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传统哲学的时间概念及其局限

哲学家们对时间的本质问题曾经进行过许多思考和分析,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各种各样,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以下将选取历史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说明。

像对“存在”概念的分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对时间的本质进行过研究,他追问道:“时间是存在着的事物呢,还是不存在的呢?它的本性是什么呢?”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批评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观点,前者认为“时间就是天球本身”,后者则认为“时间是无所不包的天球的运动” 。他提出,时间既不是运动,也不是天球本身,但是与运动密切相关。如何理解时间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一种数。 应该说,亚里士多德较早思考了时间的本质问题,开启了系统地研究时间概念的先河。

对于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奥古斯丁也曾经极为困惑。不过,他是从思想的角度理解时间问题的。奥古斯丁认为,“将来”和“过去”都不存在,只有“现在”存在。 他说:“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在便是期望。” 虽然奥古斯丁通过论证也否定了“时间是运动”的判断 ,但是,因为拘泥于从思想的伸展角度理解时间 ,他也无法理解时间的本质。

康德认为,感性的直观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感官存在着先天的纯粹形式。时间和空间就是这种纯粹形式。他说:“……时间是先天地被给予的。唯有在时间中,显象的一切现实性才是可能的。这些显象全都可以去掉,但时间自身(作为显象的可能性的普遍条件)却不能被取消。” 按照康德的理解,时间是一般显象的先天形式条件,也是“感性直观的主观条件”,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

和康德相比,黑格尔对时间的理解则是与事物的变化相关的。他说:“时间是那种存在的时候不存在、不存在的时候存在的存在,是被直观的变易。” 在他看来,时间就是否定之否定,是“己外存在的否定性统一” 。不能说一切事物都在时间中产生和消逝,因为时间就是这种表现为流变的“变易”,“就是产生一切并摧毁自己产物的克洛诺斯” 。有限的事物都是具有时间性的,理念和精神则不具有时间性,而是具有永恒性。 由此看来,黑格尔理解的时间和时间性主要是用来描述变化着的存在。只有在时间性的视野中,存在才能发展自身为绝对的理念,最终达到绝对真理。虽然黑格尔把时间理解为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变易”,但是,他仅仅在理念的意义上讨论这种“变易”,并且仅仅把这种“变易”当作精神达到绝对真理的方式,而不是从市民社会中真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这种“变易”及其结果。

费尔巴哈认为,思辨哲学研究的对象因为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所以是虚假的、抽象的。他虽然没有着力探讨时间的本质是什么,但是他十分强调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重要性。他说:“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体的存在形式。只有在空间和时间内的存在才是存在。” 费尔巴哈提出,不能在哲学和事物的本质中否定时间和空间,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个民族,如果由于它的形而上学而排除了时间,将永恒的,亦即抽象的、与时间脱离的存在神圣化,也一定会由于它的政治而排除时间,将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反历史的固定原则神圣化。” 由此,他甚至提出了“空间和时间是实践的第一个标准”的命题。 也就是说,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才是真实的,才是哲学和其他科学所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即使是思维,也要在时空以内存在才是“实际的思维”。 在费尔巴哈看来,思辨哲学使发展脱离时间,是“任意妄为的一件真正杰作”,“没有时间的发展,也就等于不发展的发展” 。费尔巴哈比黑格尔进步的地方在于,他强调哲学要面向在时间和空间里的事物,而不是永恒性的理念。只有研究在时空中的存在,才是获得真理、避免产生反历史的谬论的前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哲学家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经历了逐渐深化的过程。尽管如此,由于受到直观的和形而上学方法的限制,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抽象和空洞的阶段。费尔巴哈虽然力图避免思辨哲学的局限,但是由于他采用直观的方法观察问题,所以也无法深入理解时间概念的社会性内涵。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实践的角度考察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获得了超越传统哲学狭隘视野的新视角,也克服了传统哲学在时间概念理解上的局限性。 lI2zpPnSa4YBGyqBm7FZYQdhZRcifSl9NhKj6SBv8WzKzkXizuvqxtSbbSDwsI4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