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导读

简顺利地来到洛伍德学校,但它其实是个孤儿院。简本以为会过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但这里有严格的校规,有不太好相处的教师,还有永远吃不饱且糟糕的饭食。简在这里不仅要朗诵诗经、努力学习,还要在寒冷的户外进行活动。好在这里还有一丝温暖以及能够吸引简的人和事,让简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

一月十九日早上,五点的钟声刚响,蓓茜就手持蜡烛走进我的房间,看到我已经起床,衣服也快穿好了。其实,早在她进来的半个小时以前,我就已经起来了。 在月牙下沉,将光亮透过床边的小窗户照射进来的时候,我借着这月光,开始洗脸、穿衣。 我就要坐上早上六点经过院子门口的那班马车,离开盖茨黑德了。蓓茜是唯一一个已经起来的人。她在儿童室里生了火,正在给我做早餐。 一想到将要出门旅行,很多孩子都会激动得吃不下饭,我也是如此。 蓓茜为我准备了热牛奶和面包,劝我吃一点,却徒劳无功,只好用纸把饼干裹起来放进我的旅行包里。她帮我穿上外套,戴上帽子,又用披肩围住自己,和我一起走出儿童室。在经过里德太太的房间时,她说:“你要进去和太太说再见吗?”

“不用了,蓓茜。昨天晚上,你下楼用晚餐时,她来过我的床边,和我说早上不用打扰她和表哥表姐了。她还让我谨记,她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让我往后和别人谈起她时,要说她的好话,并感谢她的照顾。”

“你说了什么呢,简小姐?”

“我什么也没说。我用床单盖住脸,转过身对着墙。”

“那就是你的错了,小姐。”

“我做得很对,蓓茜。你的太太一直都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敌人。”

“哎,小姐!别这么说!”

“再见,盖茨黑德!”我们穿过大厅走出前门时,我喊道。

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天很黑。蓓茜提着灯,灯光洒在台阶和砂石路上。 这几天才解冻,路面湿漉漉的。冬天的清晨湿冷湿冷的,我一边牙齿得得打战,一边顺着车道疾步向前走。 门房里有亮光透出来。我们走到那里时,发现门卫的妻子正在生火。前一天晚上,我的行李箱就拿下楼,用绳子捆好,放在门边了。再有几分钟就六点了。没过多久,钟响了,此时车轮声也从远处传来,我知道马车快要到了。我走到门口,看着车灯穿过黑暗,迅速地往这里靠近。

“她一个人走?”门卫的妻子问。

“是的。”

“离这儿多远?”

“五十英里。”

“真远啊!奇怪,里德太太居然放心让她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

一辆由四匹马拉的马车在大门口停了下来,车上全是乘客,都坐满了。跟车人和车夫大声催促着,我的箱子被拿了上去。 此时的我正抱着蓓茜的脖子不住地亲吻,却被人拉开带走了。

千万照顾好她! ”跟车人抱起我放进车里时,蓓茜对他喊道。

“知道了,知道了!”那人回答。“砰!”车门关上了。“好了。”有人大喊一声,我们出发了。 就这样,我和蓓茜分别了,和盖茨黑德分别了;就这样,我被匆匆带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

我记得路上的情形,但少之又少。只知道那一天异常漫长,我们好像赶了几百里路。途中经过好几个城镇,马车在其中很大的一个城镇上停了下来。车夫将马匹卸下,乘客们下车去吃饭。我被带进一家小旅馆,跟车人想让我在那儿吃点东西,但是我没有胃口,他就暂时先不管我了,把我留在一个巨大的房间里。房间的两头都有火炉,一盏枝形吊灯挂在顶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红色陈列窗在高墙上,里面全是乐器。我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走了很长时间,感觉很奇怪,害怕有人会进来绑架我。我相信有绑架犯,蓓茜在火炉旁讲的故事里会频繁出现他们干的事。随后,跟车人终于回来了,他又把我塞进马车里,然后爬上他的座位,吹响他那沉闷的号角,我们的车子就咔哒咔哒地驶过了L镇的“石子路”。

下午,天气潮潮的,有点雾气。到黄昏时分,我觉得我们距离盖茨黑德很远了。我们再也没有路过城镇,田野的景色也在改变,只见一座座灰色的大山绵延在地平线上。暮色渐浓,车子驶进一个山谷,周围都是黑压压的树林。夜幕完全降了下来,一切景色都被掩盖住了。过了很久,我听见狂风在森林中咆哮。

这声音犹如催眠曲,使我昏然入睡。没过多久,车子突然停了,我一惊,醒了过来。只见马车的门开了,一个仆人模样打扮的女人站在车门口。借着灯光,我看见了她的脸和裙子。

“里面可有个小姑娘叫简?”她问。我回答说“有”,然后就被抱了出去,我的箱子也被递了下来。马车随即走了。

因为长时间坐着,我的身子有点僵硬,而马车的颠簸和行走发出的声音,又使我睡意蒙眬、迷迷糊糊。我努力静了静心神,往四周看了看。四周一片黑暗,风雨交加。但是隐约中,我看见有一面墙,墙上有一扇门,我的新向导就带着我走进了这扇门。一穿过门,她就回身把门关好,还上了锁。我发现这里分散着几幢房子,有很多窗户,一些还亮着灯。我们溅着水走上一条石子路,一个女仆把我们让进一扇门,然后领我走路的那位仆人带我穿过一条过道,随后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面生着火,她留下我就走了。

我的手指冻僵了,我站在火的旁边烘着它们。我看往四周,房间里没有蜡烛,但是壁炉中闪烁着火光,照着纸糊的墙壁、地毯、窗帘、家具。 和盖茨黑德的客厅比起来,这间客厅并不宽敞、堂皇,但是让人非常舒心。 我正好奇地猜着墙上那幅画是什么意思时,一个人手拿一支蜡烛走了进来,后面还紧跟着一个人。

走在前面的是个高个子女人,乌黑的头发,黑亮的眼睛,白皙的额头。她用披肩半裹着身子,表情严肃,举止端庄。

“孩子这么小,怎么能让她一个人来呢?”说着,她把蜡烛搁在桌上。她仔细打量了我一会儿,又说:“她看起来很累,最好让她赶紧睡一觉。”

“你累吗?”她一边问,一边把手搭在我的肩上。

“有一点,小姐。”

“肯定也饿了。睡觉前,让她用点晚餐,米勒小姐。小姑娘,这是你头一回离开父母来学校吧?”

我向她解释我没有双亲。她问他们去世有多长时间了,问我多大,叫什么,会不会读东西、写东西,会不会做缝纫。 她还用手温柔地摸摸我的脸,说希望我做一个好孩子,然后就让米勒小姐把我带走了。 刚才和我说话的那位小姐大约二十九岁,带我离开的那位好像小她几岁。前面那位的嗓音、长相和仪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米勒小姐比较普通,尽管忧虑憔悴,但是脸红红的。她的脚步和动作非常急,好像手上的事没有做完的样子。她看起来真的像个助教,后来我发现她竟然真是。这里有着一个形状不规则而又巨大的建筑物,她领着我在其中走过许多房间和过道。我们所经之地都非常寂静,甚至可以说有一点凄凉。终于听到一片嘈杂的嗡嗡声,我们来到了一个宽敞的房间。这个房间是长方形的,两头分别摆着两张大木板桌,每张桌子上都点着两支蜡烛,一群姑娘围着桌子团团而坐,年龄在九岁至二十岁之间。牛脂蜡烛的光线有点昏暗,让我难以数清她们到底有多少人,但实际上应该也就八十多个。 她们着装统一,都穿着样式古怪的褐色罩衫,系着亚麻长围裙。 她们此刻正在认真复习功课,准备应对明天老师的检查。刚才我听到的那片嗡嗡声,就是她们小声背诵的合成曲。

米勒小姐示意我坐在门旁的一条长凳上,然后走到这个房间的一头,大声喊道:“各位班长,把书收起来!”

四个高个姑娘分别从桌子旁站起来,走了一圈,把书收集起来放到旁边。

米勒小姐又吩咐道:“各位班长,把晚餐托盘端来!”

四个高个姑娘走了出去,没过多久就回来了,她们每人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份份已经分好的食物(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中间还放着一壶水和一个杯子。食物依次往下传递,每个人都分得一份。水是公用的,谁想喝水就用那个杯子倒水喝。轮到我的时候,我因为口渴,就喝了点水,但没有拿食物,兴奋和疲惫使得我毫无食欲。 不过,我倒是看清了那食物的真面目:一张薄薄的燕麦饼,被切割成了许多小块。

用完餐,米勒小姐做了祷告,各班列队而出——两人一排,走上楼梯。 这时,我已经累到了极点,完全没有关心卧室长什么样,只注意到它和教室差不多,都很长。 今晚,我和米勒小姐同睡一张床。她帮我脱掉衣服,叫我躺下。我看了一眼,发现床铺是一长排的。很快,每张床上都睡了两个人。十分钟后,唯一的灯火也灭了,周围一片安静和漆黑。我睡着了。

一夜转瞬即过,我太累了,竟然无梦,中间只醒过一次,听见风声大作,大雨滂沱,并觉察到我身旁的米勒小姐已然睡着。待我再次睁眼时,就听见钟声在响,姑娘们都已经起床了,在穿衣服。天还没大亮,房间里还点着一两支灯芯草蜡烛。我不大情愿地起了床。天冷得彻骨,我哆嗦着,努力穿好衣服,等着脸盆空闲下来时去洗了一把脸。 脸盆放在房间正中的脸盆架上,一个脸盆供六个姑娘使用,所以要等很久才能等到它空下来。 钟声再次响起来了,大家依次排好队伍,两两走下楼梯,来到寒冷阴暗的教室。米勒小姐进屋后在这里做祈祷,然后大声喊:“按班级集中!”

接着混乱了几分钟,在这期间米勒小姐不停喊着:“保持安静!”“保持秩序!”混乱消退后,我看到她们围着四张桌子排成四个半圆,每张桌子的后面都摆着一张空椅子,与她们相对。她们手里都拿着书。四张桌子上各有一本像《圣经》的大书,放在空椅子的前面。停了几分钟后,低沉而含糊不清的声音又响起来了。米勒小姐从这个班走到另一个班,让这种嗡嗡声静下来。

一阵当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三位女士随即进了房间,分别走向一张桌子,坐在她们的椅子上。米勒小姐坐在第四把空椅子上,离门很近,周边的孩子年龄最小。我被喊到了这个低年级班,排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开始上课了。 起初,将这一天的短祷文进行背诵,接着读了几篇经文,最后朗读《圣经》的章节,做完这些花费了一个小时。 这些课结束时,天已大亮。这时,不眠不休的钟声响起第四回,每个班级排好队伍,走到另一个房间里去用早餐。 这时的我很兴奋,因为马上就有东西吃了! 由于前一天吃得太少,我这会儿简直要饿死了。

饭厅是个大房间,屋顶很低,暗沉沉的,几盆冒着热气的东西放在两张长桌子上。然而,这些东西并没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让我很失望。我看到那些必须吃这些食物的人闻见这股味道时,脸上都流露出了不满的表情。另外,走在最前面,第一班的大姑娘们中间还有人在窃窃私语说:“真让人讨厌,又煳了!”

“安静!”一个声音喊道。这喊的人,不是米勒小姐,而是一个高级教师,她个子矮小,皮肤黝黑,打扮时髦,脸色微微阴沉。她坐在一张桌子的上方,另一位身材丰腴的小姐则坐在另一张桌子的上方。 我一直在寻找昨天晚上见过的第一个小姐,但是白费功夫,我连她的人影都没有看到。 米勒小姐坐在我那一张桌子的下方,一位长相古怪,有点像外国人的年老女士则坐在另外一张桌子的下方,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法语老师。大家一起做了感恩上帝的长祷告,唱了首赞美诗,接下来一个仆人给教师们送来茶点,就这样开始用早餐了。

我饿得发晕,吞下一两勺粥,也不在乎它的味道。但是,没有起初那么饿了之后,我就发现手里端着的烂泥浆真的让人恶心。粥烧煳了,那味道和腐烂的马铃薯差不多,即使饥饿难耐,也忍不住倒胃口。大家的勺子都不怎么动。我看到每个姑娘在稍微品尝食物之后,都试图闭气把它吞下去,但一番努力之后又不得不放弃。早餐结束了,可大家谁也没有吃。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感恩主的恩赐,再次高歌赞美诗。大家离开餐厅,走回教室。 我跟着最后一群人出去,经过餐桌时,看到一位教师尝了一口粥。她看看其他三位教师,她们也是一脸不悦。其中那个胖教师低声说:“难吃至极!真让人丢脸!”

再过一刻钟,才开始上课。这期间,教室里一片混乱,大家都在随意地大声说话。大家就凭着这个特权,聊起今天的早餐,每个人都在骂,而且骂得很凶。可怜的人!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得到些许安慰。这时,教室里仅有的教师就是米勒小姐,一群大姑娘把她围在中央,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她们的样子既严肃又恼怒。我还听见有人提到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名字,米勒小姐虽然摇摇头表示不以为然,但是她并没有努力压制这种众怒,想必她也深有同感。

教室里的钟响起来,提醒大家九点了,米勒小姐离开了包围她的小圈,站在房子中间喊道:“安静!各就各位!”

纪律起作用了。五分钟内,原本乱哄哄的人群变得井然有序,一场 巴比塔 式的谈论会瞬间趋于平静。此时,几位高级教师也端坐在椅子之上。不过,似乎还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八十个姑娘木偶似的一动不动地坐在凳子上,整齐地排列在房间两侧。她们就像是一群聚在一起的奇怪人物: 头发都平直地梳到脑后,额前看不见一绺卷发。穿着高领口的褐色衣服,脖子上紧紧围着一条领圈,胸前的罩衣上系着一个亚麻布口袋,样子很像苏格兰山地人的钱袋。脚上穿着羊毛长袜,还有带铜扣的土制鞋子。 这套装扮,对于其中的二十多个大姑娘来说尤其不匹配,她们看起来似乎成熟了许多,或者不如说成了年轻的妇人了,即便长相最漂亮的,也显得古里古怪。

我仍在看着她们,偶尔也看看教师们——说实话,我没看到让我赏心悦目的。那个胖教师有点粗鄙,皮肤黝黑的那个很凶,那个外国教师古怪又严格, 再看米勒小姐,真是个可怜的人!脸色发紫,看起来饱经沧桑,劳累过度。 我正扫描着一张张脸,突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好似同一个弹簧带动了她们。

发生什么了?我很纳闷,因为我没有听到任何命令。 在我心神还未定下来的时候,大家又再次坐下了。但是这时,所有人都看向一处,我也随着大家的目光看过去——竟然是头一天晚上接待我的那个人。她站在长房子下方那一头的壁炉旁边,因为房子两头都生了火。她扫视着两排姑娘们,表情安静而又严肃。米勒小姐走近她,似乎是在请示她什么,得到答复后,她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喊道:“第一班班长,去拿地球仪来!”

第一班班长去拿地球仪的时候,这位被请示的小姐从房间的那一头走了过来,步伐很慢。 我觉得自己很尊重别人,因为直到现在,我仍然有一颗敬畏之心。 那时,我一直怀着这种心情,眼睛紧跟着她的步伐。 现在是白天,她看上去很美,身材修长、匀称,温和的目光从棕色的眼睛中流露出来,睫毛又细又长,就像画的一样,白皙的额头泛着光泽。两鬓的头发是暗棕色的,追着潮流,绾成圆圆的卷发(那时不流行光滑的发辫和长卷发)。她穿着用黑丝绒西班牙式饰边的紫色衣服,看起来很时髦。她的腰带上挂着一只闪闪发光的金表(那个时候,手表还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为了让这幅人物画更加完整,还应加上秀丽的容貌,洁白的肤色,仪态万方的举止,这样,就足以获得谭波尔小姐形象的正确概念——至少在文字表达层面上。 她的全名叫玛丽亚·谭波尔,这是后来我替她把祈祷书带到教堂去,看到书上她的签名后才知道的。

洛伍德学校的学监(这位小姐的职位)在一张放有两个地球仪的桌子前面坐了下来,喊第一班的学生去她身边,开始上地理课。其他教师喊低班学生去上历史和语法等课,课程持续了一个小时。后面是写作和数学课,谭波尔小姐还教年龄大一点的姑娘音乐。每节课的时长都有既定的钟点,直到十二点。这位学监站了起来。

“我要和同学们说句话。”她说。

她一开口,原本一下课就开始的喧闹戛然而止。她继续说道:“今天早上,你们都没怎么吃饭,肯定饿坏了,我已经吩咐过,给你们备好了面包和奶酪。”

教师们望着她,眼神都很惊讶。

这件事我来负责 。”她向她们解释了一句,然后立即走出了教室。

很快,面包和奶酪送来了,每个人都分到了一份,大家欣喜若狂。之后,她们得到了命令——“去花园!”每个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做工粗糙的草帽,上面系着一条白色的帽带子,身上披着一件灰色的粗绒斗篷。我也是这样装扮,随着大家一起走到户外。

花园其实是一大片圈起来的空地,四周围墙高筑,难以看到外面的一点景色。花园的一边延伸着一条带顶的游廊,中央地带分布着几十个小花圃,几条宽阔的步行道则环绕着这些小花圃。这些花圃是学校分配给学生们的栽种园地,各有其主。花朵绽放时,它们无疑很美,但现在正值冬日元月,万物都枯黄凋零了。 我站在那儿环顾四周,身子不停地发抖。这么冷的天,真不适合户外活动。倒是没有下雨,但黄色的雾霭把天地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下,脚底下也被昨天的大雨弄得湿透透的。有几个姑娘身体比较健壮,跑来跑去,做着剧烈活动;但有相当多的姑娘脸色苍白、身体瘦弱,一块儿挤在游廊里取暖。后面这些人,她们的身体一直在瑟瑟发抖,在窜进其中的浓雾的刺激下,又不时发出沉闷的咳嗽声。

我还没有和谁聊过天,似乎也没有人关注我。所以,我只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过,我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友,倒也不怎么觉得难过。我靠在一根游廊的柱子上,拉紧包裹身子的灰色斗篷,想努力忘却刺骨的寒冷,忘却肚子中的饥饿,用沉迷于苦思冥想的方式来消磨时间。 我的思绪杂乱无章,没有价值拿来说道。直到现在,我还没弄明白自己究竟身在何地。 盖茨黑德和我过去的生活已如飞蓬飘去,远在天涯。眼前陌生又古怪,而未来更是未知。我观察四周,感觉这个花园就像修道院,又抬头望望大楼,一半旧,一半新,犹如一个阴阳人。新的部分里面蕴含着教室和宿舍,一扇扇格子窗闪闪发光,像教堂一样。门上镶嵌一块石牌,上刻文字:

洛伍德义塾。——本部分由本郡勃洛克赫斯特府内奥米·勃洛克赫斯特于公元××××年重建。“你们也应如此光照人前,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把荣耀带给你们的天父。”——《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六节。

我反反复复读这些字,认为它们含有深意,但是不能完全理解透彻。我正在思考“义塾”的意思,努力寻找前面几十个字和经文有什么关系,就听见从身后传来咳嗽声。我回头看见一个姑娘正坐在不远的石凳上,低头专心读书。从我站的地方望过去,可以看见书名是 《拉塞拉斯》 。这个古怪的书名,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她翻页时恰巧抬头,我直接问她:“这本书有意思吗?”我已经有了一个打算,就是有朝一日向她借这本书。

“我喜欢它。”她停了一两秒,审视了我一会儿,然后回答道。

“它是关于什么的?”我继续问。 我居然跟一个陌生人搭讪、聊天,也不知道自己这勇气从何而来,这太不合乎我的性格了。 也许是她的专注于事触动了我,因为我也喜欢读书,虽然我读的都是一些肤浅幼稚之作。我现在还无法理解那些内容很严肃的书。

“你可以看一下。”这姑娘说完,把书递给了我。

我粗略地翻了翻,却坚信这书的内容没有书名吸引人。在鉴赏力有点低的我看来,《拉塞拉斯》似乎索然无味。它里面没有仙女,也没有妖怪,密密麻麻都是字,全然没有光彩夺目的东西。我把书还给她,她默默地接过去,什么也没说,又重新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你可以告诉我,门上石牌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吗?洛伍德义塾是什么?”我忍不住又冒昧地打扰她道。

“就是你生活的这幢房子。”

“为什么要叫它义塾?和别的学校相比,它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这个学校带有慈善性质,你、我,还有和我们相似的其他人,都是这个慈善学校的学生。我猜,你是个孤儿,你是失去了父亲还是母亲?”

“在我记事之前,我的双亲就都去世了。”

“是啊,这里的姑娘们要么就是父亲或母亲没有了,要么就是双亲都没有了。所以,这个义塾就是养育孤儿的。”

“不需要我们付钱吗?他们养育我们都是不要钱的?”

“我们要付钱的,或者由我们的亲友支付,每人每年十五英镑。”

“那为什么还说我们是慈善学校的孩子呢?”

“因为要付住宿费和学费的话,十五英镑是不够的,捐款会弥补所差的钱。”

“谁捐?”

“周边或者是伦敦那些好心的太太们和绅士们。”

“内奥米·勃洛克赫斯特是谁?”

“石牌上写得很清楚,是她建造了大楼新的部分,而这里的一切由她的儿子监管。”

“为什么?”

“因为他是这里的司库和总管。”

“那个叫我们吃面包和奶酪、戴着手表的高个女人呢?她不是这个大楼的主人吗?”

“谭波尔小姐?哦,不是!虽然我也希望是这样。她做任何事都需要对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负责。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负责购买我们吃的食物和穿的衣服。”

“他住在这里吗?”

“不,他住在两英里之外的一个大庄园里。”

“他人好吗?”

“他是个牧师,据说做了很多好事。”

“你说那个高个女人叫谭波尔小姐?”

“是的。”

“其他几位教师叫什么?”

红脸蛋的叫史密斯小姐,她管劳作和裁剪,因为衣服、罩衣、外衣,什么都要我们自己来做。黑头发的小个子叫斯凯丘小姐,她教历史和语法,还听第二班的重讲。那个围着披肩,用黄缎带把手帕系在腰间的是马丹比埃洛,是法国里尔人,教法语。

“你喜欢这些教师吗?”

“挺喜欢的。”

“你喜欢那个皮肤黑的小个子,还有那个什么马丹……她名字的发音我学不来。”

“斯凯丘小姐是个暴脾气,你要小心点,别惹她生气。马丹比埃洛倒是挺好的。”

“但是,谭波尔小姐最好,不是吗?”

谭波尔小姐很好,也很聪明,她比其他人都要好,因为和她们比起来,她知道很多东西。

“你来这儿多久了?”

“有两年了。”

“你是孤儿吗?”

“我没了母亲。”

“你在这儿快乐吗?”

“你想把砂锅打漏吗?我已经回答了你很多问题,现在我要看书了。”

这时候召唤大家吃饭的铃响了,所有人再次进屋。 和早餐相比,这时飘散在餐厅里的味道并没有比早餐更加诱人些。 午餐放在两个大铁桶里,冒着热气,还有臭肥肉的味道。我发现这乱七八糟的东西,是烂土豆和几小块无法想象的臭肉混在一起煮出来的,分到每个学生盘子里的都满当当的。 我努力吃,心里想知道,是不是每天的餐饭都是这样的。

午餐后,我们立马去到教室,又开始上课,一直持续到五点。

下午吸引人眼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那个在游廊上跟我说话的姑娘,我看到她被惩罚了,她在斯凯丘小姐的历史课上被赶了出去,站在大教室中间。对我来说,这种惩罚实在是羞耻,尤其她还是个大姑娘,她看起来应该有十三岁了,可能比十三岁还大点。 我猜她会很伤心,觉得自己丢脸了。但是她没哭,脸也没红,这倒是让我很吃惊。在那么多双眼睛下,她站在那里,虽然表情看起来很严肃,但还是非常镇定。“她是怎么做到这样默默忍受的,还那么坚定?”我问自己,“如果是我站在她的位置,我希望地球裂一道缝,我好钻进去。她看上去好像在思考和惩罚没什么关系的事,这些事与她的处境也没有关系,思考着不在她周围的事,也不在她前面的事。 我听说过白日做梦,难道说现在她在白日做梦?她的眼睛看着地上,但我可以肯定她并没有在看任何东西,她的眼神似乎是往内心里看的,看着自己的内心。我相信她正在看着记忆中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实体的东西。我想知道她属于哪一种姑娘,是好的,还是淘气的。”

刚过五点,我们又用了另一顿餐,这顿餐是一小杯咖啡和半片黑面包。我快速吞了面包,喝了咖啡,有滋有味地吃着。如果还能有一份,我会很开心,因为我还是饿的。 接下来是娱乐活动,时间是半个小时,再接下来是学习,然后是一杯水和一片燕麦饼,做祷告,睡觉。 在洛伍德的第一天,我就这样度过了。

阅读能力监测:阅读上面文章,每分钟不低于 600 字。15 分钟内完成以下阅读能力测评,集体提交方式详见“使用流程”;自主提交作业,微信扫码。

1.根据已有信息来看,洛伍德义塾的最高监督和管理者是( )

A.米勒小姐。

B.勃洛克赫斯特先生。

C.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母亲。

D.谭波尔小姐。

2.根据文中资讯,在洛伍德义塾的第一天,简的心情是( )

A.充满好奇。

B.思乡心切。

C.担惊受怕。

D.孤独难忍。

3.吃完煮煳的粥后,一大群姑娘围着米勒小姐,“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她们的样子既严肃又恼怒。我还听见有人提到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名字,米勒小姐虽然摇摇头表示不以为然,但是她并没有努力压制这种众怒,想必她也深有同感。”这里所说的米勒小姐的“同感”最可能是( )

A. 米勒小姐和学生们一样对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学校管理感到不满。

B. 米勒小姐支持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对学生们所表达的愤怒表示不满。

C. 米勒小姐和围在她周围的学生一样对今天中午的午餐感到非常不满。

D. 米勒小姐和谭波尔小姐一样希望背着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给大家奶酪和面包。

4.在描写简前往洛伍德义塾的路上时,文中有一段环境描写:“我们再也没有路过城镇,田野的景色也在改变,只见一座座灰色的大山绵延在地平线上。暮色渐浓,车子驶进一个山谷,周围都是黑压压的树林。夜幕完全降了下来,一切景色都被掩盖住了。过了很久,我听见狂风在森林中咆哮。”这段环境描写的好处是( )(多选)

A.借助天色的变化,说明路上行走时间之长、路途之远。

B.渲染阴沉的氛围,为后文洛伍德义塾的艰苦生活作铺垫。

C.为下文简伴着风声在马车中渐渐入睡的情节作铺垫。

D.为下文到达洛伍德义塾米勒小姐温柔地接待简作铺垫。

5.谭波尔小姐宣布大家可以吃面包和奶酪后,在教师们惊诧的目光中补充道:“这件事我来负责。”她说这句话是为了表明( )

A.身为学监,她所做的事都要向勃洛克赫斯特先生汇报。

B.她违背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意愿,她愿意为此负责。

C.面包和干酪是她出钱买的,因而她算是对师生负责了。

D.粥是因她而煮煳的,她请大家吃面包和奶酪以表歉意。

人物的性格特征

姓名:

班级:

日期: piqfOo9b0eomqnc5hq/WiSpm1XWad+wIK7RFY+c1X7WZr5Bx61DU1MKvpMuJpUS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