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了四份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它们分别是《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交际风格调查表》《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表3-6详细列出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和调查对象:
表3-6 调查问卷及适用的调查对象
1. 《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主要是基于Oxford(1993)的《风格分析调查表》(Style Analysis Survey)修改而成,同时也借鉴了Reid(1984)的《感知学习风格倾向问卷》(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中的部分内容。最后,我们形成了一份由55个题目所组成的《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
该问卷由11种学习风格构成,它们共分成五组,即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外向型-内向型、直觉随意型-具体连续型、封闭型-开放型、整体型-分析型。每个题目均为五级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制,“1”表示“从来不这样”;“2”表示“很少这样”;“3”表示“有时会这样”;“4”表示“经常这样”;“5”表示“总是这样”。填写者的得分越高,越表示他们认同该题目所表达的观点。
问卷设计完成后,我们将问卷交由国内某高校的35名本科学生进行两次预测,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第一次预测的数据显示,“听觉型”和“具体连续型”的信度没有达到0.60的可靠性系数。我们随后对听觉型和具体连续型的题目和用语进行了一些调整,并在同样的学生中进行第二次测试。此次测试的各项信度系数都达到0.60以上,符合统计要求。表3-7对语言学习风格的调查类型、含义和信度进行了描述:
表3-7 《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的选题类型、含义和信度
2. 《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
为了便于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比较,我们没有另外单独设计《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而是采用调查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来调查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教学风格。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如:Oxford,1993;Kinsella,1995),教师在教学中会下意识地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风格来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喜欢参加小组活动的教师会把这一活动融入他们的教学中,而喜爱背诵学习的教师则会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认真记忆。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自身学习风格的直接反映。当然,为了使这一问卷更加适合于教师填写,我们也对其中少量选题的措辞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
3. 《交际风格调查表》
本研究采用的《交际风格调查表》是由Gudykunst(2001)的《交际风格测量表》(Communicative Style Measure)改编而成的。问卷中的交际风格有十二种,它们分别是:“言语生动性”、“言语争辩性”、“非口头表达性”、“言语放松性”、“言语开放性”、“言语鼓励性”、“言语精确性”、“情感引导性”、“言语间接性”、“人际敏感性”、“沉默倾向性”以及“交际形象”。前八类为低语境交际风格,随后三类为高语境交际风格,最后一类为独立变量,用于考察中西方受试对交际形象的看法。该问卷共有60个选题,每个选题为五级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制,“1”表示“从来不这样”;“2”表示“很少这样”;“3”表示“有时会这样”;“4”表示“经常这样”;“5”表示“总是这样”。填写者的得分越高表示越认同该题目所表达的观点。
同样,问卷设计好后我们将其交给35名某高校的本科生进行了两次信度检验。第一次检测的数据显示,“言语放松性”、“言语鼓励性”和“言语精确性”等三个类型的风格上未达到0.60的信度值。因此,我们对这部分的问卷题目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增删,使其在随后信度检验中的系数皆在0.60以上,具有可靠性。表3-8概述了交际风格的类型、含义和信度指数(见下一页)。
表3-8 《交际风格调查表》的选题类型、含义和信度
4.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在何自然(1986)的《英语交际语用调查表》和刘颂浩(1999)的《留学生汉语语用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其内容涵盖了常见的言语行为,包括“称赞与回复”“批评与回复”“问候与称呼”“请求/邀请和回复”“拒绝”“道歉和回复”“感谢和回复”“建议”“告别”等九类。此外,我们还依据研究文献选择了一些具有文化代表性而欧美留学生容易出错的“汉语词和句”单独作为一类。上述十类语用选题中每类包括2—9个选题,每个选题皆含有符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选项,具有明确的文化对比意义。本书在附录中注明了该问卷选题设计的参考来源。
调查表的设计完成后,我们首先请两位曾在欧美国家访学和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对选题和选项进行审阅和鉴定,然后在20名中国学生和15名欧美留学生中进行了预测试。最后,我们根据专家意见和学生填写的反馈情况对选题进行了一些修改和删减,使其措辞和用语更加准确。最终的问卷共由50个选题组成。
本研究采用的是半结构式的访谈方法,即在访谈中提出一些大致的访谈范围,然后请访谈对象从不同角度对这些范围进行开放式的回答。在访谈过程中,我们根据访谈者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询问。与封闭式的访谈方法相比,半结构式访谈有助于拓宽受访者的思路,避免过窄和过细的问题限制他们的想法。同时,半结构式的访谈也保留了封闭式访谈的优点,设置了相关的访谈问题,这样就确保了所获得的访谈数据与本研究紧密相关。为了满足本研究的需要,我们对欧美留学生、汉语教师和中国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访谈问题。针对欧美留学生的访谈内容涉及他们对汉语教师教学风格以及中国师生交际风格、语用习惯的看法;针对汉语教师的访谈内容为他们对西方国家学生的学习风格、交际风格和汉语语用的看法;针对中国学生的访谈则为他们对西方国家学生交际风格和汉语语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