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勋贵家奴的真实状态

贾府奴仆,很多人认为就是奴隶,主人家可以生杀予夺,此理解有很大的偏差。《红楼梦》中的家奴,不是被统治阶层,而是代理人阶层,具有两面性。

对于家奴,主人有打骂的权利,但要真的打死或打残,也是要负责任的,只不过减等处理而已。比如,万历二十三年(1595),山阴王朱俊栅打死家奴六名,神宗命人罚去他的俸米二年。虽然处罚很轻,但也是要担责任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勋贵们与家奴的关系,还带有共同渔利的契约性质。在明晚期和清朝,当勋贵的包衣奴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很多人想要投效,好处很多,主要是可以避税,还有避徭役、兵役的便利,有勋贵的保护,比当平民得到的利益大得多。所以,很多人自己投效去当包衣奴仆,想当家奴还要倒给钱,把自己的田地交出去,勋贵与富户则分享免除了收税和服役所带来的好处。即将破产的平民,把家产通过投效带入勋贵家,外面的高利贷者就不容易追账了。投效当勋贵家奴,也是古代民间逃废债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放高利贷的到勋贵家追旧账很困难。“投效”也写作“投効”,不是“文”字旁,而是“力”字旁,就是当家奴出力,比较形象,只不过后来“効”字不常用了。

包衣奴仆世代为奴,凡是包衣奴才所生的子女,身份也只能是包衣奴才。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安排。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包衣的出身确实非常卑微,但也可以“狗仗人势”。《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家,也是包衣出身,却大富大贵,因为他们服务于皇家宗室。

书里写道,鸳鸯的哥哥给贾母当买办,鸳鸯的父亲给贾府老家看家,都是可以渔利的肥缺;家奴赖大,就更不同了,他自己还有花园和奴仆。只有到了这样的地位,才有希望解除家奴身份,让子女可以参加科举和捐官做官。赖尚荣就当了官,后来没有“借”够贾家需要的五百两银子,吓得赖尚荣心里不安,立刻修书到家,回明他父亲,叫他设法告假赎出身来。赖家一面告假,一面差人到赖尚荣任上叫他告病辞官。所以奴才的身份有权势和卑微的两面性。

家奴要按照高级打工人员来看待。所以在《红楼梦》中,袭人家将她卖给贾家,应当不是因为揭不开锅;后来要给袭人赎身,袭人坚决不干。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是京城的大古玩商,周瑞家的养子何三在社会上也可以横行霸道。赖尚荣得罪了贾政,害怕了,可以“告假赎出身”,也就是说,赖家与贾家的卖身契是活契,是可以反悔、有赎身权的。所以赖家对贾府可以“告假”,也就是说,这个“劳动合同”是可以解除的。因此,我们对家奴的性质,要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古代,讲的是普天之下皆为皇土,率土之滨皆为王臣,不过对勋贵而言,则是裂土封侯!也就是说,勋贵有自己土地的真正所有权,其他人拥有的,则是皇帝土地的使用权。勋贵要尊皇权,但在统治的土地权等方面,与皇家分享统治利益。所以,投靠勋贵的包衣奴仆成为勋贵的家奴,阶级属性没有降低。其他人看似自由,其实也是皇帝的家奴,都是被统治阶级,而勋贵是统治阶级。对当了官吏的人,读书有了功名的人,也可以暂时免除纳税、纳粮等义务,但都不能世袭,除非到了重要职位,皇帝给了世职。

古代人读书有了功名,就有人投效,把财产记到其名下,分享避税好处,而勋贵阶层,更会有人投效为包衣奴才。对勋贵而言,也要吸引人来投效,因为这是扩张势力的重要手段。如果对包衣奴才太差,就没有人来投效了。

勋贵给家奴待遇的厚薄,也是勋贵能否吸引人投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存在博弈竞争的关系。过去的土地兼并,不光是简单的买卖,向勋贵投效是重要原因。通过赚钱经商,皇家对勋贵是有限制的。勋贵的俸禄收入有限,想发家增加实力,有人投效才是关键。勋贵的庄园、田庄,除了圈地,就是通过投效来建立的。第三十三回中,金钏死的时候,贾政说:“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因此,贾府要做给投效的人群看:当家奴待遇优厚。他们借此吸引人带家产入股。在《红楼梦》中,勋贵对所谓的家奴也给工钱,而且有的岗位给的钱还不少。

《红楼梦》中的丫鬟、家奴能够得到多少银子呢?书中有明确的交代。在第三十六回中,王夫人正式提出给袭人按姨娘的月例给,并让凤姐立即照此标准执行。在这一回里,袭人母亲病重,她回家探亲,凤姐也按照姨娘的标准给她装扮排场。袭人自从升级为贾宝玉的准姨娘之后,月例就由原来的一两银子涨为二两银子一吊钱。《红楼梦》中姑娘们的月例是二两银子,袭人的月钱已经高于当主子的姑娘。而袭人当丫鬟时,月钱就有一两,也是非常高的。

普通的小丫鬟也是有工资的,是五百文钱。在清朝,一千文钱等于一两银子。相关内容,笔者已在前文贾府财务一节详细分析。贾府丫鬟们的月例,还是净收入,她们在贾府是包吃包住的,同时还包穿戴。在古代,粮食非常贵,没有纺织工业的时候,衣物穿戴也非常贵,所以折算下来,她们的真实收入比账面上的还要高很多。不光是给工资,家里出事死了人,贾府都给银子作为抚恤补贴。

参考同时代的纪实小说《儒林外史》,普通一家人糊口的话,一天五十文钱也就够了,一年算下来开销只要十八两银子。一个教书先生一年收入也只有五到十五两,算上东家包吃住的费用,收入也只在十五到三十两之间。《儒林外史》第二回写道:“次日,夏总甲果然替周先生说了,每年馆金十二两银子,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因此,在贾府,一个丫鬟的收入已经高于教书先生,高于范进和周进。贾府的奴才,工资比自由人还要高,贾府的奴才还是奴才吗?老舍的家人是八旗兵,一个月才一两到三两银子。当兵是有危险的,而且八旗说是待遇优厚,其实也就如此。清朝远支的闲散宗室红带子,算是皇帝远亲,男性从二十岁起,每月领取二两银子,每年领取二十一斛二斗粮食。也就是说,远支闲散宗室的男性年俸为二十四两银子,禄米约为四千二百多斤。贾府大丫头的月例银子就有他们的一半,由此可见家奴的收入之高,大观园里大丫鬟的位置很抢手。

因此,在书里,所有能够出现名字的丫鬟,最怕的不是被打被骂,她们不想要自由,而是最怕失去当家奴的身份,被主人家赶出去,因为她们是大丫鬟,不是干粗活的。家奴的身份要付出代价,贾家把她们放出去,倒不会向她们要钱,也不是卖给妓院,而是由她们的父母带走。所以袭人和晴雯都不愿意走,司棋被赶回去,她妈妈非常生气。她们不是大家理解的下层奴婢。

所有的贾府家奴,那些美女丫鬟最多只会被赶出去,而不会被卖到窑子里,贾家也没有主动转卖她们,对她们的处理是有底线的。这倒不是说贾府的人有道德良心,他们吸引人投效,是为了保持好名声。贾府被抄家后,家道败落,也顾不得好名声了,贾府的奸兄狠舅连长门嫡女巧姐都要盗卖,对大观园和府内的貌美丫鬟、家奴,为啥不动心思?差别在于家奴的投效有附加条件,卖身契也有附加条件,最多是不收留、赶走,不能再卖给他人,不能卖给妓院等。家奴在贾府劳作,有报酬有月钱,所以贾府的丫鬟、家奴的好位置是谋来的。因此,平儿说:“如今金钏儿死了,必定他们要弄这一两银子的巧宗儿呢。”能够投效到贾府当家奴,也要运作,因此司棋被赶回去,她家里很不高兴。

清代包衣奴才是一个阶层,比社会平民收入高、纳税少,不是被统治阶级,而是统治阶级的代理人阶级;如果被主子抛弃,变成平民,对他们而言是阶层滑落。所以,《红楼梦》里的奴才都害怕被主人家赶出去,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奴隶或者农奴。因此,对他们的身份,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曹雪芹一家就是包衣家奴出身,年羹尧也是;在元代,很多蒙古将领都是家奴出身,比如木华黎;明代的王府家奴也非常厉害,比起普通人,有诸多特权。这些人肯定不能简单地当作奴仆看待,他们是一个特殊阶层。

王熙凤的心腹家奴旺儿即为一例,王熙凤操纵张华案的私密事情,就让旺儿去办。再看王夫人身边,那个与贾环和赵姨娘好的彩霞(红学专家有说彩霞与彩云是同一个人的),王夫人要把她放出去,让她自己成家,有王家背景的旺儿家便强娶了彩霞。这等于说王夫人清理了门户,彩霞再不情愿也没有办法。林之孝说旺儿的小子吃酒赌钱,无所不至;凤姐已给彩霞母亲说准了把彩霞配给旺儿的小子,贾琏不同意。凤姐说,我们王家的人连我还不中你的意,何况奴才呢?彩霞去求赵姨娘也没有办成。王夫人和王熙凤对彩霞的做法,等于给所有丫鬟一点颜色看看,让她们知道谁才是家里的老大。贾环想娶彩霞,彩霞也喜欢贾环,但都没办法称心,因为他们比不上家奴层面的旺儿有地位。

古代之所以有家奴文化,原因在于封建时代的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对一个大家族而言,如果不是有人身关系的投效,主人家的财富很容易被雇佣者舞弊渔利。管理者只有变成了家奴,才有安全感。家奴即使舞弊得到再多的财富,因为人身权被主人控制,主人家的财富安全更容易得到保障。因为家奴没有了人身权,舞弊得到财富又如何?家奴的身份固化,子孙也是家奴,没有人身权,不是自由人,得到的财富最终也不是自己的;而作为自由人的雇工,身份会不断博弈变化,可以随着舞弊得到的财富增加而改变。因此,在勋贵大族家,重要的岗位都由家奴而不是雇工担任。在古代,蓄奴也是勋贵拥有的一项权利。此关系有些类似皇家与宦官的关系。宦官可以专权,可以贪钱,但宦官一般不会造反,所以皇帝让宦官控制朝臣。乾隆皇帝说谁是自己的老奴、老仆,对被说的人而言,那可是荣耀。大太监群体也是家奴性质,但权力比文官们大多了。因此,家奴中有很多人是统治者的代理人,身份比普通人要高,不能以奴隶来看待。

综上所述,我们把《红楼梦》里面家奴的身份状态看清楚了,弄明白他们投靠的主人是谁,谁能够更好地决定他们的命运,就更好理解书的内容了。王夫人和凤姐掌握了对家奴的现管权力;贾母老了,虽然地位最高,但与家奴的切身利益关联不大。因此在贾府后宅,贾家人与王家人的博弈当中家奴们的倒向,就朝着王家人有利的方向发展了。 AOd6fx5ZXMAGkrn7BbNln+BiPoFixu3pgREPUWtn5RHhshtIj8fGiwFY4fePec1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