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之誉,是一个自然资源丰沛,农业资源尤为优越的深乡行政村。
地处江南水乡,地表淡水资源丰沛。据《桐乡市农业志》载:1971—2000年的30年间,平均年降水量为1223.6毫米,降水最少的1978年尚有774.4毫米;年雨日平均为145.3天,雨日最多为1977年,达183天,最少为1971年,仅114天。再有,村域内河浜密布,加上域外西水东来,水源亦较丰富。所以村域内地表淡水全年绝大多数时段充分或正常。据1996年版《桐乡县志》测算:“全县年径流深400—450毫米,年径流量为3.04亿立方米。径流量中有部分渗入地下,平均地表水资源为2.73亿立方米,上游过境客水流入可利用总量为3.8亿立方米,地表泾流水年可利用总量为6.53亿立方米,折算成每平方公里面积为898.0635万立方米。”
村域地下水资源储存量约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主要来源于地下表层间隙里的潜水天然补给,即天落水渗入和灌溉回归水渗入,大约位于地下3—15米,另一来源为深层承压淡水释放水,大约位于地下60米以下,矿化度小于1克/升,未受污染。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限采、禁采、封井等措施制止开采地下水。
村域属于平原,地表土多为黏土,分布广泛,尤其是桑地、高岗等地带,土层较厚。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土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因而具有较好可塑性,是一种优质矿产资源。千年来,农家一直用来打墙建房。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农家挖泥制作土砖土瓦,砖瓦土坯由大队办土窑高温加工后用于建房。20世纪70年代末期,轮窑砖瓦厂大量买泥烧砖,时有“八五砖”“九五砖”“洋瓦”等。21世纪后,政府禁止采挖黏土土制砖瓦,加强了土地资源管理,漕泾村曾获桐乡市土地管理先进集体。
2001年漕泾村八宗地块可采黏土资源调查表
黏土,俗称水稻土,颗粒黏性很大,且颗粒间的距离较近,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很强,其母质为湖积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经过水耕熟化、淹水成田后能形成肥沃的耕作土壤,包括壤质土、黄斑田、小粉墒、黏质土、堆叠泥、青紫泥等多种,以青紫泥为主,但无论哪类哪种,只保持养分、水分通透、耕性适宜、肥料发力,适种物种等方面略有差异而已,均可用来种植水稻等作物。
境内尚有一定比例的潮土,是由河流冲积物或海滨沉积物经人工开垦种植旱作物后发育成旱地的又一类耕作土壤,通透性较好,土层较深,肥力较高,且土壤疏松,易耕作,适宜旱地作物生长,既可以耕种小麦、番薯、豆类等旱粮作物和蔬菜作物,又可培育桑树和其他苗木果树等。1981年6月土地资源调查显示,村域土壤资源基本为青紫泥与夜潮土泥及其两者的混合土壤。
1981年漕泾大队各生产队水田资源分圩登记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1981年漕泾大队各生产队旱地资源分块登记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村域属太湖平原植被片。远古,自然植被遍布,杂草丛生,竹木野长,随旱涝程度而生生灭灭。后人口密度渐高,土地利用率升高,沼泽荒野渐成农田、桑地、旱地、池塘、湖泊,大多“自然植被”被“人工植被”所取代。如20世纪60年代以前,野生的乌桕树和麻栎树(本地人叫麻栗树)众多,但至今几乎不见踪影;苦楝树曾到处自然生长,不知何故突然消失。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人工耕种的农作物几乎遍布地表,如水稻(又有籼、粳、糯三大类)、小麦、大麦、豆类(又有大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等)、油菜、络麻、桑树、甘蔗、瓜果(西瓜、香瓜、桃、李、梨、枣、柿、枇杷、葡萄、猕猴桃等)、蔬菜(青菜、榨菜、大白菜、瘤芥菜、黄芽菜、芹菜、花椰菜、甘蓝菜、菠菜、木耳菜、茄子、洋葱、韭菜、香葱、芫荽、生姜、芋艿、慈姑、菜瓜、冬瓜、黄瓜、荷兰瓜、南瓜、丝瓜、番茄、辣椒、胡萝卜、萝卜、茭白、四季豆、豇豆、白扁豆、刀豆、秋葵等)等,连许多水域都长满了菱、茭、藕、荸荠、慈姑和水草等。紫云英(花草)在20世纪60、70年代大田种植较多。20世纪60—80年代因大力发展畜牧业而大量割草,致使田头、地角、河滩、路旁寸草难生。如今,因为绿色农业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林木扶疏,绿满田畴,连房前屋后、河滩沟边、路旁公园亦多花花草草了,其中,榉树、柳树、香椿、柏树、银杏、香樟、朴树、女贞、冬青、水杉、泡桐、桂树等种植广泛,果树有枣、桃、枇杷、橘子、李子、柿子等,药材主要有杭白菊、杜仲等。
从前,境内有野猪、野兔、野鸡、野狗、野猫、刺猬、黄鼬(黄鼠狼)、松鼠、青蛙、蛤蟆、蛇、曲蟮(蚯蚓)、田鼠、泥鳅、蜻蜓、蝴蝶、麻雀、燕子、黄莺等许多野生动物,家养畜禽主要有猪、羊、兔、鸡、鸭、鹅、鸽、鹌鹑等。境内羊属湖羊,小湖羊皮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中国的软宝石”。
境内水网密布,水流平缓,外荡水底淤泥层厚,水质肥沃,水位适中,饵料丰富,野生鱼类种群繁多。养殖水产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白鲫、鳊鱼、鳜鱼、乌鳢和白虾、青虾、基围虾、沼虾、米虾、河蟹、石蟹、田螺、螺蛳、河蚌、黄蚬、乌龟、鳖(甲鱼)、多疣壁虎、蓝尾石龙子(别名四脚蛇)、水蛭(蚂蟥)、水游蛇等。
境内有蘑菇、香菇、平菇、草菇、猴头菇、金针菇、花树菇、黑木耳、银耳等,多为人工栽培。近年来,还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