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汤国梨在上海务本女学师范毕业了。这一年的夏天,中国女权运动中女界最猛烈的勇士——鉴湖女侠秋瑾,在家乡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清政府杀害。以一弱质女子,作革命的流血与牺牲,秋瑾为华夏第一人!
而身在上海的汤国梨,这时的社会活动焦点聚集在“保路运动”上。
1907年,汤国梨与张默君、舒慧桢等人一道,积极参加了反对清廷以“昭大信而全邦交”为借口而出卖苏杭甬铁路修筑权给英美殖民者的保路运动,她们奔走讲演,大声疾呼,只为唤醒民众,积极争取民族的权益。
保路运动是由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和清政府卖国求荣而引起的。帝国主义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十分注意夺取铁路修筑权。那时候的铁路修筑权,山东由德国控制,东北基本上由沙俄控制,法国则控制了广西龙州至云南镇南关的区域,意图与越南的河内、谅山铁路相接;美国又控制了粤汉铁路的修筑权和借款权;而英国控制了广九铁路、苏杭甬铁路的修筑权。
为什么列强如此热切地在中国修铁路呢?德国驻上海领事一语道出真相:“盖我铁路所至之处,即我占地之所及之处。”什么意思呢?就是德国将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因为一旦窃取了铁路,不仅可以利用它调运军队,镇压人民的反抗,而且可以直接控制铁路沿线的城镇乡村和矿产资源。
1907年,汤国梨参加了保路运动,成为“妇女保路会”负责人之一,也是由此,汤国梨真正迈开了革命人生的第一步。
当时浙江发生民众反抗清政府向英国借款修筑苏杭甬铁路的风潮,杭州成立了保路会。浙沪毗邻,上海为支持杭州这一运动,由章太炎、陶成章领导的光复会外围组织浙江旅沪学会,发起成立了“妇女保路会”。据辛亥老人、务本女学的教师沈瓞民先生回忆,当时上海妇女保路会主要负责人是经慧贞,“汤国梨系上海务本女学高才生,积极参加保路拒款运动,经常在愚园、锡金公所讲演,宣传保路拒款,听者激动,女界认款支持者甚众”,汤国梨也由此成为“妇女保路会”的领导人之一。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最终迫使清政府废除旧约,沪杭甬铁路收归商办。据汤国梨的孙子章念驰先生记述,章家至今“还珍藏她当年认购的保路股票若干张,其中一张还有她的亲笔题字”。
汤国梨从务本女校毕业后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是受聘至湖州吴兴女校,那时女学生毕业去做女学教师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汤国梨对于妇女启蒙教育,也是心有志愿的,一有机会就去任教了。
汤国梨是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务本女校毕业的,曾在学校任教的湖州籍老师汤济苍,早就欣赏这个能干而聪慧的女学生,一毕业就一力邀请她回湖州吴兴女校担任教职,汤国梨答应了。
湖州是汤国梨父亲的家乡,距离乌镇很近,但是在近代社会开风气之先中,湖州超前乌镇很多。1906年,湖州南浔张静江长兄张弁群创办了浔溪女校,聘请了石门县(现桐乡崇福)徐自华任校长,秋瑾也曾到该校任教,此举更成就了徐自华与秋瑾的旷世侠义。后来秋瑾牺牲,徐自华置生死于度外,历经千难万险将秋安葬于西湖,成就了她“大义徐夫人”的义名。
张弁群办浔溪女校不久,紧接着在1907年,湖州士绅沈谱琴捐资兴办了吴兴女校,聘请曾在务本女校任教多年的湖州人汤济苍担任校长。女学新兴,掌校与教师都需要由女子担任,方便于女学生的教学。而同时女教师资源十分稀缺,汤国梨一毕业就应邀过来任教,受到了全校师生和吴兴地方的欢迎。她很能干,教学成绩很好,又热心公务,有管理才能,在学校从教师做到舍监、教务长,又升任校长。汤国梨在吴兴女校前后四年时间,培育了很多人才。后来成为戴季陶妻子的钮有恒,就是在吴兴女校读书,当时还带头搞了一场移风易俗的女学生放足运动。能让女学生搞放足运动,可见汤校长的办学理念,是相当开放而进步的。
汤国梨当然是进步的,无论是小时候在汉口的经历,还是赴沪求学后的社会运动,都激发着她热切的爱国之心。但无奈政府腐败、家国不幸,使得她心如铅坠,当时她写的《依稀》诗二绝句,鲜明地凸显出她作为一个新女性,切盼能撕开黑暗时代的沉沉暗夜,寻求光明与圣火的心情:
风景依稀似去年,
残灯黯黯照无眠。
愁心谁为量深浅,
销尽床头买酒钱。
风景依稀似去年,
虫声如雨月如烟。
可怜一带银河影,
知隔云山路几千。
清末民初的兴办女学,从目标上来说,办学者的价值观也各有不同。在维新派人士看来,近代女学需要延续传统儒家的妇教思想,特别要强化对于母教的重视,正所谓“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故妇学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即“新贤妻良母”之教育。而严复对于1898年中国女学堂创办则颇有更高度的议论,他认为女学不单单要培养传统的贤妻良母,更要塑造以爱国作为道德准则的女国民。实践证明,无论是在什么价值观的驱使下,只要兴办了女学,让女子走出家门进入了学校这一个社会空间,国民精神乃至西风东渐而来的价值观熏染与革命是当然会发生的,并不以维新人士的意志为转移。
汤国梨也是如此,对于家国天下的忧患,早就深植在她心里。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这些男人世界里的东西,也早已成为她的理想与抱负,巾帼不让须眉,为民族与国家要有作为,也是她理所当然的人生选择。
有一天,她从吴兴城郊外散步归来,放眼望四周,看到湖州水乡风物宜人,静谧春光如世外桃源一样。汤校长不是小家碧玉的心性,她是有豪情的,回到学校,她静静独酌,写下《春郊散步归来独酌》:
物外闲身百虑灰,
及时行乐踏青来。
河山如画供凭吊,
云鸟无心自去回。
远树绿迷孤塔影,
野花红上乱坟堆。
肯教辜负春光好,
收拾馀情付酒杯。
对于汤国梨来说,吴兴女校,天地还是太小了。
汤国梨选择回到上海,准备与同学友人们兴办学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枪声响起,汤国梨热血沸腾。这下风景就不再“似去年”,她“愁心”顿扫,激情难抑,写下《重阳——闻武昌起义》:
无糕无酒过重阳,
扶病登临兴不赊。
莫道秋光多肃杀,
经霜红叶烂于花。
除了汤国梨激情难抑,革命的烈火也燃烧了另一群进步女青年的肝胆。务本女校的同学张默君、谈社英邀请汤国梨,组织发起“女子北伐队”,参与江浙联军进军南京。汤国梨后来回忆这一壮举,说:“当时同学张默君、谈社英等准备在上海发起组织‘女子北伐队’,邀我参加并作为发起人之一。但是经费无着落,于是我建议在安凯第组织游园会进行筹款,邀请务本女校同学及她们的亲戚参加,以高价推销入场券。同时准备许多高级饮料、纸烟、雪茄、饼干、糖果、水果、鲜花和妇女用的化妆品,还有我们当场自制的三明治,在会场中举行不定价的义卖。招待员则由务本同学担任。我的建议为大家所接受,经过筹备,游园会终于开幕。”
考察汤国梨重返上海后的朋友圈,张默君、唐群英、吴芝瑛、徐自华……都是与鉴湖女侠秋瑾有过深厚关系的女子,我称之为“后秋瑾时代”的革命女性。秋瑾以慷慨赴死的牺牲唤醒沉沉女界,鲜血终究没有白流。
后秋瑾时代,成就的是怎样一群女子呢?
徐自华,浙江石门县(今桐乡崇福镇)人,汤国梨同乡。曾任湖州南浔浔溪女学校长,在秋瑾遇害后,冒死与吴芝瑛一起义葬,其后在上海,任竞雄女校校长。
吴芝瑛,字紫英,号万柳夫人。安徽桐城人,吴汝纶孙女。嫁无锡廉泉后居北京,与秋瑾义结金兰,助秋瑾留学。秋瑾被害后,与徐自华一起冒死葬秋瑾。
唐群英,湖南人,嫁给曾国藩的堂弟,夫早死,她追随秋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烽烟看四起,投袂自题兵”,这是辛亥革命中唐群英的形象。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接见唐群英,赞誉她是“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授予她“二等嘉禾勋章”。她最著名的事迹是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争女子参政权,武力维权,掌掴宋教仁。
张默君,湖南湘乡人,父亲张通典,协助曾国荃督办两江学务,戊戌变法期间,办过时务学堂,也办过报纸。张通典倾向革命,早年就加入了同盟会。母亲何承徽亦通今博古。张默君幼受家学,有“神童”之誉,有人称其为“民国最强大脑”。受父亲影响,她从小滋长了革命思想,随父加入同盟会,与秋瑾等反清志士密谋进行浙江革命。在苏州可园创办过《大汉报》,随父参加光复苏州之役,一同率军攻入江苏抚署,参与策划过江苏独立战役。
这次由汤国梨提议发起的义卖游园会进行了三天,总共募集到五万多元钱。但是此时的南京已经被江浙沪联军攻克,女子北伐队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张默君、汤国梨等人便向孙中山请示这五万元款项的用途。孙中山得知女子北伐队的情况后,非常高兴,亲自予以嘉奖,并建议说:“你们这批年轻有为的女同志可以做宣传和教育工作,游园会募集的五万元,即可作为办学校和报社的经费。”
人以群分,汤国梨衷心拥护共和,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汤国梨紧随中山先生。她以“女界参政”为口号,与上海一百二十多位女界名流,在1912年3月16日共同发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并一起上书孙中山先生:“民国初立,万政更新,非全国努力无以善后,兹特联合女界各团体,组织大会,命名‘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以普及教育,研究法政,提倡实业,养成共和国高尚完全女国民为宗旨,首当创办女子法政学校,及发刊女子共和日报。”
在孙中山先生大力支持下,“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于1912年3月16日正式宣告成立,汤国梨任编辑部长之职,宋庆龄被选为名誉社长。“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以妇女启蒙教育为主要任务,开办神州女学。
社团要有自己的机关刊物做宣传阵地,她们想到了已经停刊的《神州女报》,复刊办成了“民元以来鼓吹妇女参政运动的三大妇女刊物”之一,汤国梨任神州女学的主讲教员并负责女报编务工作。神州女学为民主革命培养了妇女骨干,《神州女报》更开女报界之先河,积极宣传妇女解放与辛亥革命精神,抨击时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神州女报》最初是由秋瑾生前创办的《中国女报》和陈志群主编的《女子世界》合并而来,于1907年11月创刊,其发刊词中说是为“鉴湖秋女士流血之大纪念而作”,主要刊登秋瑾作品、事迹和纪念文章,以及宣传妇女解放的内容等。
撰稿人有陈伯平、吴芝瑛、徐自华等人,她们都是秋瑾生前友好,实际上是《中国女报》的延续。该报倡女权、兴女学、主张推翻清政府,创刊后“大受社会之欢迎”,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于1908年1月被迫停刊。
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成立后,复刊了《神州女报》。“以联合五族女界,普及教育,研究法政,振兴实业,提倡国货,养成共和国高尚完全女国民,协助国家进步为宗旨。”作为女界协济社的机关刊物和宣传阵地,“发挥共和,代表社会言论,导启女界政治及实业思想,鼓吹国民道德与尚武精神”。孙中山题词“发达女权”“同进文明”,蒋作宾题词“女界圭臬”,金天翮、张通典等也纷纷写了祝词。
报纸以教育、实业、男女平权和女子参政为主要内容,杨季威写《告读书明理之女子》:“呜呼,我国女子有不生息歌泣于此黑暗女界之中者乎?有未身受男女不平等之种种苦楚者乎?”张默君的《谁说巾帼无政治才,谁谓女子服公务即废家政》一文,介绍了美国一位有名的青年女律师,不仅为警界健者,于家政仍游刃有余,以反驳那些以家事废弛为由反对女子参政的顽劣人士。此外,美国妇女选举、万国女子参政大会等一系列女权运动,以及“筹办女子工艺厂”“女界之商业”等职业运动,也成为《神州女报》刊发的内容,以笔为旗,弘扬女子权利。
《神州女报》视角突破女性世界,对当时时政要闻也多有评述: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后,姚蕙(景苏)的《桃园宋渔父先生遇害感言》、张默君的《哭宋钝初先生文》、报社全体社员的《宋钝初先生追悼歌》、张侠魂的《宋先生被刺之原因》等,以文字发沉痛缅怀哀悼之情,希望后死者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继续尽应尽之责任。
“天赋人权,男女同等,而知女子心理亦不甘再屈于男子专制之下”,汤国梨们利用报纸,呼吁男女平权,还认为“欲权之平,必先平教育”“男女学校之课程学级,胥归于一”。于是,她们改革神州女学的课程与教育活动,为民主革命培养妇女骨干。
汤国梨以一颗女子“漆室之忧”而怀天下的心,倾全部心力融进这个剧烈变革的社会中。结社、办报、办学……她与她的女界斗士们参加的所有社会活动,都是对改造社会和民主革命的呐喊。
汤国梨小小的身躯,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志气与力量。1912年,她还参加了“中华国货维持会”,担任维持会宣讲部的成员。
中华国货维持会产生于列强环伺中国,民族产业受到西方工业强烈冲击以至国货危殆的背景下。“唤起国人服用国货,以打破列强经济侵略之政策”,其宗旨为“提倡国货,发展实业,改进工艺,推广贸易”。怀着保护民族经济、维护民族权益的忧心,在1912年阴历九月二十四日晚八时召开的一次有二百多人参加的宣讲会上,汤国梨发言说:“我生平最爱国货,但一人之力,能有几何?尚望男女同胞共图进行,更望巨号大铺多备国货,以期推广。”
她利用自己《神州女报》编辑部负责人之力,组织刊发《女界之商业》一文,介绍中华国货维持会会员俞植权女士创办的实业公司,公司宗旨“专在国货培植女子生计”,提倡女子也要加入实业救国的行列中来。
此时期的汤国梨,满腔热忱与干劲,为了争取新女性的权利,为了唤起中国女子潜埋了几百上千年的作为“人”的权利意识,奔波呼号,无暇他顾。她注定不是池中之物,她注定是在时代中发出声音的风云女性。新女性,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立定本心,他人只是耳边一阵微风,与我无关。“兴酣落笔书无法,酒后狂歌不择腔。一任旁人窥冷眼,自扶残醉倚晴窗。”(汤国梨《酒兴》)
身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汤国梨,已经呼之欲出。这样的汤国梨,与同时代的吕碧城、张默君、何香凝比也毫不逊色。
这个从水乡小镇走向风云上海的汤国梨,一双小脚,一腔豪情,铿锵玫瑰一般,行走在近代革命的天地间。小小身躯,大大能量,风云际会中,真命天子也即将降临在她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