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悍如项羽,面对韩信的锋芒,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他急忙派遣使者武涉游说韩信自立。
武涉为韩信分析道:“刘邦这个无信无义的小人,想吞并天下之心已经昭然若揭。现在的形势,您跟汉王则汉王胜,您随项王则项王胜。您若自立,则天下三分。如果项王不在了,刘邦留您何用!您就危险了。”
韩信道:“我跟随项王之时,不过当一个小小的执戟郎中,我的计策他从来不屑一顾。所以,我才投靠汉王。汉王拜我大将军,给我数万大军,对我解衣推食,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请阁下替我多谢项王的好意!”武涉摇头叹息而去。
谋士蒯通着急了,他对韩信道:“您已经到了功劳太大,无法赏赐的地步了!您的军事才能又是天下第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您现在只有争夺天下,才是唯一的活路啊!”
韩信正色道:“天下战乱多年,多少儿郎战死沙场,无数黎民百姓惨死战乱。先生,您可知道若是三方争霸,纷争不休,这天下还要死多少人吗?韩信宁愿将来死于非命,也不忍以一人之野心祸乱天下!”
蒯通仿佛失去了浑身力气,冲着韩信躬身一拜,黯然离去。
韩信派使者请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刘邦勉强同意后,招韩信大军前来助战。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和项羽,秦末最伟大的两位军事家,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面较量。韩信指挥40万汉军与项羽的10万楚军进行生死大战。
项羽一声怒吼,率领10万百战老卒,冲向韩信的军阵。
韩信望着冲锋在最前方的项羽,轻声道:“项王,不知你是否后悔当初不重用韩信!今日,就让我这个执戟郎中,终结你不败的神话。”
40万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以一路抵挡项羽的锋芒,左右两路分别攻打项羽的中军与后军。汉军将士难敌项羽勇武,不断被打散。溃败汉兵在韩信的指挥下,渐渐汇合到汉军的左军与右军。
当项羽即将击败韩信的前军时,他发现自己的中军与后军快被全部围歼了!无奈之下,项羽下令撤回大营。当天晚上,项羽率军突围。最终他身死乌江。
战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
韩信回到故乡淮阴后,拜访当年赠饭给自己的老大娘,奉上黄金千两,供养老大娘全家。韩信似乎颇有点恶趣味,也喊来那位亭长,只给他一百钱,调侃道:“你以后再做好事,要有始有终啊!”亭长满脸尴尬,谢恩而去。
至于当年那位令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屠夫,被士兵押来,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大呼大王饶命。韩信扶起他,笑道:“好了好了,过去就过去了。”
韩信不仅没有杀这位屠夫,还封他为中尉。韩信对手下解释道:“他是一位壮士啊!当年他辱我时,难道我不想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增加我的名声。所以,我忍了下来,才有今天的成就啊!”(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刘邦建汉称帝后,他对大臣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他一直担忧韩信起兵造反。陈平献计,假装巡游楚国边境,当韩信觐见时,一举将韩信拿下。刘邦立即采纳。
当韩信拜见刘邦时,他被两位武士按倒在地,他抬头看着刘邦,道:“果然是飞鸟尽,良弓藏啊!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天下既然平定了,我应该被烹杀!
刘邦面色一变,似乎想起与韩信携手纵横天下的往事。刘邦挥手,让武士放开韩信,他扶起韩信,道:“有人状告你谋反!你不能留在楚国了,随我回长安城当淮阴侯吧!”韩信长叹一声,道:“谢陛下不杀之恩。”
韩信到长安后,深知刘邦忌惮自己的才干,托病不朝,整日宅在淮阴侯府。又过了一年半载。一日,大汉相国萧何来访,他对韩信道:“陛下在外平定了叛乱,长乐宫正在庆祝。你虽然生病了,最好还是去一下!”
韩信面无表情地看着萧何,淡淡道:“若没有萧相国,不可能有韩信的今天。我心甘情愿为相国赴汤蹈火。”
韩信朝萧何躬身一拜,孤身一人,广袖飘飘,走出淮阴侯府。萧何双目湿润,冲着韩信渐渐远去的背影拱手一拜。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吕后联合萧何,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这便是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
韩信死后,后人尊称他为大汉战神,一代兵仙。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韩信从一个受胯下之辱的小人物,将“王侯将相”,全部做了一遍——齐王、楚王,淮阴侯,大汉大将军,赵国国相。
韩信没有加入起义军之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但是他一边顽强面对生存的压力,一边苦读兵书,等待时机。艰苦的生活,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韩信加入楚军的三年,从最基层的普通士卒干起,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虽然只混到一个执戟郎,但是他的军事理论与残酷的战争相结合后,谋略见识一日千里。
后来,他投靠汉军,凭着自己的志向、才能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得到夏侯婴、萧何、刘邦这三位贵人的欣赏,一飞冲天,担任三军统帅。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始,先后攻灭了魏、代、赵、燕、齐、楚六国,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他的军事成就,来源于他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用兵的军事方略。
他被封齐王之后,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也为了天下百姓早日安居乐业,毅然放弃了争夺天下的机会。他功成名就之后,对昔日照顾自己的人给予厚报,对侮辱自己的人给予宽容,向世人展现了博大的胸襟。
虽然他最终不幸死于非命,却丝毫无损世人对他的评价——“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国士无双者,淮阴侯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