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至此终于双向(现在时与过去时)合力,探入莉萨的神秘世界。酒店是现在时中的第一站,作者没有让男主直接出现在总台,而是极有耐心地先在酒店门口做了一场戏。通知东京行程有变固然十分重要,因为对方接不到机,巴黎这边立马就会知道,马克斯等于就穿帮了。但这个电话其实在哪儿都能打,时间上也不必非掐在这个点上,也就是说,作者不是为了交代打电话才安排了这场戏,而就是要让马克斯在酒店门口停一下,为自然起见顺势利用了打电话这茬儿(图3)。为什么要停一下?简单来讲,是为了形成属于电影的叙事节奏。事赶事,是电视剧的叙事节奏。电影往往会在事与事的编排中露出空当用来抒情,不管抒的是剧中人的情,还是作者的情,这就是电影的格律。不遵守格律,就会丧失电影感。
我们完全可以把当前的马克斯视为黑色悬疑类型中的私家侦探(他受雇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此刻他即将执行第一次任务,在这样一个人物历史的重要时刻,作者意识到必须为他建立一种仪式感(抒情的一种),这有益于提升人物的崇高感,令观众可以愈加严肃地对待他此番的冲动,这就是本场的叙事目的。按照之前我们对影片美术设计的读解,眼前的酒店(图1)足可被解释成两年后莉萨的身体。这具身体对马克斯无疑是陌生的,正如五星级的规格标识了日下莉萨的生活状态,已不复当年那个左岸女文青。唯其如此,两年后(现在时)的探索才显出了不同的维度。也就是说,影片的前半段将叙事视角确立于马克斯,不断以闪回的方式(过去时)展现一个直男对女神身体浅层的探索,现在时则是两年后的马克斯对莉萨身体内核的探索(虽然他再也没有触碰到这具实体),两者适成掩映,既显现身体的魅力,同时发掘身体的欲望。
承此考量,作者将电话亭设置在了酒店大门的对街(图2),这个位置就是为了方便将人物从打电话迅即调度进凝视的状态(图4)。鉴于打电话(告别)与凝视(迎来)的相反意涵,作者还用人物的转身来暗示所谓不同的面向。不过,为了防止滥情,作者没有过分矫饰凝视,而只是设计了一个深呼吸的动作,并巧妙地在构图上利用电话亭的玻璃反射,将人物与酒店大门重合在一起(图4)。随后,焦距一变,马克斯在玻璃的倒影中跑向酒店大门(图5),姿态一如当年初遇莉萨跑进剧院大门(图6),其心情之急迫可见一斑。并且,这个视觉层面上的相似性设计,不啻暗示了酒店一如剧院,其中充满了莉萨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