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除了农耕生产和家居生活对环境稍有影响外,村域环境基本处于缓慢而不明显的自然演变之中,至20世纪60年代初,自然环境少遭破坏。后来,农业过度开发,林草植被减少,尤其是农药、化肥使用增多,影响土壤和水质,再加上乡村企业兴起,“三废”不达标排放严重,环境保护话题渐被村民关注。
村域环境保护,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开始,遵循上级政策和部署,划定农田保护区,改造烂水田,综合治理农田,修筑水泥沟渠,防止水土流失,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逐步走上生态农业发展轨道;建房先审批,村庄搞规划,改水改厕,农户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减少源面污染。
21世纪后,环境保护加快步伐,持续多年整治河道,构筑块石河岸,洁化、绿化、美化村居。2010年,设有村庄整洁管理工作站。2013—2014年间,拆除双元村、长浜、马家木桥、孙家埭6家生猪规模养殖户猪舍(996平方米)和栅栏区(123平方米)。2014年,针对豆制品厂、蔬菜厂污染漕泾港、墩子浜情况,村干部和党员代表、道德评判团成员多次巡视河道,最后通过协调,三家企业的污水排纳入管;稍后农户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2015年,推行“五水共治”村规民约,建立水环境治理道德评判团,教育引导村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参与治水护水活动,争创“治水美村”,打造“四美漕泾”(水岸整洁环境美、生产发展和谐美、生态文明自然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先后推出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沿河、沿路、沿线环境专人保洁,村庄垃圾桶村民桶长制,村干部河长制,党员路长制,等等。2016年以“四美”(物品堆放整齐美、卫生清洁环境美、花木茂盛绿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和“五好”(组织健全管理好、机制完善措施好、村容整洁环境好、活动多样载体好、家庭参与效果好)为标准,实施庭院美化工程,参与桐乡市“巾帼逐梦 花开桐乡”优美庭院比赛,全村年末村级以上“优美庭院”合格户有530户,占比83.3%,其中,村级以上“优美庭院”示范户260户,占比41%。2019年开始,村域实行“三治积分”办法,制订并实施《农村环境全域秀美“三治积分”管理方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境内逐渐有苗木专业户,至2014年高峰时,境内有专业苗木600多亩。21世纪后,村集体大力开展公共绿化,村民个人开展庭院绿化。2008年,村投资3万多元,建设室外公共休闲绿地500平方米,村主干道路和河道绿化率达10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85%。2012年,再投资50多万元,植树8800棵。2013年7月桐乡市农业经济局开具的《漕泾村绿化情况证明》载:漕泾村主要道路和河道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道路绿化率达97%。境内河道筑有生态护岸,河岸边植草坡和乔木,圩堤种有护岸灌木,河道绿化率达97%,全村森林覆盖率达30.8%,绿化覆盖率达38.9%,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6%。2014年申请创建森林村庄时,总绿化率为82%,平原农区林带林网的网格面积为246.7公顷,乔木树种绿化面积占村庄绿化总面积的比例为75%,乔木片林四个区域共有341亩,义务植树尽责率85%,人均绿地3.5平方米,农户庭院绿化率为90%。
2015年陆家门组一角整改前
2015年陆家门组一角整改后
近二十年来,漕泾村先后获得桐乡市级生态村(2008)、绿化示范村(2008)、“森林村庄”(2009)、省级卫生村(2017)和嘉兴市级人居环境优胜村(2020)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