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发声的基础与技巧

一、艺考朗诵发声的理论基础

要想让考试语言达到考官听得清、听得懂、听得共情的程度,考生必须把语言说得语音纯正、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语意清楚明白,表达清晰明确,富于语言艺术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考生要练习语言基本功。准确把握气息、发声、咬字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书面理解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便是通常所说的语言基本功。基本功练习是比较枯燥的,但是不懂规律,便无迹可寻;不明道理,便百练无功。考生只有认识到这些枯燥的练习可以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变化,才能促使自己下功夫练习。

气息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声音共鸣的控制决定声音是否可以有效地传导出去。如果控制不了共鸣,就会导致发声力量被白白浪费,而咬字则决定声音的准确性。但是,这三者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举例来说,吹口哨时,气息太大或太小都吹不响,内部口型舌位不准确也吹不响,外部口型摆不准更吹不响。

总的来说,气息做支撑、口腔有共鸣、唇齿有力量,三者结合起来即是考生需要练习的舞台语言基本功。

二、发声的生理基础

发声器官可以发出很多声音,但这些声音往往不是语言。能传达具体含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而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语音的产生涉及三个器官群: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器官。

呼吸器官 指的是肺、膈肌、胸廓、腹肌群等为推动气息产生提供动力的器官。

发声器官 指的是产生声音的喉头声带及口腔、咽腔、鼻腔、胸腔、头腔等起扩大共鸣腔体作用的器官。

咬字器官 指的是唇、齿、舌、牙、腭等在语言中起吐字归音作用的器官。

我们通常对唇、齿、舌、牙有较多的运用和主动控制意识,而对其他内部器官则缺乏主动控制能力。因此,在考试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中,通过外部动作刺激内部肌肉运作是主要的学习与训练方式。如同健身一样,只有利用合理的姿态,才能达到刺激目标肌肉群落的训练目的,而不准确的姿态不仅可能导致训练效果减弱,甚至还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对训练产生相反的作用。

三、发声的气息训练

考生的呼吸训练,是在人类正常呼吸规律的基础上,对其活动方式在合乎科学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人为有机的干预。与一些体育活动类似,大家都会跑步,但长跑、短跑会对跑步者的大腿、臀部、核心肌群有发力要求;大家都会游泳,但自由泳、蝶泳会对游泳者的身体也有发力要求。同样,大家都会说话,想要在考场上有专业演员般的台词功底,就要从最基础的呼吸开始调整。

呼吸的练习主要是增强我们对身体呼吸动作的控制力,有了控制力,发声才能自由。气息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气息的强度,这是声音强度的支撑;二是气息的精度,这是声音准确度的支撑。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反复对呼与吸这一对矛盾关系进行感受,哪部分要紧张用力,哪部分要放松舒展,都要准确。否则,不仅无法达到效果,甚至有可能损伤声带。

我们所谈的科学呼吸方式通常被称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进行深呼吸活动时会不自觉地双肩耸立,这是练习“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时最常见的典型错误做法。

考试语言中,科学的呼吸方式有很多要求:

吸气时,鼻腔吸气,要两肋扩张,膈肌向下移动,胸腔扩张,小腹微收,双肩放松,吸气要深,不宜过饱。

吐气时,口腔吐气,要两肋保持紧张,小腹肌群收缩,后腰挺直并保持紧张,后颈挺直,打开后槽牙,将气息通畅地送出口腔。

在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中,人体躯干有两大区域,上半部分为呼吸器官,下半部分为消化器官,肺部呼吸的作用机制是膈肌活动导致肺部形成内外气压,从而产生呼吸活动。科学的发声方式则是利用我们的腰腹肌肉群辅助膈肌发力,也就是说,用消化器官帮助呼吸器官完成工作。如果说只用膈肌的呼吸是用食指勾起重物的话,那么运用腰腹肌肉群推动膈肌的呼吸就是用五根手指攥起重物。

以下是腰腹肌肉群练习方法。

(一)基础站姿要求

在任何语言训练中,我们的基础站姿都是:双脚外侧,男生与肩同宽,女生与胯同宽,膝盖稍微放松但不要有明显弯曲以至于降低身高,后背挺直,后颈挺拔,展胸沉肩,双手自然垂立,双眼目视前方,下颌微收,微笑展唇,即是我们常说的“正站”。

(二)寻找腰腹发力——有力

1.气竭训练法

正站或平躺,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腰腹,可以双手叉腰,用双手虎口顶住侧肋下方。用力吸一口气,匀速平稳地呼出,直至头晕眼花、身体颤抖。当你腰腹酸痛难耐致身体颤抖时,你便是在用你的腰腹肌肉群去挤压你的膈肌进行发力。在多次练习找到腰腹准确发力位置后,可以试试用小腹跳跃的爆破式吐气训练自己腰腹发力的感觉。这一练习也可用一口气吹气球替代。

注意:练习过程中会出现短暂双眼发黑的现象,俗称“氧中毒”,这是过量氧气被送入大脑的后果,大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2.水瓶训练法

正站,在桌子或矮墙前倒放一个矿泉水瓶,后背挺直,后颈挺拔,试着蹲半马步,直至胸部与桌子或矮墙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口型呈小“O”形。双腮不要鼓起,用上面我们练习的那种短促且有力的气息将水瓶吹倒。开始时,距离可以较近,随着对气息的控制逐渐熟练,可以以十厘米为单位逐渐后退,到一米左右时,可以将水瓶正置,然后用以上方法继续练习。

注意: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后背挺直,后颈挺拔,保持呼吸通道畅通,否则将事倍功半。

(三)训练腰腹发力——持续

1.纸巾训练法

正站,手持一张纸巾,置于自己头部上方三十厘米左右呈四十五度夹角,并抬头,至能平视纸巾,下巴微抬,能有效阻止下巴参与呼吸作用,用小“O”口形发出“嘘”的口音,双腮不要鼓起,把纸巾吹成与地面形成四十五度夹角,并控制气息使纸巾保持斜度。随着对气息的控制逐渐熟练,可以以五秒为单位进行练习。

注意:这个练习过程中练习的不是气息的爆发,而是对气息持续准确的控制能力。

2.蜡烛训练法

正站,在桌子或矮墙前点燃一根蜡烛或香,后背挺直,后颈挺拔,试着蹲半马步,直至胸部与桌子或矮墙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口型呈小“O”形。双腮不要鼓起,用上面我们练习的那种能控制的气息将蜡烛的火苗吹成四十五度倒伏但不要熄灭,或将香吹得持续发亮。开始时,距离可以较近,随着对气息的控制逐渐熟练,可以以十厘米为单位逐渐后退。

注意: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对气息均匀有力的控制能力。

(四)控制腰腹发力——精准

1. 小狗训练法

正站,用气声发出“ha”,由五秒一次的慢速提升至一秒三次的快速,直至可以形成连续的类似“狗喘气”般的效果。在练习中,要保持小腹跳跃般的感觉,同时感受呼吸器官与腰腹肌肉群的协调用力效果。

2. 水滴训练法

正站,在光滑的桌子上滴一滴水,后背挺直,后颈挺拔,试着蹲半马步,直至胸部与桌子或矮墙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口型呈小“O”形。双腮不要鼓起,用上面我们所练习的喘气方法,使气流推动水珠缓慢移动。熟练掌握后,可尝试用气息推动水珠画出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以训练气息的精准性。

(五)综合练习

1.节奏呼吸训练(按照以下节奏进行气息练习)

4秒吸气、4 秒屏气、4 秒吐气;

4 秒吸气、8 秒屏气、4 秒吐气;

8 秒吸气、16 秒屏气、4 秒吐气;

16 秒吸气、16 秒屏气、1 秒吐气;

1 秒吸气、16 秒屏气、16 秒吐气;

32 秒吸气、16 秒屏气、1 秒吐气;

1 秒吸气、32 秒屏气、32 秒吐气。

注意:吸气要吸满,吐气要吐尽,长时间吸气、吐气时,应根据时长控制气息以保持匀速。

2.数数练习

用气声数数,一口气数到你能数到的极限,并以周为单位,用数数练习检验自己的气息训练成果。

总之,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如同舞蹈训练中的身体控制能力一样,压腿、压胯和开肩都是极其痛苦又极其重要的基本功练习,更是支撑演员在舞台上起舞最坚实的基础。

四、发声的声音共鸣(内口腔)

按照正常的教学顺序,熟练掌握气息要领后,接下来要学习汉语基本语言学。但从艺考语言训练的角度考虑,气息与声音的结合更为紧密,在表演生的早功训练顺序中,也大都是以热身、气息、共鸣、咬字、段落为基本训练顺序。故本书也将发声共鸣的内容前置,供各位考生结合气息的练习进行发声训练。

艺考语言中的声音与生活中的声音的最大区别在于,生活中的声音可以根据说话对象的距离进行调整,即听不见、听不清声音时,可以走过去;如果距离太远,可以打电话。而艺考语言中的声音无法根据考生和考官的距离进行调整,演员的表演场所是固定的舞台,不可能在舞台上拿着手机和最后一排观众挨个通话,这也就决定了艺考对考生声音的要求是响亮、集中、浑厚。考生要学会用气息支撑声音,在口腔内部形成更大的共鸣腔体,从而让声音变得不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常说的台词的规格。

在艺考语言中,共鸣腔体的效果基本与吹口哨的原理是相通的,外部口腔与内部口腔相结合,加上恰到好处的气息支撑,就能达到不依靠声带摩擦而产生共鸣的目的。此共鸣就是艺考语言中要达到的基本声音状态。

声音的共鸣其实就是共振,发声的腔体和声带一同共振产生声音的现象就是共鸣。一些人在山中呼喊时会用双手在嘴边做喇叭状,这个喇叭状的手势就是共鸣腔。在练习过程中,考生要寻找用口腔、鼻腔、胸腔形成的共鸣,以便更轻松地达到艺考语言的规格,达到一天用很大的声音练习说话嗓子也不会肿痛发炎、口腔也不会疲惫劳累的发声状态。

在艺考语言中,想打开口腔腔体,可以尝试寻找打哈欠或吃苹果时口腔运动的感觉,抑或咳嗽、呕吐时口腔运动的感觉。这几个动作都会让人感受到口腔内部立刻扩大张开。但需要注意的是,口腔内部的扩大不是毫无节制地全方面扩大,过大的腔体反而会让声音变得不集中。所以,考生要明确哪些腔体需要打开,哪些腔体需要放松。具体要求如下:

唇有喷闭收缩力;

舌有舒卷顶挤力;

气有张弛控制力;

腮有开展鼓动力;

下齿要有兜摆力。

换言之,发声时,要让内部口腔的软腭稍微挺起,微笑展唇,颧肌微提,打开后槽牙所在的口腔后部,下巴稍微放松,在充分气息的支撑下,有意识地让声音与气息像一条线一样向正前方送去。我们也把提颧肌、打开牙关、挺软腭、放松下巴称为“提打挺松”。

同时,还要明确一点——声音发生变化的根本在于韵母。

单韵母:a、o、e、i、u、ü;

复韵母:ai、ei、ao、ou、ia、ie、iao、iou、ua、uo、uai、uei、üe;

鼻韵母:an、en、ang、eng、ong、ian、in、iang、ing、iong、uan、uen、uang、ueng、 an、n。

表 3-1 韵母表

这些韵母在一个字的发音中起到元音作用,而字头则起到辅音作用。

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洪亮清晰,气流在口腔内没有明显阻碍;口腔满口用力,全部紧张;可以自成音节。

辅音发音时,除浊辅音b、d、g、z、m、n、l、r等有轻微振动外,声带不振动,声音也不洪亮,不能分出高低;气流在口腔内有与牙齿、舌、唇的明显阻碍;口腔部分紧张;除m、n外,不能自成音节。

因此,元音、韵母的声音是我们发声练习的目标,也是改变声音状态的关键。辅音的发音则起到审理字音,让声音变得更加清晰、准确的作用。

——气息与声音的结合

平躺或正站,口腔全部放松,借由前面所进行的气息练习方法,搭配着口腔,由鼻腔发出en的声音。开始时,声音不必过大,由类似婴儿哼鸣或病人哼鸣的轻巧放松,直至逐渐增大音量、增加音高,如同声乐唱音阶、爬格子那般,直到能明显感受到声音与气息的结合,鼻腔产生明显振动,声音集中响亮后,保持声音发声位置不动。在爬格子过程中,尝试在每次练习中逐渐分别由en转变为a、由en转变为o、由en转变为e、由en转变为i、由en转变为u、由en转变为ü,同时寻找响亮有力的共鸣声音状态。

——软腭位置的寻找

首先,手持一个虚拟的苹果,做出正在大口吃苹果的动作,内口腔靠近鼻腔深处抬起的口腔肌肉,即为我们常说的软腭。还可以用舌头顺着上齿背回卷,略硬的骨骼为硬腭,后面稍软的肌肉组织即为软腭。发声即为软腭部分抬升,从而扩大整个口腔的共鸣腔体,达到扩大声音效果的过程。

正站,微笑展唇,发出“a”的声音,手持一根筷子,使之平行于地面,在发声过程中将其缓慢地伸入口腔。注意:不要碰到上下口腔及舌面。异物逐渐伸入口腔的过程中,软腭会不自觉地抬升,并作用在“a”的发音过程中,那个既不过扁也不过于靠后的舒适的中间位置,就是软腭合理参与发声的位置。

——软腭位置的掌握

正站,微笑展唇,在发声中也可以采用马步半蹲、后背挺直、后颈挺拔的姿态。在发声过程中,轮流由两侧肩膀及侧腹带动手臂出拳,帮助寻找腰腹发力的感觉。先利用模仿狗喘气的方法,发出“a”的顿音,发音过程要像拳击手挥拳出击一样干净利落,用强大的气流推动上口腔软腭的抬升,达到寻找软腭位置的目的。能够熟练掌握后,可尝试发出“hei、hou、hei、hou、hei、hou、hei”的顿音。注意:每个音节都为四声,它们可以帮你寻找发力感。前六个音阶短促有力,最后一个音阶拉长抛远。熟练掌握后,可尝试将整组练习分“低、中、高、中、低”五组为一遍进行练习,每组中间可以换气;再发展到“低、中、高、最高、高、中、低”七组为一遍,进行练习;直至发展到“低、中、高、最高、最高、最高、高、中、低”九组为一遍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后,可将“hei、hou、hei、hou、hei、hou、hei”替换为“yi、a、yi、a、yi、a、yi”的短音练习,也可自由切换韵母与辅音的结合。目的是最终达到能通过对强气流短音阶和强气流长音阶的掌控,掌握软腭抬升发声的技巧。

在整个练习中,下巴与喉头务必放松。如果练习过程中感觉嗓子酸痛不适,请立刻回退至气息练习重新调整发声位置,也可以用力仰头到下巴全部紧张为止。如果下巴全部紧张后无法发出训练声音,那说明你的发声过程由下巴和喉头参与发声,而非抬升软腭产生的共鸣。如果你运用的发声技巧与发声位置是正确的,那么即使仰头到最高位置,你的口腔依然可以轻松地发出共鸣的声音。

声音的共鸣是个别表演生可能直至大学毕业都没弄明白的基本功。原因有二:一是懈怠的练习频率,二是错误的教学指导。声音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枯燥的过程,如果想要台上那璀璨的一分钟,就必须在台下坚持钻研那些枯燥的基本功。最实用的声音训练方法绝不是形式上的每天早上在公园里用固定的时间去开嗓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每天有意识地去感受声音、运用声音、琢磨声音,让它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在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中找到有效的正确反馈。声音训练是最基础的环节,你说话时有技巧地使声音悦耳动听,可让听者对你产生好感,在考场上也会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c89HpH7fPkJmV2j5eIo7ytu8s2RHRdZD8914yDwWlbnuNjfNdhKP2tZknGTcD8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