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个人情况问卷》收集了欧美留学生、汉语教师和中国学生的个人背景信息。
1.欧美留学生
参加本次调查的欧美留学生共有113人,他们的汉语学习年限均为1—2年。设定这一学习年限的理由是:在这一阶段学习汉语的欧美留学生具有代表性,他们具有一定的汉语学习经验,但汉语学习还不够深入,极易产生文化差异和冲突现象。以下是他们所在院校、国籍、性别和年龄的基本情况:
(1)来源院校。
考虑到北京语言大学是我国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较为集中的学校,我们主要在该校选择欧美留学生对象。同时,我们还在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选择了少数欧美留学生作为补充。表3-1列出了抽样院校的名称和来自各个院校的留学生人数:
表3-1 西方留学生的抽样院校及抽样人数
在113名参与调查研究的欧美留学生中,98名受试来自北京语言大学,7名来上海师范大学,6名来自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2名来自江西师范大学。所有的欧美留学生均要求填写《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交际风格调查表》和《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
(2)国籍来源。
参与调查的113名欧美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瑞士、西班牙、比利时、挪威、瑞典、爱尔兰、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国家具有典型的西方社会文化特征(Nemo,2009)。表3-2列出了这些欧美留学生的国籍来源及其人数:
表3-2 欧美留学生样本的国籍来源及人数
从表3-2中的数据来看,本研究的欧美留学生样本来自众多的西方国家,这说明西方年轻人对汉语语种的关注与重视,也表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3)性别与年龄。
性别和年龄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生理变量。从欧美留学生的性别看,男生为53人,女生为60人,男女比例在数量上大致相当。从年龄上看,16—19岁的受试为16人,20—30岁之间为78人,31—40岁之间为12人,41—50岁之间为6人,而51岁以上的西方留学生则只有1人。总体上说,这些学生的年纪较轻,他们的社会阅历不太丰富。表3-3对留学生性别、年龄的构成进行了描述:
表3-3 欧美留学生样本的性别、年龄构成及人数
2. 汉语教师
参与本次调查的汉语教师为92人,他们均有一年以上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为了获取汉语教师的调查样本,我们首先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北京语言大学,2014年11月)的参会者中选取了59名对外汉语教师作为受试,另外还在江西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和西安翻译学院随机选择了33名对外汉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从年龄上看,这些受试分布在20—60岁之间,其中20—30岁之间为29人,31—40岁之间为35人,41—50岁之间为19人,51—60岁之间为9人,基本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在职教师。从学历上看,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主流,为46人,而具有博士学位和本科学士学位的教师则分别为29人和17人。在性别上,女教师为68人,男教师为24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年限方面,这些教师均具有一年以上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经验,既有入行不久的青年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在他们中,具有2年以内(24个月以内)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为21人,2—4年(第25个月至第48个月)之间为30人,4—6年(第49个月至第72个月)之间为25人,6年以上(73个月以上)之间为16人。所有的汉语教师均要求填写《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交际风格调查表》和《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表3-4描述了对外汉语教师的抽样情况:
表3-4 汉语教师样本的基本情况
3. 中国学生
参与本次研究的中国学生共有93人,与汉语教师的人数基本相当。表3-5列出了中国学生样本的基本情况:
表3-5 中国学生样本的基本情况
上述表格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国学生有40人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另外的53人则来自江西师范大学。在年龄方面,16—18岁之间为15人,19—25岁之间为46人,26—30岁之间为27人,31—35岁之间为5人。在学历方面,54名学生为本科生,38名为硕士研究生,1名为博士研究生。就性别而言,男、女生人数的比例为43∶50。在专业方面,文、理科的人数相差不大,分别为42人和51人。所有的中国学生均要求填写《交际风格调查表》和《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
1. 欧美留学生
我们在参加问卷调查的113名欧美留学生中选择了10名留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在选择这些访谈对象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对象的性别、国籍、年龄、汉语学习年限等不同变量,其中男生5人,女生5人。在国籍上,美国4人,英国2人,澳大利亚2人,德国1人,意大利1人,涵盖了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西方国家。在年龄上,18—19岁之间为3名,20—30岁之间为5名,31—40岁之间为1名,41岁以上为1名,平均年龄为24岁。在汉语学习年限方面,一年至一年半为6人,一年半至两年为4人。为保护访谈对象的个人信息,我们在描述访谈数据时利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来替代。
2.汉语教师
我们在参加问卷调查的汉语教师中选择了10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与选择留学生的访谈对象一样,我们在选择汉语教师的访谈对象时也依据他们的性别、年龄、学历、对外汉语任教年限等变量来进行选择。在参与访谈的10人中,男教师3人,女教师7人。在年龄上,20—30岁之间为2人,31—40岁之间为5人,41—50岁之间为3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4岁。在学历上,本科3人,硕士5人,博士2人。就对外汉语任教年限而言,任教2年以内(24个月以内)为2人,2—4年(第25个月至48个月)之间为4人,4—6年(第49个月至72个月)之间为2人,6年(第73个月)以上为2人。同样,为了保护受访教师的个人信息,我们在描述访谈数据时没有列出教师的真名实姓,而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来替代。
3. 中国学生
同样,我们在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国学生中选择了10名对象作为访谈对象。这些学生都有与西方留学生交流的经历。我们先对中国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上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汇总,然后根据他们的性别、年龄、教育层次和专业等变量来选择访谈对象。在参与访谈的10名中国学生中,男生4人,女生6人。在年龄上,16—18岁之间为2人,19—25岁之间为5人,26—30岁之间为2人,31—35岁之间为1人,平均年龄为23岁。在学历方面,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5名。为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我们也在访谈数据的描述中隐去他们的姓名,然后采用数字来对他们进行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