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成为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各类专书的研究层出不穷。2005年,杨荣祥先生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近代汉语副词研究的专著——《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对近代汉语副词做了一个断代较为全面的描写和系统的研究。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地展开,仅张谊生先生就出版了四部有关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的专著。然而,对于近、现代汉语副词发展的交叉时段1750—1950年——这200年间研究近代汉语副词的学者一般不会“下达”,而研究现代汉语副词的学者也较少“上及”,基本处于一种“两不管”的状态。本文即从此段时间切入,以《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为语料,对这段时期副词的发展予以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解释。
全书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北京话副词概述,分三节对北京话的定义和来源,副词的定义、语法功能、分类,以及北京话副词的分类进行了大致的描述。
第二章北京话范围副词历时发展(1750—1950),分六节对北京话中的“凡”类副词、副词“一概”、“尽”类副词、“另”类副词、“单”类副词、副词“止”的大致虚化过程、历时发展,以及内部词语相互间的此消彼长和替换做了全面考察,重点分析其在1750—1950年语法功能的变化和发展,描摹其在这段时间的历时嬗变。
第三章北京话程度副词历时发展(1750—1950),分为两节对北京话中的“最”类副词和“极”类副词的大致虚化过程、历时发展以及内部词语相互间的此消彼长和替换做了全面考察,重点分析其在1750—1950年语法功能的变化和发展,描摹其在这段时间的历时嬗变。
第四章北京话时间副词历时发展(1750—1950),分八节对北京话中的“曾”类副词、“已”类副词、“正”类副词、“将”类副词、“赶紧”类副词、“忽”类副词、“即”类副词和“终”类副词的大致虚化过程、历时发展以及内部词语相互间的此消彼长和替换做了全面考察,重点分析其在1750—1950年语法功能的变化和发展,描摹其在这段时间的历时嬗变。
第五章北京话情状方式副词历时发展(1750—1950),分五节对北京话中的“特”类副词、“亲”类副词、“空”类副词、“白”类副词、“趁”类副词的大致虚化过程、历时发展以及内部词语相互间的此消彼长和替换做了全面考察,重点分析其在1750—1950年语法功能的变化和发展,描摹其在这段时间的历时嬗变。
第六章北京话语气副词历时发展附论否定副词(1750—1950),分三节对北京话中的“管”类副词、“真”类副词、“大概”类副词的大致虚化过程、历时发展以及内部词语相互间的此消彼长和替换做了全面考察,重点分析其在1750—1950年语法功能的变化和发展,描摹其在这段时间的历时嬗变。同时对否定副词进行了介绍。
这本小书是我对北京话副词(1750—1950)历时研究的一点成果,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其奉献给大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刘冬青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