传为千古美谈。上博简《曹沫之陈》还提到鲁庄公在接受曹沫“修政而善于民”的建议后,“不昼寝,不饮酒,不听乐,居不高席,食不二味”,真可谓一勤政简朴之模范诸侯。只可惜管仲一场贸易战,击溃了鲁庄公的雄心壮志,让他年纪轻轻就抑郁而终,并在死前犯下一个大错。
原来,鲁庄公“正寝”前,选择了自己最宠爱的庶子公子般继位。这个错误的决定,让鲁国爆发了连续几场内乱。
原来,鲁庄公的正妻哀姜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从妹妹叔姜(叔姜是哀姜的陪嫁滕妾)那里过继的养子公子启。所以哀姜就和自己的情郎——鲁庄公的弟弟公子庆父勾结起来,派人暗杀了公子般,改立公子启为君,这就是鲁闵公。
过了不久,庆父觉得鲁闵公也不好控制了,便与哀姜商量,想要杀了鲁闵公,自立为君。其实,即便庆父即位,也是不太可能让哀姜再当国君夫人的,因为庆父本身早有妻子,怎会再让哀姜插上一脚?如此,哀姜反而会失去政治上的利用价值。而且,庆父此举是不会得到齐桓公支持的,因为鲁闵公拥有齐国血统,又兼年幼,他在位对齐国更有利,齐桓公是绝对不会允许庆父当鲁国国君的。然而哀姜作为齐国在鲁国的利益代言人,却没有把庆父的阴谋告知齐国,也许她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也许她已被庆父软禁或控制,总之,齐桓公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鲁闵公二年(前 660),庆父又派人暗杀了鲁闵公。
真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啊,鲁国人再也受不了这无休无止的内乱了,他们群情激昂,自发组织了一千多曲阜群众冲入杀人凶手的府邸,将其满门屠戮,然后又四处追杀庆父与哀姜,要除去这对幕后黑手奸夫淫妇。与此同时,齐桓公也派上卿高傒率齐军前来平定鲁乱,准备再扶持一位对齐国有利的国君,总之不能再让庆父为所欲为了。
庆父见情况不妙,赶紧抛弃了哀姜逃往莒国,而哀姜则在骂了这个渣男一百遍后,无奈逃到了邾国。
鲁国人于是在齐桓公的帮助下新立了鲁庄公另一个儿子为鲁僖公,并从莒国要回了庆父,迫其自杀,鲁国的“难”终于“已”了。高傒在鲁期间,不仅稳定了鲁的政权,还带领齐国士兵修缮了鲁国的都城,鲁国百姓很感谢齐侯与高傒,从此经常称高傒为救星,曰:“犹望高子也。”齐人没有乘人之危取鲁自肥,反助鲁国渡过劫难,此等高义,让世人为之赞叹。至少,这比战国时田齐宣王口口声声助燕平乱却意图并燕的行为好太多了。
至于哀姜,看在齐桓公的面子上,鲁人并不敢动她,就让她流亡国外。但齐桓公身为霸主,必须有所交待,以彰显霸主的公平无私,于是他派人将哀姜从邾国抓回来赐死,清理门户,然后将尸体送回鲁国。按道理,哀姜已经嫁给鲁国,应该由鲁国人处理才对,但齐桓公已被自己的正义感绑架,也顾不得那些礼制问题了。其实鲁国人也蛮同情哀姜的,《左传》中就说当时“君子以齐人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所以迎其丧而归,葬以夫人之礼,谥为“哀”,故后人称之为哀姜。
哀姜确实可怜,自幼被作为政治工具嫁到鲁国,背负着上一代的仇怨活着(鲁庄公的父亲鲁桓公便是被哀姜的父亲齐襄公暗杀的),婚姻不幸(无子),爱情无果,又被情郎利用,害国害家,最终成为叔叔齐桓公霸业的献祭品而凄惨死去,何其哀哉!
另外,在此次平定内乱之中,鲁国公族贡献巨大,所以鲁僖公恩赐了大量封地给鲁国公族,就连始作俑者庆父的儿子孟穆伯公孙敖(孟孙氏的祖先)也得到了一大块封地。宗法制度在鲁国就是这么牢固,公族大夫叛乱,鲁侯还为之立后,这结果就导致鲁国公室日渐被“三桓”所把持,泥足深陷,日益衰败。
数年后,齐桓公又将自己的女儿声姜嫁给了鲁僖公,以修补齐鲁婚姻之好,以联络鲁国共建齐鲁联盟。这个声姜就比哀姜守妇道多了,她在鲁国当了四十多年太平夫人,直到其子鲁文公即位十六年后(前611)才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