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万物之战的起因

群猴需要猴王,是因为他们的地盘不够了。我们设想一下,早期人类和上古妖兽会不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呢?地盘是西游世界里各方掠夺的一项重要资源。而当人类遇到某一块地盘时,又必然会产生一个东西——地名。地名不是无缘无故得来的,所有地名背后,肯定都有一个原因,甚至有一段故事。通过西游地名,我们真的可以找到一条探索西游世界的密道。

(1)地名不是从来就有,肯定得有人起,那么是谁起的?

(2)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起?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么起的呢?

(3)这些地名真的一直这么叫吗?中途有没有修改过呢?

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西游记》的一些地名:比如黑熊精住的山叫黑风山,黄风怪住的山叫黄风岭,蜘蛛精住的山叫盘丝岭,铁扇公主看的山叫火焰山……一些地名的因果原文都有交代,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即便没有交代,我们也能猜出一二。

但是有些地名就不那么明白了,比如小白龙所在的蛇盘山,这里是不是曾经有条蛇呢?那这条蛇去哪儿了?宝象国为什么要叫宝象呢?他们国家的象在哪儿呢?乌鸡国为什么要取名乌鸡呢?这名字多难听呀!还有黑水河的水是不是真的是黑的,如果是黑的,又是谁染的?又比如青龙山上为什么住着一群牛,却没有一条龙,说好的青龙在哪儿呢?还有灵山后崖的化龙池真的可以化龙吗?它是怎么来的呢?

通过上面这几个地名,我们不难发现:《西游记》中提到的绝大多数地名,都和动物有关。确切地说是和走兽飞禽两族有关。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所有以动物命名的地方,人类和上古妖兽之间肯定发生过故事。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才导致宝象国的宝象不见了,乌鸡国的乌鸡不见了,青龙山的青龙不见了,黑水河的河水变黑了……

这些地名,都是早期人类与上古妖兽的战争遗留到现今西游世界的历史烙印。几万年后的今天,唐僧西天取经,从东土大唐前往西方天竺,让我们发现了这些地名。而几万年前,这或许是上古妖兽离开天柱山的西逃之旅。如果想要了解上古妖兽详细的西逃情况,那就得摊开取经路线图,逐一研究每一个取经站点的地名由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还原出上古妖兽的西逃过程,给这场大战画上最完美的句号。

很庆幸,我们找到了这些地名,由东向西排序依次是:天柱山、蛇盘山鹰愁涧、黑风山、黄风岭、流沙河、万寿山、白虎岭、宝象国、乌鸡国、枯松涧、黑水河、落凤坡、麒麟山、盘丝岭、狮驼岭、隐雾山、凤仙郡、豹头山、竹节山、青龙山。

解决了地名的问题,我们就算找到了当年战争的影子了。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早期人类和走兽飞禽究竟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非要靠战争来解决呢?现实世界中,根据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人类崇拜自然,持续上百万年。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人类靠铁器改变自然,为时一万年。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征服自然,开始至今约三百年。

第四阶段:生态文明,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的西游世界史,也会按照相似的逻辑来描述西游世界的变迁。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靠渔猎为生,渔猎就是捕鱼狩猎。早期人类要靠吃走兽、飞禽为生,反过来讲走兽、飞禽也可以靠吃早期的人类为生,当天柱山资源越发有限越发匮乏时,人类和动物的矛盾就是你死我活的问题。

我们知道,西游世界最终会由人类统治,那么走兽飞禽要如何在人类统治的西游世界存活下来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想象,唐僧取经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只狗妖,不过却有三条仙狗:

(1)二郎神身边的细犬(在《西游记》里并没有说是哮天犬);

(2)天庭二十八宿中的娄金狗;

(3)在玉帝披香殿里吃面山的哈巴狗儿。

西游记世界同样也没有马妖,出场的马仙有:地府的马面,二十八宿的星日马,加上天马,这些都可以说是神仙一派。

为什么这些动物没有沦为妖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已经被人类驯服了,为人类服务,或者是人类的盘中餐。唯一的例外的是牛,西方的牛妖特别多。或许吴承恩也知道印度有崇拜牛的传统,而在东方牛和马一样都是牲畜,所以西方才会出现大量的牛妖。《西游记》正反映了一个现实:人类对妖兽的驯化,被驯化成了家畜,可以鸡犬升仙。没有被驯化的就是野兽,就是妖怪。

《西游记》第4回,两个独角鬼王给孙悟空进献时,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禄,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犬马之劳,对人类是褒义词,但对动物来就是赤裸裸的背叛了,活着就是要在强者面前交出尊严。

当然,有被驯服的,就有没被驯服的。我们能在几万年后群猴的身上看到早期人类的影子,也一样能在几万年后的西游现状感受到妖兽的不满。就在“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这段时间里,西游世界发生过很多“吃”的乱象,大家为了掠夺资源,谁都有可能被吃掉。

乱象1:妖吃人。

且不说取经一路遇到的诸多妖怪都吃人,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妖时都是名副其实的吃人专业户。

《西游记》第27回,孙悟空告诉唐僧:以前自己在花果山为妖时,就是靠吃人为生的。

《西游记》第86回,孙悟空一眼就识破豹子精变成的假人头:因为自己在花果山没少把真人头当皮球踢,积累了经验,所以一试便知真假。

《西游记》第8回,猪八戒告诉观音:自己在福陵山也是靠吃人为生。

《西游记》第38回,在猪八戒眼里,乌鸡国王的身体不算宝贝,不过是一顿肉。

《西游记》第8回,沙和尚更夸张,他告诉观音自己吃人无数,吃了多少自己都记不清了。

当然最夸张的莫过于大鹏鸟了,《西游记》第74回,小钻风说,他把一个狮驼国的人都吃了,活脱脱把一个人类的国度变成了现在的万妖国。

乱象2:人吃妖。

《西游记》第90回,取经玉华州一站,玉华王父子四人和玉华州官吏就分吃了狻猊、抟象、白泽、伏狸、猱狮、雪狮六只狮子精。

《西游记》第92回,取经金平府一站,金平府官员也分吃了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三只犀牛精。

乱象3:人吃人。

取经期间,唐僧两次碰到强盗打劫。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孙悟空的保护,身无分文的唐僧拿不出钱,强盗会留下唐僧什么?最值钱的不就是唐僧那一身肉吗?白白胖胖的,妖怪垂涎,山大王就不垂涎吗?

而真正发生人吃人乱象的是在《西游记》第87回的凤仙郡,那里闹了三年干旱,当地人把儿子免费送人,女儿随意贱卖,三停饿死两停人,还有一停在吃人。

乱象4:妖吃妖。

取经期间,孙悟空分别被青狮精、蟒蛇精主动吃过,设想妖怪之间发生战争,一方把另一方吃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西游记》第58回,沙和尚在花果山打死一个小猴精,而这个小猴精立马被送入花果山后厨,去毛剥皮,分尸煎炒。

在西游世界,无论是人类还是妖怪,都可能会吃掉异类甚至是吃掉同类。所以为了抢夺资源,早期人类和上古妖兽之间爆发战争,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即便几万年后,人类主宰了西游世界,依旧出现了这么多“吃”的乱象,这足以说明,早期人类在征服上古妖兽后,人类之间也一定会爆发内部战争,同样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yn80RVd6SVSBHWvJY07Lznt8/Z2epCAquf02zAJUwXTW8cMbUNrAKRCWNpEJJJ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