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西游世界,天空有日月星辰,大地有水火山石土。这里简单说一下:水火山石土是构成早期西游世界最原始的五种形态物质,叫五形,与我们说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有区别,我们后面也会说到五行。由这个五形构成的西游世界:水暗藏在地底下,火在地表上燃烧,山石土是构成大地的三种不同形态的物质。山体形巨大,质地坚硬;石体形适中,质地坚硬;土散落地表,质地松软。设想西游创世后,茫茫天地,毫无生机,只有一片燃烧的大陆,那还了得,所以必须躁起来,于是人就诞生了。
《西游记》第1回写道:
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在人类的诞生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神。尽管《西游记》第35回提到了女娲,但是这与造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我们再次强调:《西游记》的人类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既然西游世界从诞生到人类的产生都没有出现神,那么神仙是从哪儿来的呢?
《西游记》第3回,太白金星招安孙悟空的一段话道出了玄机,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故异哉?”太白金星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就是:神仙是从人类修炼而成的,所以人和神的关系就很明确了——人就是神,人在神之前,成神是人的一个阶段。西游里的所有神仙都只有这么一个来源。
现在我们顺便可以回答另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妖精都要变成人形呢?因为成人之后,才有资格成神。但我们还是要追根溯源,天地是如何产生人类的呢?两个字——交合。甚至可以说,最早的一批万物生灵都是交合而来的。下面我们来追溯一下这个交合的过程。
《西游记》第77回,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
通过如来的描述,结合吴承恩在《西游记》第1回对西游世界的设定,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按照顺序,天开于子时,地辟于丑时,人类生于寅时,天地交合产生万物——花草树木、走兽飞禽。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把天地相连的天柱山(后来的花果山)上。《西游记》第1回描述了花果山的样貌: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
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
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为了更有画面感,我们可以结合花果山的样貌,把当时天地交合的过程重写一遍。因为我们相信,只有花果山的写照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当时天地交合的所在地——天柱山。
我们设想的过程是这样的:大地凝结完毕后,西游大陆的东边耸立起了一座高山,有接天之势。在历经5400年尘埃颗粒的不断陨落,也就是在西游世界的第5个5400年的时候,这座高山终于触碰到了天际。高山接天,大地与天空终于相拥在了一起。山体接天的部分,似乎存在一股神奇的力量,不断地掉落出能孕育生命的碎片泥土。这些碎片泥土散落在天柱山各处,落地成灵。
天柱山孕育的第一批孩子,是一株株树苗。有青松、翠柏、修竹、藤萝。
天柱山孕育的第二批孩子,是一棵棵花草。有奇花、瑶草、灵芝、香兰。这一株株树苗,一棵棵花草,随风飘落,遍布天柱山。历经了千百年的点缀后,天柱山不再是光秃秃的一片,它有了色彩,有了生机。
天柱山第三批孩子,是一个个仙胞。它们呈现球状,有大有小,在天柱山飘飘荡荡。大仙胞比较重,所以下沉到了天柱山脚下,它们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走兽,有麋鹿、狐狸、老虎、猿猴……走兽当中,麒麟体形最为庞大,力量强大无比,是当之无愧的走兽之王。小仙胞比较轻,所以依旧飘浮在天柱山顶。它们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飞禽,有麻雀、锦鸡、玄鹤、青鸾……飞禽当中,凤凰展翅万里之遥,唳声震慑九霄,是当之无愧的飞禽之主。在此之前还有一类仙胞,体形重量适中,它们只下沉到了天柱山的半山腰,形成了最早的一批人类。从仙胞里蹦出来的第一人,便是我们后来熟悉的盘古大神。不过现在,他也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原始人而已。
生命是天地交合的子嗣,而天柱山更是生命之源。又因为它山花满地,野果丛生,也被叫作花果山。它“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我们认为,西游世界的人乃至万物生灵也是泥土变的。那么这些泥土为什么会变成生命呢?原文说得很清楚:“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天气不能单独孕育生命,地气也不能单独孕育生命,必须天地交合产生融合之气,才能够孕育生命,我们称这股气为交合之气。而富含交合之气的泥土,我们叫作交合之土。可以这么说,含交合之气的泥土是生命的源头。
基于此,我们也可以简单阐述《西游记》里长生的本质问题了。在西游世界,人的本质就是一团交合之气,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产生贪嗔痴的杂念,交合之气就会被污染,所以人的寿命也会缩短。要想长生,就要不断地补充纯洁的交合之气。那么要如何补充交合之气呢?在《西游记》里主要是靠吃,吃一切富含交合之气的食物。因为后来天地不再交合了,所以交合之气便不再产生,交合之气的总量是固定不变了。
一个神仙活的越久,他所占用的交合之气也就越多。那些所谓的长生食材,本身就聚集着交合之气,比如蟠桃。吃不到蟠桃的凡人,交合之气就会离开躯体,当交合之气没有的时候,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了。这里顺带提一下地府,后来神仙们建立地府,也与交合之气有关。地府的作用是什么呢?是让魂魄失去记忆然后投胎转世,这个就是地府循环利用交合之气的过程。
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我们和父母长得很像,我们的父母又和爷爷奶奶很像,为什么呢?因为基因。基因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延续了,延续至今,变化不大,那它们算不算长生呢?基因靠我们来长生,那么我们是什么?是基因长生的工具,是基因的载体。这么一来,追求长生的我们,不过是基因追求长生的工具,是不是相当的震撼!
《西游记》里的交合之气与基因异曲同工。交合之气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东西,或是动物,或是人类,甚至是果子。无论它以何种形式,承载过哪种记忆,也无论它是恶是善,它始终还是那股气,而它所承载的东西终究会烟消云散。《西游记》第1回,吴承恩在开篇的诗里就说:“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说的就是天地承载众生是仁,交合之气化为生灵是善。所以在吴承恩的眼里,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至少你的到来就是一份老天的善举,这一份天赐的仁善会被人们延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