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刘邦带人到汉中后,以三郡之地,励精图治,仁厚待士,终于得到一代战神韩信的忠心辅佐。

韩信派人假装维修栈道,暗里却从陈仓小道进军,一举拿下关中大部分地盘,与守将章邯对峙。这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此时,因为不满项羽分封,齐地田荣也打出旗号,反对项羽。项羽得知消息后,打算先征刘邦,再灭田荣。

如果项羽趁着刘邦在关中立足未稳,与章邯里应外合,则天下事未可知。

韩王此时还在项羽军中,张良自然也在。他忽悠项羽:“楚怀王曾说,先入关者封关中王。刘邦只是为了夺回关中之地,并无胆量与霸王争天下。齐地的田荣已经与赵国勾结在一起,合兵一处攻打楚国。这才是心腹大患。”项羽竟然信了,领兵向北攻打齐地。

接下来,项羽突然杀了韩王。史书并未说是因为什么。

张良复国的梦想破灭了,一怒之下,逃亡到关中,投奔刘邦。

刘邦见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子房先生来了,大喜之下,封张良为成信侯。正式拜张良为军中谋主。刘邦春风得意,联络了5个诸侯,联军56万,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项羽不愧为一代战神,得知消息后,只率三万骑兵,星夜赶回。

中国历史上又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彭城之战爆发了。结果是五十六万联军伤亡过半,刘邦丢下父母妻儿,带着张良等几十人仓皇逃跑。诸侯们重新投入项羽的怀抱。

刘邦一行人终于逃到下邑城。刘邦长松一口气,下了战马,靠在马鞍上,道:“函谷关以东的全部地盘,我都不要了,你们看谁能击败项羽,我把地盘分给他们。”刘邦虽然说的是“你们”,目光却看向张良。

张良缓缓眯着双眼,脑海中回想起天下大势,片刻后,他开口道:“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我们这次攻打彭城,他却并未救援,必然与项羽产生隔阂。彭越是世之虎将,项羽分封天下却遗漏了他;田荣起兵时,也曾联络他。这两个人都可以利用。汉王麾下众将,韩信最具将才。大王若能用好这三人,必能打败项羽!”

刘邦对张良的奇谋赞叹不已,他立即安排人联络英布、彭越,并派遣韩信攻打那些反复的诸侯。

这便是被后人称道不已的“下邑之谋”。张良的此番谋划,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反楚同盟。从此之后,楚国便在战略上处于包围之中,处处被动。汉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刘邦为了给韩信、彭越等人提供削弱楚国的机会,毅然正面硬扛项羽。刘邦被项羽压制在荥阳,动弹不得。谋士郦食其向刘邦献策,道:“刻些绶玺,分封六国王室的后人为王,六国遗民会对您感恩戴德。大王就可以称霸天下,哪怕是项羽也只能向您乖乖称臣。”

刘邦一听,刻点印绶,就可以称霸天下,大喜之下,立即催促郦食其赶快安排人办理并出使四方。

在刘邦吃饭的时候,外出办事的张良返回刘邦帅帐,正打算向刘邦汇报一下工作。刘邦放下筷子,道:“子房,吃了吗?快过来,有人告诉我一个削弱楚国势力的计策。你来帮我分析一下。”

刘邦便将郦食其的计策告诉张良。

张良摇头,反问刘邦:“是谁为大王出这主意?这样做,我们就完了!”刘邦嘴里塞着饭,含糊不清道:“为什么?”

张良拿起一根筷子,侃侃而谈:“天下游子背井离乡,告别妻儿老小,追随汉王,只是为了汉王得到天下后,能有一块小小的封地。您将土地全部分给六国王室之后,那么谁还愿意跟随您?六国复立,谋臣武将们各回家乡追随自己的君主,您还靠谁来打天下?现在楚强汉弱,如果他们依附项羽呢?”

听着张良鞭辟入里的分析,刘邦一口将饭喷出来,怒吼道:“郦食其这老腐儒,差点儿坑死我!”他派人立刻销毁刻好的六国印玺。

张良的这次经典谋划,阻止了刘邦做出错误的决定,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张良不仅明白天下大势,也洞察了天下人的心愿,他理解欺软怕硬是人性的一种,既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之智。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刘邦与项羽连番大战,双方已经疲惫不堪,于是相约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

楚军撤退后,张良与另一位谋士陈平,共同向刘邦进谏,道:“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三分之二的天下了,项羽腹背受敌,久战兵疲,粮草不济,正是消灭他的最后时机。否则,项羽重整旗鼓,必为心腹大患,我们应立刻追击项羽。”

刘邦恍然大悟,下令韩信、彭越与自己共同进军,亲自率领大军追击项羽。楚军将士看到刘邦那么不讲信用,全军怒火冲天,反戈一击,将汉军击败。刘邦灰头土脸地逃回大帐,他郁闷道:“韩信、彭越这两个家伙,为何没有来帮我!”

张良献计刘邦,道:“韩信、彭越之所以没有来相助,是因为他们虽然被封王了,但是疆界却没有确定啊。一定是这个原因!只要汉王您划分地盘给他们,这两个人一定会带兵过来。否则,局势就难以预料了。”

陈平也在旁边帮腔道:“子房兄言之有理,请汉王采纳。”刘邦下令,立刻划分两块不小的地盘给韩信、彭越。这两个人接到刘邦通知后,果然兴冲冲地合围项羽。楚霸王项羽寡不敌众,被逼在乌江自刎。刘邦终于消灭了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世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张良深通此理,所以再次谋划成功。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国称帝,立国号为汉。他非常感激张良,对张良道:“子房先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请随意选择原齐国的三万户为食邑。”

当时天下久经战乱,民生凋敝,三万户是巨大数目。因为一般侯爵只封千户。张良坚决不要,连忙推辞,道:“三万户太多了!把留县万户封给我就行了。”

张良为何选择小小的留县呢?因为刘邦与张良便是在此处第一次相遇。他委婉地提醒刘邦:别忘记了我们之间的情谊啊。刘邦自然深受感动。

这便是高水平的选择,受封赏时也不忘记培养一下与皇帝的感情。

大汉建立后,刘邦多次发现功勋武将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他又按照习惯,有问题,找子房。

张良神神秘秘道:“陛下,也不是什么大事。将军们打算造反呢。”刘邦当然不信了,知道张良在唬他,问道:“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他们吃饱了撑的,何苦造反?”

张良道:“陛下啊,您打下天下便是靠这些功勋武将。现在您身为天子,封赏的是自己喜欢的将军,又杀了几个不喜欢的。现在朝廷正统计战功,天下土地有限,不可能全部封赏。他们害怕你不封地盘给他们,又怕你借过去的仇恨杀了他们,所以还不如造反划算。”

刘邦倒吸一口凉气,问道:“子房,我该怎么办?”

张良笑了,仿佛也想起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张良问道:“陛下,你最恨的将军是谁?”

刘邦道:“众所周知,我最恨的便是雍齿这家伙。他多次背叛我!”

张良笑道:“陛下,那就对了。今天就封雍齿为侯!”

刘邦一想也对:我封雍齿为侯,功勋武将们还担心什么?刘邦当天便大宴群臣,封雍齿为侯。群臣们议论纷纷:陛下连雍齿这家伙都封侯了,咱们还担心什么?

大汉开国第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便被张良一条计策轻松化解。封一位仇人便可安抚众人,这一招,后世政治家经常效仿。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张良深通此理。

张良跟随刘邦到长安后,立即请了病假。他今天说自己感冒发烧,明天说自己腰酸腿疼,后天又浑身无力。总之,什么军政职务,张良都无力担任了。有趣的是,张良在长安“重病”十几年才去世。

大汉初立,在刘邦剪灭韩信、彭越等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以身患重病、头脑不清醒为由,拒绝参与。

直到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年过六旬的刘邦不顾年老体衰,亲征英布。垂垂老矣的张良真的在重病中了,他强行站起来,令家仆抬着自己,去送刘邦。

在风沙狂舞中,军旗猎猎下,张良为刘邦献了一生中最后一条计策,道:“陛下,老臣抱病在身,不能再随陛下出征了。陛下啊,楚人剽悍,不要与他们争夺一时的胜负!”

刘邦凝视着满头花白头发、满脸皱纹的张良,长叹一声。

张良睁着昏花的老眼,盯着刘邦,哽咽道:“请陛下令太子为将,带着关中诸将去平叛吧!”意思是,陛下您已经老了,别折腾了。

刘邦拍着张良干瘪枯瘦的肩膀,道:“子房啊!你虽然有病在身,哪怕你躺在床上,也要替我看护太子啊。”意思是,我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儿子啊。

半年后,汉高祖刘邦病故。高后二年(前186年),张良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张良去世后,世人称他为大汉谋圣,一代帝师。

小贴士

良臣不遇明主,犹如千里马不见伯乐,是一种遗憾。青年才俊遇到了胸怀大志的上司,其实是一种缘分,要珍惜,更要全力以赴。须知成就上司的同时也能成就自己,张良的成功折射出的正是这样一种道理。

张良从破家灭国的血海深仇中,以一介布衣,灭秦报仇,奇谋佐汉,身居万户侯。一生韬略功业,流芳百世。这一番丰功伟绩,若不是加入了刘邦的团队,如何实现呢?而刘邦的团队如果缺了张良,他又该历经多少挫败和曲折?他们是彼此成就的。

太史公司马迁对张良的成功有一番精辟的总结:“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意思是,张良一生在军帐中谋划战略,总在无形之中打败强敌。他靠的不是名声与勇武,而是将艰难的事情从容易的方向切入,将大事从小事做起。

圯桥进履之后,那个国破家亡、热血莽撞的逃亡贵族消失了,变成了一位谦卑忍让、胸怀韬略的智者。他明白,做好小事、容易的事,便能办成艰难的大事。在辅佐刘邦期间,他化难为易,利用人性的特点,筹划一个又一个堂堂正正的阳谋,办成一件又一件决定天下命运的大事。

做小事,成大事,与团队和上司彼此成就,这样的人才,从古到今,都是稀缺而金贵的。 rjc0wEoEzF1XIKuYPLoTyQEIxFVhdXyLeLCHHzBN+MXbHiVZAmOZHVcHYY2MQb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