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生活在天柱山上的第一批万物生灵,由于有天柱山上交合之气的加持,所以最长可以活到5400年,而等下一个5400年到来时,万物生灵才出现阴阳交配。由于在万物之战爆发之前,三族都生活在天柱山,即便天柱山不再天地交合产生交合之气,天柱山上的万物生灵也都能存活较长的时间(根据长生的设定一般不超过500年)。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是有据可依的。
(1)《西游记》第2回,须菩提提出长生之法的三灾概念时,就定义每500年为其中的一灾。
(2)《西游记》第3回,在孙悟空在并没有习得任何长生之法及吃蟠桃的情况下,他被地府勾魂的年龄是342岁。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类在离开天柱山后出现衰老和死亡的呢?其实在万物生灵出现阴阳交配时,无论人类还是妖兽,都已经开始出现衰老和死亡。只不过当时这个进程相当缓慢,可现在常年的战争导致这个进程加速。此时,天柱山虽然不再产生新的交合之气,但好在依旧残存着些许过去的交合之气,可一旦远离了天柱山,死神就会不请自来。
这就好比英雄联盟、王者荣耀里游戏开局,我方英雄都出生在泉水。受伤了回到泉水就可以回血。离泉水越远,就越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操纵的英雄恨不得天天能泡在泉水里。盘古退兵就是觉得该回泉水补给了。可也正是人类这次退兵,给了万物喘息的机会,让刚诞生的龙族得以发展壮大。
这一点我们在讲述万物之战的起因时就已经提到了,而且在讲述战程时也逐一解释了相关地名的由来,这里我们统一做个汇总。
天柱山:万物的起源地,也是战争的起始地;
蛇盘山:妖兽联盟蛇将领战死地;
鹰愁涧:妖兽联盟鹰将领战死地;
黑风山:飞禽一族卷起黑土,拖延人类军团的进程;
黄风岭:飞禽一族卷起黄沙,拖延人类军团的进程;
流沙河:黄沙下沉,河流下游黄沙堆积;
万寿山:原本叫“万兽山”,妖兽联盟的聚集地;
白虎岭:妖兽联盟白虎将领战死地;
宝象国:妖兽联盟白象王建立的国度,白象王战死地,后期白象精的祖籍地;
乌鸡国:妖兽联盟乌鸡王建立的国度,后期昴日鸡的祖籍地;
枯松涧:原本叫“荣松涧”,为阻挡人类军团,妖兽联盟火烧号山致使松树枯萎涧河水干涸;
黑水河:人类军团屠杀妖兽联盟之地,致使血流成河,河水由红变紫,由紫变黑;
落凤坡:妖兽联盟凤凰陨落地,后期孔雀大明王和大鹏鸟出生地;
麒麟山:妖兽联盟麒麟陨身地,后期獬豸和金毛犼的祖籍地;
盘丝岭:妖兽联盟蜘蛛王战死地,后期蜘蛛精(七仙女)祖籍地;
狮驼岭:妖兽联盟狮驼王建立的国度,狮驼王被害地;
隐雾山:妖兽联盟利用隐蔽地形与人类军团周旋之处;
凤仙郡:妖兽联盟彩凤西逃并短暂停留之处;
豹头山:妖兽联盟豹子王战死地,后期豹子精祖籍地;
竹节山:妖兽联盟九头狮子投降地,此处战况如竹子般曲折,妖兽联盟节节败退;
青龙山:妖兽联盟彩凤诞下祖龙之处,新一轮大战即将开启。
您有没有想过,西游世界的法术是怎么来的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引入一个概念:科技革命。我们近代历史上就发生过的三次科技革命:
(1)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了第一次科技革命;
(2)19世纪末,电力的发现和使用引起了第二次科技革命;(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电脑、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新兴技术,引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像西游世界中的神仙。不同的是:
(1)我们靠科技,神仙靠的是法术,各自掌握的手段不同。
(2)对这些手段的叫法不同,比如对“飞”的描述:西游世界的神仙腾云驾雾,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飞行器实现。
且关于“飞”的描述还存在于各种小说和影视作品当中,比如武侠世界有轻功;哈利·波特会魔法,有了魔法可以骑着扫帚满天飞。我们把这些名称相互对换一下,让郭靖去学习魔法,让哈利·波特去练习轻功,也一点都不会影响故事的走向,但是给人的感觉就会完全不同。总结一句话:无论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从来没有改变过。
西游世界也一样,早期人类在万物之战时期就已经开始研究法术了。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法术也是在万物之战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当时尚处于研究阶段,没有普及到战争当中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早期人类的研究历程和西游法术的原理。
现实世界中,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就是人会使用工具,人类的工具演化经历了三个时期: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和铁器时期。石器、青铜器和铁器在战争中都可以被当作兵器。西游世界也一样,在万物之战中,人族军团为了对抗妖兽联盟也研发了大量的兵器,而研发兵器的基础是五形。
什么叫五形呢?之前我们说过,这是《西游记》第1回提出的概念:所谓五形就是水火山石土,是构成早期西游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那么这“五形”与我们熟知的“五行”又是什么关系呢?《西游记》里是否也有“五行”的概念?有,且二者的关系是:“五行”是“五形”的演变学说,成为后来西游世界修炼法术、煅烧神兵、打造法宝的理论根基。如果我们把“修炼法术、煅烧神兵、打造法宝”统称为仙术的话,那么五行学说就是西游世界第一个法术理论。
五行学说的“行”是运行的行,包含金、木、水、火、土。与五形相比,木取代了山,金取代了石,说明早期人类从山上找到了树木,从石头里找到了金属。设想一个打铁的过程:首先要有铁矿石,这就是金。然后需要一个炉子,这就是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温煅烧,就会用到火。点火需要木材,这就是木。最后还需要淬火,也就是高温冷却,这会用到水。整个打铁的流程就是一次五行的运转。
再举一个例子,中医也把五行和人体器官相对应,金对肺,木对肝,水对肾,火对心,土对脾。而这样的设定也被吴承恩运用到了《西游记》中。《西游记》第22回,观音派木叉去流沙河收沙和尚,原文作诗说:
五行匹配合天真,
认得从前旧主人。
炼已立基为妙用,
辨明邪正见原因。
金来归性还同类,
木去求情共复伦。
二土全功成寂寞,
调和水火没纤尘。
这里原文直接用五行来代指整个取经团队,取经团队是师徒四人加白龙马刚好一行五人,那么他们分别如何对应呢?《西游记》第23回,四圣试禅心一站,诗曰:
奉法西来道路赊,
秋风淅淅落霜花。
乖猿牢锁绳休解,
劣马勤兜鞭莫加。
木母金公原自合,
黄婆赤子本无差。
咬开铁弹真消息,
般若波罗到彼家。
根据这首诗推断:
(1)孙悟空叫金公,属金;
(2)猪八戒叫木母,属木;
(3)沙和尚叫黄婆,黄乃土色也,属土;
(4)唐僧叫赤子,赤乃红色火也,属火;
(5)龙从云游水,小白龙必然属水。
不仅如此,吴承恩还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融入取经团队的人际关系,这里我们也浅谈一下。我们现已知:孙悟空属金,猪八戒属木,沙和尚属土,唐僧属火,小白龙属水。那么,根据五行相克原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我们就会在原文里看到以下这些有趣的现象。
(1)孙悟空克猪八戒。孙悟空经常戏弄猪八戒:取经高老庄一站,孙悟空收猪八戒时就假变高翠兰调戏他;取经平顶山一站,孙悟空捉弄猪八戒巡山,变成啄木鸟把猪八戒的鼻子给啄出血来;取经乌鸡国一站,还骗猪八戒背死尸……
(2)猪八戒克沙和尚。猪八戒惹不起孙悟空就没少拿沙和尚出气:取经宝象国一站,围剿奎木狼时,猪八戒临阵脱逃,把沙和尚给卖了;后面,还有很多次猪八戒都争着抢沙和尚的功劳,老是让沙和尚看行李,怼起沙和尚来更是不留口德。
(3)沙和尚克小白龙。沙和尚是老三,也只能欺负小白龙了:理论是这样的,但由于沙和尚戏份较少,为人又比较明白事理,所以很少欺负小白龙。
(4)小白龙克唐僧。唐僧骑着小白龙出过几次大事:两次被强盗打劫;小白龙带着唐僧闯了四圣的深山老林;当唐僧跌落通天河时,小白龙不救……这些都是小白龙搞的鬼。除取经宝象国一站外,唐僧每次遇到危险时,小白龙都没有现身人形解救过唐僧,几乎每次都任由唐僧被妖怪抓走。
(5)唐僧克孙悟空。这个就不用多数了:孙悟空几次被唐僧赶走;观音还传授唐僧的一篇《紧箍咒》,让唐僧用嘴就能攻击孙悟空……
说完五行相克原理,我们再说说五行相生原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生在取经团队人际关系中可以理解为谁依靠谁,所以转化过来就是:
(1)小白龙依靠孙悟空。比如取经宝象国一站,取经团队几乎分崩离析,小白龙给猪八戒下达任务指标是请孙悟空回来。
(2)猪八戒依靠小白龙。还是取经宝象国一站,为什么猪八戒会去马厩找小白龙?因为猪八戒知道小白龙是观音塞进取经团队的,小白龙的指示就代表着观音的指示。
(3)唐僧依靠猪八戒。唐僧早就看不惯孙悟空了,猪八戒的加入才让唐僧跩起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打白骨精事件,唐僧联合猪八戒赶走了孙悟空。
(4)沙和尚依靠唐僧。取经号山一站,唐僧被掳走,猪八戒说散伙,孙悟空第一次附和猪八戒,结果沙和尚不干了,非要逼着孙悟空和猪八戒去救唐僧。
(5)孙悟空依靠沙和尚。这个也有诸多体现:还是取经号山一站,沙和尚就提点了孙悟空三次,第一次孙悟空与红孩儿首次斗法,沙和尚告诉孙悟空要以水攻之;第二次孙悟空假变牛魔王调戏红孩儿,沙和尚提醒孙悟空作死会害了唐僧;第三次是孙悟空败北,也是沙和尚劝服孙悟空去请观音来收红孩儿的妖兽联盟。
取经团队五行相生相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剩下的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们从五行的角度说一说,取经的目的是什么?取经的目的是和睦五行。《西游记》第61回有诗句为证:“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同样地,如果取经团队对应五行并且符合五行相生相克,那么推而广之,其他的神仙妖怪也一样,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所以大家不妨想想,如果连神仙妖怪自身都符合五行的相生相克,那么他们修炼的仙术能脱离五行吗?大概率是不能的!从盘古退兵回天柱山开始,西游世界就出现了最早的仙术,一直到后来的取经时期,人类才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五行理论并运用于仙术中。由于例子太多,我们就列举几个经典的。
(1)《西游记》第2回,孙悟空的修行口诀就是“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2)《西游记》第7回,如来用五行山压住孙悟空,原文写道:“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3)《西游记》第41回,红孩儿三昧真火使用到的五辆小推车,原文写道:“只见那小妖将车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着五个看着,五个进去通报。”
说到这里,我们甚至可以说:《西游记》中几乎所有的仙术都可以叫五行之法。你想为什么会出现“某神仙妖怪属什么”的说法呢?比如为什么孙悟空要属金,他属水不行吗?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金木水火土就像考试的五门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修行的水平就像是各门科目的成绩。学霸肯定是各科满分,但是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科现象。于是就出现了不同属性的神仙、妖怪。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水德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一听名字就知道他们严重偏科。
存在偏科,就肯定有同学想要改善自己的偏科现象,所以就要在别的科目上发力。这时候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理论就用得上了。利用语文好这个优势可以提高一下英语成绩,毕竟都是语言类学科;利用英语语法、句式强的优势来帮助理解数学的公式;再利用数学的理解加深对物理的理解,毕竟数学是物理的学习工具;然后再利用宏观的物理学习微观的化学,毕竟理化不分家;最后再把化学和语文联系到一块,这样学霸就诞生了。
在西游世界,像老君、观音、如来等一些大佬都是各科全部发展得比较好且比较均衡的神仙,即便大家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老君擅长用火,观音擅长用水,如来擅长用金,并不代表他们其他学科就很弱。这就好比您,也是一个学霸,您各科都好,但您总有一科最喜欢的吧!您最喜欢的那科您肯定也更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那一科的学习心得。这些大佬也一样,你喜欢用水,我喜欢用火。
仙术的修行就是从金过渡到水,从水过渡到木……一个个递进,最终实现攒簇五行。但也要切记,五行相克。同时修行两种相互矛盾的法术,势必会导致走火入魔,万劫不复,所以在实战中,五行相克就成了仙家斗法的常用套路。
《西游记》第26回,观音救人参果树时还提道:“那个水不许犯五行之器,须用玉瓢舀出,扶起树来,从头浇下,自然根皮相合,叶长芽生,枝青果出。”除了五行之法,还存在五行之器,五行之器对应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神兵法宝了。五行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分为五行之法和五行之器。简单点理解就是魔法攻击和物理攻击。
那是不是掌握五行就天下无敌了呢?仙术修行的终点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老君、观音、如来这些人是否达到了仙术修行的终点了呢?《西游记》第6回,老君介绍自己的法宝金钢琢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金钢琢能变化,能套取神兵法宝,就连水火都能套走。抛开金钢琢的克星——老君自己的那把芭蕉扇不说,金钢琢确实被众多西游迷一度认为是最厉害的法宝。金钢琢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因为它可以套取任何五行之物,用来对付任何修炼五行之人。
我们再做一个设想:如果有一个人的修为超出了五行会怎么样呢?《西游记》第77回,孙悟空是这样说唐僧的:“若不为唐僧是个凡体,我三人不管怎的,也驾云弄风走了。只为唐僧未超三界外,见在五行中,一身都是父母浊骨,所以不得升驾,难逃。”这里孙悟空的言下之意是:修行仙术就是为了掌握五行,终极目的更是为了超出五行。那么真有这样的人吗?
《西游记》第3回,孙悟空这样对十殿阎王说:“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孙悟空说自己修为超出了五行,当然这是孙悟空当下的自我误判,此时的孙悟空连长生的门还没进呢!
但换一个角度想,孙悟空说得出口,就说明西游世界肯定存在修为超出五行的人。那他们是谁呢?会是我们熟知的老君、观音、如来这些人吗?都不是!第一个是早期西游的盘古大神,太上老祖和菩提祖师也都是他不同西游时期的化名,可惜最后陨灭了。第二个就是后期西游的毗蓝婆菩萨,她隐姓埋名不问世事300多年,潜心钻研仙术成为佛道一体的集大成者,且直至取经时期,放眼整个西游只有毗蓝婆做到了。由于篇幅有限,且这些内容也不是章节重点,我们就不再一一展开了。
最后我们再来做一个汇总:西游的仙术技术的起点是在万物之战时期;自从盘古撤军回天柱山,人类便开启了仙术研究之旅,从五形中衍生出五行理论;而仙术修行的终点是超出五行,即便到了取经时期,五行理论已经很完善了,但活着的神魔除毗蓝婆外,没有人能真正超脱五行,老君能打造金钢琢套取五行之物也才算勉强摸到了超脱五行的大门。那么终点的背后是否还有终点?是否还有比超出五行更高的一层境界,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畅想了。
对于万物之战,人类军团一直在打仗,妖兽联盟一直在西逃,感觉挺热闹,其实在《西游记》中除了寥寥几句诗及一些奇怪的地名,这些内容您根本查不到。通过我们的讲述,您应该已经对西游世界的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了。所以在西游世界中,唐僧取经真的算是一件小事,在诸多历史大事面前,太不值一提了。
《西游记》写了一个小片段,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了一个大历史。
“万物之战”也并未出现在《西游记》里,它的官方叫法是“盘古开辟”,出现在《西游记》第1回里。仅“盘古开辟”四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到盘古的丰功伟绩,看到早期人类创业的艰辛,却看不到战场的杀伐,看不到黄沙下的累累白骨。正应了一句唐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段历史人类为什么要用“开辟”来形容呢?这背后究竟又有哪些惊天的秘密?
“开辟”是毫无疑问的褒义词,开辟之前是无,开辟之后是有。表示新未来的开始,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盘古开辟,就是说盘古给整个人类带来了从未见过的新东西,那么这些新东西是什么呢?
(1)胜利
万物之战的胜利,盘古功不可没。他让人类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这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精神愉悦,是在三族和平相处时期从未体验过的感觉。
(2)新大陆
如果没有的远征讨伐,人类永远都不会想到,天柱山之外还有如此广袤的大陆,是盘古带领人类走出了天柱山。这也为后期西游世界划分为四大部洲奠定了基础。而且有了土地,就等于有了更多的资源;有了更多的资源,就意味着可以繁衍更多的人口。生存空间的扩张,必然带来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同样也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这就是一个循环。
(3)国家
《西游记》第68回,唐僧给朱紫国王介绍中华大地,对盘古只字未提,他说,“贫僧那里:三皇治世,五帝分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
在万物之战人类退兵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类被新大陆的景色所吸引,他们不愿返回天柱山,而是选择留在当地定居。唐僧取经时期,一路上的那些西方小国,它们的来历很多都源于此。几万年之后,虽然当地的百姓都是当年战士们的后裔,但是他们早已淡忘了祖先们的故事,即便是东方大唐国的后裔,也都遗忘了盘古所做的一切。
(4)语言
《圣经·旧约》记载,人类之间本来只有一种语言,天下兄弟是一家。兄弟们联合起来兴建通往天堂的高塔,眼瞅着就要大功告成,上帝为了维持天堂的房价决定阻挠人类的计划,就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因为没法沟通,最亲的兄弟全都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通天塔的计划失败,人类从此流浪各方。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来试着回答西游世界中语言的问题。
《西游记》第1回就说,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这句话是记录几万年后花果山猴群出现时的现状。同样这也侧面说明,早期三族的语言是不互通的。如果语言不通,兽禽两族是如何成立妖兽联盟的呢?又是如何沟通的呢?人类又是如何挑拨他们的关系的呢?奇怪的是,既然“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可当孙悟空进入水帘洞时,水帘洞里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两行大字,群猴却都认识。这是人类的语言,如何解释这其中的矛盾呢?
《西游记》第88回,取经团队来到玉华州,这是天竺国的外郡,唐僧这样评价:“人言西域诸番,更不曾到此。细观此景,与我大唐何异!所为极乐世界,诚此之谓也。”从东到西,从大唐到天竺,这里的方方面面都与大唐没什么两样,风俗一致,物价一致,穿着一致,语言也一致。取经团队一路西行从来没有碰到过语言隔阂。
所以我们认为,最早三族之间的语言本来是一样的,用的就是人类的语言,后来走兽和飞禽才发展出各自的语言。在花果山群猴中,虽然大多数猴子一出生就学的是猴类的语言,但猴群中也一定有通晓人类语言的长者在教授群猴人类语言,比如那四只老猴子。所以万物之战时期的三族也一样,只不过战争爆发了,三族的族群长者不再教授人类语言,这才使三族产生语言隔阂。而在盘古西进和退兵的过程中,语言又再次统一。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花果山,以及取经时期的诸多西方小国等这些非中华大地,也说华夏语言的原因。
(5)农耕
盘古回到天柱山后,除了研究五行仙术和长生之法,还开发了农耕技术。从群众中来,就要回到群众中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修仙,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向往长生,但每一个人都需要吃饭,从此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人类从战士转变成农民,不是身份的退步,而是生存的需要。西游世界一定经历过农耕时代,而在几万年后的西游世界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猪八戒的九齿钉钯,《西游记》第19回,猪八戒介绍道:
此是锻炼神冰铁,
磨琢成工光皎洁。
老君自己动钤锤,
荧惑亲身添炭屑。
五方五帝用心机,
六丁六甲费周折。
造成九齿玉垂牙,
铸就双环金坠叶。
身妆六曜排五星,
体按四时依八节。
短长上下定乾坤,
左右阴阳分日月。
六爻神将按天条,
八卦星辰依斗列。
名为上宝逊金钯,
进与玉皇镇丹阙。
九齿钉钯是老君打造的,实打实的神兵利器,甚至比孙悟空的金箍棒更胜一筹。后文,黄狮精抢了取经兄弟的神兵,开的不是金箍棒大会,而是钉钯会。在《西游记》第32回,银角是这样评价猪八戒的九齿钉钯的:“你会使这钯,一定是在人家园圃中筑地,把他这钯偷将来也。”
同样的吐槽还出现在《西游记》第49回,金鱼精说道:“你会使钯,想是雇在那里种园,把他钉钯拐将来也。”猪八戒降妖除魔的神兵利器被多次吐槽为种地的农具。还有沙和尚的降妖宝杖也被吐槽过像擀面杖,面是小麦做的,这背后也代表着农业!
您说老君打造的神兵利器,为什么那么像农具呢?从头到尾透露着一股乡土气息,他就不怕人笑话吗?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君打造九齿钉钯的时候,西游世界仍处于农耕时代,这是时代的象征。等到取经时期,原本的九齿钉钯才从农具升级成后来的兵器。
人类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有人在修行,有人在种地,有人在生育……而盘古需要更多的时间研究五行仙术和长生之法,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把管理人类发展的重任交给了三大长老。这三位长老和盘古一样,也是早期人类,最后也将功成名就,载入西游史册。那么他们是谁呢?又为人类的后续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最后一点,我们从妖兽联盟的角度来谈:人类退兵,怀孕的彩凤最终得以在青龙山上顺利分娩,西游世界的第一批龙诞生了。西游世界出场的龙众多,为了区分,我们把在青龙山上诞生的第一批龙族称为祖龙。他们是麒麟与彩凤杂交出来的后裔,而彩凤和凤凰同宗同源,所以祖龙也可以说是麒麟和凤凰的后裔。这里之所以叫青龙山,原因有二:一是祖龙诞生时龙身为青色;二是“青”有长青的含义,寓意龙族能在这里发扬光大。
或许大家不明白,无论麒麟还是凤凰,他们作为妖兽联盟的首领,怎么会低贱地到处去和别的物种杂交呢?这是不符合作为“王”的准则的。原因说出来您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战争时期,哪有那么多原则准义!如果在保持尊严和灭族之间二选一,谁轻谁重?当然,我们也能在原文当中找到证据。
《西游记》第6回,孙悟空和二郎神变化斗法,原文提到了一种鸟的历史,他叫花鸨。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
花鸨在西游中是一种至贱至淫的鸟,在飞禽一族中名声最臭,但是作为飞禽一族的首领凤凰却愿意和他交配。而且您看原文的描述,是“花鸨不拘和凤凰交配”,什么意思?这是赤裸裸地在抬高花鸨,贬低凤凰。为什么凤凰会被吴承恩如此贬低呢?因为此时凤凰交配的对象不止花鸨,已经是来者不拒了。而这样的乱象,在飞禽一族中也不只凤凰,上至凤凰,下至麻雀。而凤凰这样自降身份,就是为了寻求更强大的新物种。
《西游记》第77回,还是如来的那段话,“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其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我们要明白两条原则:
第一,《西游记》原文中的旁白是不可能说谎的,因为这是西游世界的客观事实,代表的是吴承恩的设定。
第二,《西游记》原文中的对白是有可能说谎的,上至神仙下至凡人,因为每个人说的话立场不同,目的也不同。
基于这个原则,我们再来审视如来的话:如来说孔雀大明王和大鹏鸟是凤凰得交合之气所生,不知道您发现什么问题没有,根据吴承恩对西游世界的设定,天柱山因交合之气产下万物生灵,那么凤凰怎么会因得交合之气产下孔雀和大鹏呢?这不是已经违背万物阴阳交合的设定了吗?再退一步说,就算凤凰很特殊能得交合之气产子,那也应该产下小凤凰才对,也不可能会产其他的物种呀!所以凤凰产下孔雀和大鹏只能像《西游记》第6回原文旁白说的那样,不是凤凰得交合之气产子,而是凤凰胡乱群交产子。
那么孔雀和大鹏是凤凰和什么物种杂交所生呢?如来为什么只提凤凰却对另一方只字不提?如来不说,肯定是有原因的:要知道孔雀大明王在佛教被尊封为佛母西方孔雀大明王菩萨,名义上还是如来的母亲;而大鹏鸟是孔雀大明王的亲弟弟,名义上是如来的舅舅。这两者在如来眼里都是妖怪畜生,如来是真不想认这门亲戚,孙悟空让如来承认这门亲是花了不少功夫的。更何况,搞不好这莫名的如来“祖父”真是至贱至淫的花鸨怎么办?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坑了吗!
再说,孔雀大明王一出生就吃人,然后一路吃人都没停下过,也不知道吃了多少人,最后还吃到了如来那里。大鹏鸟吃得更多,取经前的500年,也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不久,大鹏鸟把整个狮驼国给吃光了,狮驼王就是在那时候死的。无论孔雀大明王还是大鹏鸟,吃人是刻在基因里的,而这样的基因却来自凤凰。因为凤凰痛恨人类,万物之战时,凤凰就已经是吃人无数了,这才把吃人的基因传承给了孔雀和大鹏。
妖兽联盟杂交出来的所有怪物都是为了对抗人类军团,他们刻在骨子里的技能就是吃人。孔雀大明王和大鹏鸟吃人,獬豸和金毛犼也吃人,奎木狼吃人,在青龙山上诞生的第一批祖龙更是吃人。而现在这些祖龙还处于幼龙阶段,那么等他们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不久的将来,一场血雨腥风的序幕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