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长向教授介绍了他房间里的各种航海仪器。他告诉教授“鹦鹉螺”号的原动力是电,并且向他解释了“鹦鹉螺”号生产电力的独特方式。即便是生产这种人造能源,艇长利用的也是海洋力量。艇长又带着教授去看了小艇和厨房,以及机舱。所有的一切都由电力驱动运转,教授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先生,”内莫艇长指着挂在他房间墙壁上的仪表说,“这些就是‘鹦鹉螺’号航行必不可缺的仪器。这些跟客厅里的一样,我必须时刻注意,以明确我在海洋中的确切位置和方向。有些仪表您是熟悉的,例如测量‘鹦鹉螺’号内部温度的温度表;测量气压和预报天气变化的气压表;指示空气干湿度的湿度表;风暴预测表——玻璃瓶中的混合物一旦分解,便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指引航向的罗盘;通过测量太阳高低来确定纬度的
六分仪
;测量经度的经线仪;还有日用望远镜和夜用望远镜,当‘鹦鹉螺’号浮出水面时,我可以观察洋面。”
“这些都是航海家常用的仪器,”我说,“我知道它们的用法。但这里还有些其他我没见过的仪器,大概是为了‘鹦鹉螺’号的特殊需要准备的吧?我现在看见的这个表盘,上面有能转动的指针,这是流体压力计吗?”
“正是流体压力计。它和水相连,显示海水的压力,同时让我知道潜水艇所处的深度。”
“这些新型探测器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是温度探测器,用来测量不同水层的温度。”
“还有那些我猜不出用处的仪器呢?”
“教授先生,我应当给您详细解释一下,”内莫艇长说,“请听我说。”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
“艇上有一种东西,强大、听话、快捷、方便,它用途广泛,艇上的一切都依靠它。它为我提供光和热,它是我这里一切机械的灵魂。这个东西就是电。”
“电!”我惊讶地喊道。
“是的,先生。”
“但是,艇长,艇的行进速度这么快,跟电的能量是不符合的啊!迄今为止,电能还是很有限的,只能产生相当小的力量!”
“教授,”内莫艇长回答,“这不是一般的电,我能跟您解释的就这么多了。”
“我无意再多问什么,先生,我只是对于这样的效果感到奇怪。不过,有一个问题我要提出来,如有冒犯,您可以不回答。您用来生产这种原动力的物质应该消耗得很快。例如锌,既然您跟陆地没有联系,那怎样补充呢?”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内莫艇长回答道,“首先,您要知道,海底有锌、铁、银、金等矿藏,开采并不是难事。我并未借助陆地上的这些金属,我只要大海本身供给我生产电力的原料。”
“要大海来供给?”
“是的,教授,我的方法多着呢。例如,我可以把不同深度下的金属线连接成电路,金属线受到不同热度便可产生电。但我通常采用的是另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是哪种方法呢?”
“海水的成分您是知道的。一千克的海水有 96.5%的水,2.66%左右是氯化钠,其余是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钠、硫酸钠、硫酸盐和碳酸盐。由此您可以看出,氯化钠在海水中占比较大。而我从海水中提出来的正是氯化钠,制造我所需要的物质。”
“是钠吗?”
“是的,先生。钠跟汞混合,成为一种合金,能够代替本生电池中所需要的锌。汞是不会损失的,消耗的只有钠,而海水可以无限提供我需要的钠。此外,我还可以告诉您,钠电池是最强的,它的电动能比锌电池强几倍。”
“艇长,我很明白您获得钠的优越性,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不过,您是怎样把它制作出来,或者说,把它提取出的呢?当然,您的电池能派上用场,但我没说错的话,电动机器消耗的钠,恐怕要超过所提取的钠。那结果就变成了消费的钠多于生产的钠!”
“教授先生,所以我不用电池提取,而是用地下煤炭的热能。”
“地下的?”我强调道。
“就说是海底的煤炭吧。”内莫艇长回答。
“您可以在海底开采煤矿?”
“
阿罗纳克斯先生,您将会看到我开采时的情况。我只请您忍耐会
儿,因为您有足够的时间。
您只需记住这一点:我的一切都取自海洋,利用海洋发电,电供给‘鹦鹉螺’号热、光、动力。简单来说,电给了‘鹦鹉螺’号生命。”
“但电不能给您呼吸的空气吧?”
“呵!我能制造消耗的空气,但是没必要,因为我高兴时可以浮出海面。虽然电不提供呼吸的空气,但它可以启动强大的泵,把空气储存在特殊的密封室里,我可以在需要时停留在海底深处,想停多久就停多久。”
“艇长,除了赞美,我想不出别的话,”我说,“显然,您找到了电的真正动能,有朝一日,人类也可能找到。”
“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找到,”内莫艇长冷淡地回答,“不管怎样,您已经看到了,是我第一次开发利用了这种宝贵的原动力,它提供给我们太阳光所没有的均匀、连续的光亮。现在,您请看这座钟,它是电动的,十分准确,可以与最准确的计时器媲美。我把它分为二十四小时,像意大利的钟一样;因为对我来说,既没有白天和黑夜,也没有太阳和月亮,只有这种被我带到海底的人造光!您看,现在是早晨十点。”
“对。”
“电还有一种用途。挂在我们面前的这个表盘,表明了‘鹦鹉螺’号的速度。一根电线把它跟航速器的螺旋桨连接起来,它的长针指出潜水艇的实际速度。请看,此刻我们在以每小时十五海里的中等速度行驶。”
“真神奇,”我说,“艇长,这种原动力可以替代风、水和蒸汽,这真是太了不起了!”
“阿罗纳克斯先生,我们还没看完呢。”内莫艇长站起来说,“如果您愿意,请您跟我来,我们去看看‘鹦鹉螺’号的后部。”
我现在已经看完了这艘潜水艇的前部,从中间到艇艏,分区如下:长五米的餐厅被一扇密不透水的隔板和图书室隔开;长五米的图书室;长十米的大客厅被第二扇密封的隔板与艇长的房间隔开;长五米的艇长房间;长两米半的我的房间;最后是长七米半的储气室,一直延伸到艇艏。前半部总长三十五米。防水隔板上都有门,用橡胶闭塞器封着,即使有个把漏洞,也可以保证“鹦鹉螺”号的安全。
我跟着内莫艇长,穿过艇翼的纵向通道,到达艇的中间部分。在那两扇隔板之间有像井一样的开口。顺着内壁有一架铁梯通到井口的上部。我问艇长梯子的用途。
“沿着梯子可以上小艇。”他回答。
“什么!您还有一条小艇吗?”我有些惊异地说。
“当然喽。一条很棒的小艇,轻快,不会沉没,可供兜风和钓鱼。”
“那么,您想登上小艇的时候,必定要浮到水面上去吗?”
“并不需要。这小艇附在‘鹦鹉螺’号艇体的上部,放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凹洞里。小艇全部装有甲板,完全防水,用结实的螺钉固定在那里。铁梯通向‘鹦鹉螺’号艇身的一个单人出入口,紧连着小艇一个大小相同的出入口。我就通过这两个出入口登上小艇。一个人用压力螺钉替我关上‘鹦鹉螺’号的出入口,我自己关上小艇的出入口;我松开螺钉,小艇就飞快地浮上水面。我就打开仍然密闭着的舱板,竖起桅杆,升起船帆或划起桨,接着就可以兜风了。”
“可您怎样回到潜艇上呢?”
“阿罗纳克斯先生,不是我回去,而是‘鹦鹉螺’号回到我身边。”
“根据您的吩咐?”
“听我的吩咐。一根电线把我跟它相连。我只要发个电报就行。”
“的确,”我说,这件神奇的事使我陶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了!”
走过了通往平台的梯井,我看见一间长两米的舱房,孔塞伊和内德·兰德正在那里狼吞虎咽,对饭菜十分满意。随后,又有一道门通到厨房,厨房长三米,位于两个宽大的食品储藏室中间。
在这里,一切烹饪都用电,电比煤气更有效、更方便。电线接到炉子下面,把热传给铂绒,这种热散发均匀,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电又能够烧热蒸馏器,供给人们清洁的饮用水。挨着厨房的是一个大浴室,布置得很舒适,室内的水管子可以随意供应冷水或热水。
连着厨房的便是五米长的艇员的舱室,房门关着,我无法看到里面的布置,但是我觉得它是根据驾驶“鹦鹉螺”号需要的人数来决定的。
在最靠里的地方,第四道防水板把舱室和机舱隔开。门开了,我走进房间,内莫艇长——他无疑是个一流工程师——在里面安置了各种动力机械。
这间被照得亮如白昼的机舱,长二十多米。内部很自然地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电设备,第二部分是转动螺旋桨的机器。
一进去,我就闻到了屋子里一种特殊气味,让我很不习惯。内莫艇长看出我的不适。
“这是氯化钠分解出来的气体;不过问题不大,让人微微不适。我们每天早晨都要露出水面用强风消除艇内的这种气体。”
这时,我以极大的兴趣研究着“鹦鹉螺”号的机器设备。
“您看,”内莫艇长对我说,“我用的是本生电池的装置,不是鲁姆科尔夫的发电装置。后一种电力功率不够大。本生电池的装置虽然简单,但电力很强,经过试验,它确实更有价值。本生电池产生的电传到后面,通过面积很大的电磁铁作用于杠杆和齿轮组成的特殊传动装置,再由这个装置把运动传给螺旋桨的轮轴。螺旋桨直径长六米,桨距长七米半,但转速每秒可达到一百二十转。”
“艇速是多少呢?”
“每小时五十海里。”
其中有个秘密,但我没有坚持询问。电怎能产生这么强大的力量呢?这种几乎无限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一种新型变压器产生的高压中得来的吗?还是从一种秘密的杠杆体系无限增强的转动中得来的呢?这是我无法理解的问题。
“内莫艇长,”我说,“我看到了结果,也不想求得解释。我看见过‘鹦鹉螺’号在‘亚伯拉罕·林肯’号前行驶的速度,现在也知道了它为什么这么快。但光快是没用的,还要看它向哪里行驶!还要能指挥它左右转向,上下升降!水下面的阻力会越来越大,有几千几万个大气压,您怎样潜入最深的海底呢?您又是如何上升到海面来呢?此外,您又怎样使它维持在您认为合适的深度呢?我问您这些问题是不是有点冒昧?”
“一点都不,教授,”艇长稍微迟疑了一下,说,“也许您永远也不会离开这艘潜水艇。咱们到客厅里去吧,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室。在那里,您会了解到您应该知道的关于‘鹦鹉螺’号的一切!”
阅读能力监测:阅读上面文章,每分钟不低于 600 字,15 分钟内完成下面阅读能 力测评,扫码提交。
1.“鹦鹉螺”号真正的工作室是( )
A.餐厅。
B.客厅。
C.艇长房间。
D.机舱。
2.本章艇长和教授进行了大量的对话,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艇长由开始的沉默,到后来逐一解答,体现了他的内心经过一番挣扎后仍选择倾囊相授。
B.面对教授多次的追问,艇长依旧对答如流,侧面衬托了艇长的学识十分渊博。
C.教授很想了解“鹦鹉螺”号的奥秘,艇长内心感到他有些冒昧,但也没有闭口不谈。
D.教授和艇长在科学探索与求知欲望方面旗鼓相当,彼此惺惺相惜,艇长在沉默后依然选择了信任教授。
3.内莫艇长已经和陆地没有了任何来往,那么他发电的主要方式是( )
A.通过开采海底的锌、铁、银、金等矿藏。
B.把放在不同深度海水中的金属线连接成电路,靠金属线受到不同热度而产生电。
C.通过从海水里提取出的氯化钠来发电。
D.利用地下热能来发电。
4.“艇长稍微迟疑了一下,说,‘也许您永远也不会离开这艘潜水艇。咱们到客厅里去吧,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室。在那里,您会了解到您应该知道关于“鹦鹉螺”号的一切!’”在这段话中,艇长稍微迟疑的原因是( )
A.艇长不想告诉“我”“鹦鹉螺”号的秘密。
B.艇长对“我”抱有敌意,一直在提防着“我”逃跑。
C.艇长在进行心理斗争,因为“我”不可能离开潜水艇,于是把真正的情况告诉“我”。
D.艇长还没想好怎么告诉“我”。
5.通过本章的阅读,你觉得内莫艇长是一个( )
A.没有环保意识。
B.自私自利、不懂分享的人。
C.动手能力很强的人。
D.善于创造、富有智慧的人。
这个故事是由哪些事件构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