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花述异记

王晫(丹麓)

湖墅西偏 ,有沈氏园,茂才衡玉之别业也 。茂才性爱花,自号“花遁”。园故多植古桂、老梅、玉兰、海棠、木芙蓉之属,而牡丹尤盛。叠石为山,高下互映,开时荧荧如列星 ,又如日中张五色锦,光彩夺目。远近士女游观者,日以百数。

【注释】

①王晫:参见卷九《纪陆子容事》注释。本篇选自王晫《霞举堂集》。又见《丹麓杂著十种·看花述异记》,本篇亦收入《香艳丛书》。

②湖墅:位于今杭州市北的湖墅路沿途地区,又名北墅,可参考卷十《沈孚中传》注释。湖墅地区毗邻京杭大运河,是杭州的要津口岸与著名的商业区,商贾云集,有“十里银湖墅”之称。明代即有江桥暮雨、夹城夜月、陡门春涨、西山晚翠、花圃啼莺、皋亭积雪、白荡烟村、半道春红等“湖墅八景”。偏:侧。

③茂才:秀才。明、清时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叫秀才,也沿用东汉的叫法称作茂才。衡玉之别业:沈衡玉的沈氏园。今见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四“吾杭……又城北沈氏园古桂”,当指此沈氏园。别业,别墅。

④荧荧:光亮艳丽的样子。

【译文】

杭州湖墅的西边,有座沈氏园,是秀才沈衡玉的别墅。沈秀才生性爱花,自己取号作“花遁”。沈氏园中本来种植了古桂、老梅、玉兰、海棠、木芙蓉等花卉,而牡丹尤为繁盛。园中堆叠岩石而成假山,种植在高处、地下的花卉相互映衬,花开时节明亮艳美得如同天上罗布的星辰,又如同太阳下铺开的五彩锦缎,光彩夺目。远方近处前来游玩观赏的士人、女子,每天都有上百人。

三月十八日,予亦往观,徘徊其下,日暮不忍归。主人留饮,饮竟,月已上东墙矣。主人别去,予就宿廊侧,静夜独坐。清风徐来,起步阶前,花影零乱,芳香袭人衣裾 ,几不复知身在人世。俄见女子自石畔出,年可十五六,衣服娟楚 。予惊问,女曰:“妾乃魏夫人弟子黄令徵 ,以善种花,谓之花姑。夫人雅重君 ,特遣相迓 。”予随问:“夫人隶何事 ?”曰:“隶春工 ,凡天下草木花片数之多寡,色之青白红紫,莫不于此赋形焉 。”“然则何为见重也?”曰:“君至当自知。”因促予行。予不得已,随之去。

【注释】

①衣裾:衣襟。

②娟楚:形容衣服华美鲜丽。

③魏夫人:晋代司徒魏舒的女儿,名华存。幼时好道慕仙,嫁人后生育二子,得到仙人授予的《黄庭经》及丹药,后来托剑化形而去,被封为紫虚元君,世称南岳夫人。后代又把她视作花神之首。

④雅重:很器重,甚敬重。

⑤相迓(yà):相迎。

⑥隶:执掌。

⑦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⑧赋形:指赋予人或物以某种形体。

【译文】

三月十八日,我也前往沈氏园观赏花卉,在花下徘徊流连,傍晚时候还舍不得离去。主人便挽留我一起宴饮,饮完酒后,月亮已经爬上东边的墙头了。主人告别而去,我就借宿在长廊旁边的屋子,在这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坐在园中。此时清风缓缓吹来,我起身来到台阶前,风吹得花影零乱,花的芳香侵袭到我的衣襟,我几乎都忘记自己还在人世之中了。忽然间,我看见一位女子从石头旁边走出来,大约十五六岁,衣服华美鲜丽。我惊讶地问她是何人,那个女子说:“我是魏夫人的弟子黄令徵,因为擅长种植花卉,被人称作花姑。魏夫人非常敬重先生,特意派遣我来迎接先生。”我随口问:“魏夫人执掌什么事务?”她回答说:“魏夫人执掌春季造化万物的事情,大凡天下草木花瓣片数的多少,颜色的青白红紫,没有不在魏夫人这里被赋予雏形的。”“然而魏夫人为何敬重我呢?”女子回答说:“你到了后自己就知道了。”便催促我出发。我无可奈何,便跟随她走了。

移步从太湖石后,便非复向路 。清溪夹岸 ,茂林蓊郁 。沿溪行里许,但觉烟雾溟濛 ,芳菲满目,人间四季花,同时开放略尽 。稍前一树,高丈余,花极烂熳 。有三女子,红裳艳丽,偕游树下,见客亦不避。予叹息良久。花姑曰:“此鹤林寺杜鹃也 ,自殷七七催开后 ,即移植此。”又行数里,一望皆梅,红白相间,绿萼倍之。当盛处有一亭,榜曰“梅亭”,亭内有一美人,淡妆雅度 ,徙倚花侧 。予流盼移时 ,几不能举步。花姑曰:“奈何尔?此是梅妃 。‘梅亭’二字,犹是上皇手书 。幸妃性柔缓 ,不尔,恐获罪!”予笑谢乃已。

【注释】

①向路:原来的路。

②夹岸:水流的两岸。

③蓊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④溟濛:朦胧,模糊不清。

⑤略尽:将尽,指花的种类极多,各类花卉几乎都具备了。

⑥烂熳:同“烂漫”,色彩绚丽,杂乱繁多。

⑦鹤林寺:位于今江苏镇江黄鹤山下。旧名竹林寺,晋大兴四年(321)创建,南朝刘宋时改称鹤林律院。唐开元、天宝年间,有玄素禅师主持此寺,始改为鹤林禅寺。明永乐、弘治、万历三朝都曾重建。寺内有杜鹃花,极为有名,故清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二记:“京口鹤林寺杜鹃花,春开最盛。”

⑧殷七七:参见卷四《卖花老人传》注释。五代沈汾《续仙传》载唐代道士殷七七曾到镇江鹤林寺,催使寺内的杜鹃花在九月份盛放。

⑨雅度:高雅的风度。

⑩徙倚:徘徊,逡巡。

⑪流盼:流转目光观看。

⑫梅妃:唐玄宗的妃子。姓江,名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为杨贵妃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

⑬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逃往西川,太子李亨即位,遥尊他为太上皇。

⑭柔缓:温和宽厚。

【译文】

我跟着她走到园中的太湖石后,走着走着便发觉已经不再是原来走的路径了。清澈的溪水两岸,茂盛的树林浓密葱茏。沿着溪水走了一里多路,只觉得烟雾朦胧迷离,满眼都是艳美鲜花,世间四季盛开的各类花朵,几乎都在这里同时开放。稍走一会儿,前面有一棵树,高有丈余,树上的花色彩十分绚丽。有三位女子,身穿艳丽的红衣,一同在树下游玩,见到客人来了也不回避。我在树下感慨了很久。花姑说:“这是鹤林寺的杜鹃,自从道士殷七七催开杜鹃花之后,便从寺中移植到了这里。”又走了几里路,一眼望去都是梅花,红花白花相间,绿萼梅的数量更为繁多。梅花怒放之处有一座亭子,上面题曰“梅亭”,亭内有一位美女,妆饰素淡,风度高雅,在梅花树下徘徊。我流转目光看了她很久,几乎没有举步前行。花姑说:“你怎么了?这是梅妃。‘梅亭’二字,还是唐玄宗李隆基亲手题写的。幸亏梅妃性格温和宽厚,如果不是这样,恐怕你要得罪她了!”我笑着道歉才了结这件事。

行至一山,岩壑争秀,花卉殆与常异。听枝上鸟语,如鼓笙簧 。渐见朱甍碧瓦 ,殿阁参差,两度石桥,乃抵其处。相厥栋宇 ,侈于王者。傍有二司如官署,右曰“太医院” 。予大惊讶,问花姑曰:“此处亦须太医耶 ?”花姑笑曰:“乃苏直耳。善治花,瘠者能腴,病者能安,故命为花太医。”“其左曰‘太师府’何?”曰:“此洛人宋仲儒所居也 。名单父,善吟诗,亦能种植。艺牡丹,术凡变易千种,人不能测。上皇尝召至骊山,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赐金千两,内人皆呼‘花师’,故至今仍其称 。”入门,由西街行百步余,侧有小苑,画槛雕栏。予遽欲进内,花姑虑夫人待久,不令入。予再三强之,方许。及阶,见一花合蒂 ,浓艳芬馥,染襟袖不散。庭中有美女,时复取嗅之,腰肢纤惰 ,多憨态。予不敢熟视。花姑曰:“君识是花否?”予曰:“不识也。”曰:“此产嵩山坞中 ,人不知名,采者异之,以贡炀帝 。会车驾适至,爰赐名迎辇花。嗅之能令人清酒 ,兼能忘睡。”予曰:“然则所见美女,其司花女袁宝儿耶 ?”花姑曰:“然!”遂出。

【注释】

①笙簧:笙的乐音。簧,笙中的簧片。

②朱甍(méng):朱红色的屋顶,往往是帝王宫室和道院、庙宇等建筑的颜色。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③相厥栋宇:审视那屋檐和栋梁。厥,其,那里的。

④太医院:官署名。汉朝以来,太常寺设太医署或太医局。金始称太医院。元代太医院成为独立机构。明、清时太医院分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针灸等科,主要为宫廷服务。

⑤太医:古代宫廷中掌管医药的官员。

⑥宋仲儒:宋单父,字仲儒,唐代洛阳(今属河南)人。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他精通园艺,曾植千种牡丹,红白斗艳。又在骊山华清宫帮助李隆基种植万花,色态各不相同,人呼为花师。

⑦仍:因袭,沿袭。

⑧合蒂:即并蒂花,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⑨纤惰:纤柔无力貌。

⑩嵩山:山名。在河南登封北,为五岳之中岳。古称外方、太室。坞:指山坞,山坳。

⑪炀帝:隋炀帝杨广。

⑫清酒:指由酒醉而清醒。

⑬袁宝儿:隋炀帝的宫女。曾有洛阳人献并蒂迎辇花,隋炀帝让袁宝儿护持此花,人称司花女。此事见《大业拾遗记》:“长安贡御车女袁宝儿,年十五,腰肢纤堕,騃憨多态,帝宠爱之特厚。时洛阳进合蒂迎辇花,云得之嵩山坞中。人不知名,采者异而贡之。会帝驾适至,因以迎辇名之。”

【译文】

我们走到一座山下,山峦溪谷争艳竞秀,山上的花卉几乎都异于平常所见。只听枝上的鸟鸣之声,如同吹奏笙的乐音。随着脚步挪移,渐渐能看见红色的屋顶、青绿色的琉璃瓦,宫殿楼阁参差错落,过了两座石桥,才抵达魏夫人住的宫殿。观察那房屋建制,比王侯宅第还要奢华。魏夫人宫殿的旁边有两个像朝廷官署一样的地方,右边的名为“太医院”。我非常惊讶,问花姑:“这里也需要太医吗?”花姑笑着说:“这是苏直的住处罢了。他精通管理花卉,能使枯瘦干瘠的花变得肥硕茂盛,可让萎蔫病态的花变得生机盎然,因此被称作花太医。”我又问:“左边的为何叫‘太师府’?”花姑说:“这是洛阳人宋仲儒的居所。他名叫单父,善于吟诗,也懂得种植花卉。他培植牡丹,其技术总计能养育出一千多种花卉,让常人难以料想。唐玄宗李隆基曾经召请他到骊山,让他种植了万种花卉,那些花的颜色、形态各不相同,还赏赐给他千两金子,宫内的人都称呼他为‘花师’,因此至今还沿袭着这种称呼。”我们进入大门,从西街向前走了百余步,旁边有一座小花园,栏杆雕花彩饰,奢华繁美。我急忙想要入园,花姑担心魏夫人等待太久,不让我进入。我反复强求,她才允许。我踏上台阶,只见有一枝并蒂花,浓艳美丽,芳香扑鼻,那香味染到襟袖间久久不散。只见庭中站着一位美女,不时拿花来嗅闻,她腰肢纤细,姿态娇憨。我不敢仔细观看。花姑说:“你认识这花吗?”我说:“我不认识。”花姑说:“这花出产于嵩山的山坳里,人们都不知道它的名称,采摘花的人感觉很奇怪,把这花进贡给了隋炀帝。恰逢隋炀帝的车驾到来,于是赐名为迎辇花。闻这花能让人醒酒,还能让人释劳忘睡。”我说:“那么刚看到的美女,莫非是司花女袁宝儿吗?”花姑说:“是的!”我们便走了出来。

复由中道过大殿。殿角遇二少妇,皆靓妆,迎且笑曰:“来何暮也 ?”花姑亟问:“夫人何在?”曰:“在内殿观诸美人歌舞奏乐为乐。客既至,当入报夫人。”予遽止之曰:“姑少俟。诸美人可得窃窥乎?”二妇笑曰:“可。”谓花姑:“汝且陪君子,我二人候乐毕相延也。”去后,予乃问花姑:“二妇为谁?”曰:“二妇本李邺侯公子妾 ,衣青者曰绿丝,衣绯者曰醉桃。花经两人手,无不活。夫人以是录入近侍。”遂引予至殿前帘外,见丝竹杂陈,声容备善,正洋洋盈耳 。忽有美人撩鬓举袂,直奏曼声,觉丝竹之音不能遏。既而广场寂寂,若无一人。予闻之,不胜惊叹。花姑曰:“此永新歌 ,所谓‘歌值千金’,正斯人也。”语未毕,闻帘内宣“王生入”。

【注释】

①暮:晚。

②李邺侯:李泌,字长源,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肃宗即位,拜银青光禄大夫,辅佐重要政务,权逾宰相。唐德宗朝位至宰相。他喜谈神仙道术,又好空言,多遭权贵忌嫉排挤。封邺县侯,史称李邺侯。公子妾:李泌之子的妾室。明陈继儒《李公子传》记李泌之子有妾室数百,“绿丝、醉桃善种花,花经两人手无不活”(《陈眉公集》卷十三)。

③洋洋:形容声音响亮。

④永新:唐玄宗时期宫廷的歌伎。本名许和子,吉州永新县(今江西永新)乐家女。被选入宜春院,成为宫中女伎,遂以其籍贯名。善歌,能变化新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歌直千金》记:“宫伎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

【译文】

我们又从中间的大道来到大殿。在大殿角落见到两位年轻妇人,都是妆饰华美,笑着迎接我们说:“怎么来得这么晚呢?”花姑急忙问道:“魏夫人在哪里呢?”妇人回答:“魏夫人正在内殿观看诸位美女歌唱舞蹈、演奏乐器来取乐。客人既然到了,应当进内殿去禀告魏夫人。”我匆忙阻止说:“暂且等候一会儿。能偷偷看看诸位美女吗?”两位妇人笑着说:“可以。”她们对花姑说:“你先陪同先生,我们二人等待乐舞结束后再来延请先生。”她们走了后,我便问花姑:“这两个妇人是谁?”花姑说:“这两个妇人本是李泌儿子的妾室,穿青衣的人叫绿丝,穿红衣的人叫醉桃。经过两人养护的花卉,没有不成活的。魏夫人因为这个缘故将她们选为近身侍从。”于是便引领我来到宫殿前的帘幕之外,透过帘幕,只见各种乐器错杂陈列,美女的声音、容貌都很出色,那响亮的声音正充盈在我的耳边。忽然有位美女用手撩起发鬓,抬起衣袖,直接唱出了轻柔曼妙的歌声,我感觉乐器演奏的声音都不能阻挡她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广阔的殿堂安静下来,好像没有一个人了。我听闻之后,惊叹不已。花姑说:“这是永新唱的歌曲,前人所说的‘歌值千金’,就是形容这个人的。”话还没说完,听到帘中传唤“让王生进来”。

予敛容整衣而进 ,望殿上夫人,丰仪绰约 ,衣绛绡衣 ,冠翠翘冠 ,珠珰玉佩,如后妃状。侍女数十辈,亦皆妖丽绝人。予再拜。命予起,曰:“汝见诸美女乎?”予谢不敢。夫人曰:“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 。以汝惜花,故得见此,缘殊不浅。向汝作《戒折花文》 ,已命卫夫人楷书一通 ,置诸座右。”予益逊谢。

【注释】

①敛容:正容。显出端庄的脸色。整衣:整理衣裳。表示态度庄重。

②丰仪绰约:风度仪表柔婉美好。

③绛绡衣:深红色生丝织成的衣服。

④翠翘冠:饰有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的发冠。

⑤小影:此指表现或显示在外面的影像。

⑥《戒折花文》:王晫撰写的骈文,叙惜花、护花之意,“愿除风雨之妒,天下之美当为天下惜之,眼前之春,愿向眼前留却”(录于李渔《四六初征》卷十)。

⑦卫夫人:卫铄,字茂漪,东晋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精通书法,师法锺繇,尤擅隶书。王羲之曾跟她学习书法。通:量词,遍,番。

【译文】

我神情恭谨地整理衣裳,走进内殿,望见殿上的魏夫人,她风度柔婉仪态美好,身穿深红色的绡衣,头戴绿色翠羽冠,还佩戴着缀珠的耳饰和玉佩,如同宫廷后妃的装扮。身边的几十个侍女,也都是妖艳美丽,容颜绝世。我拜了又拜。魏夫人让我起身,说:“你看见诸位美女了吧?”我道歉说愧不敢当。魏夫人说:“美女是花的本体,花是美女的影像。因为你爱惜花木,所以能够看到它们的本体,这种缘分真是不浅。以前你曾作《戒折花文》,我已让卫夫人用楷书抄写了一遍,放在我的桌案右边。”我更加谦逊地道谢。

旋命坐,进百花膏。夫人顾左右曰:“王生远至,汝辈何以乐嘉宾之心?”有一女亭亭玉立,抱琴请曰:“妾愿抚琴。”一声才动,四座无言。泠泠然,抚遍七弦,直令万木澄幽,江月为白 。夫人称善,曰:“昔于頔尝令客弹琴 ,其嫂审声 ,叹曰:‘三分中,一分筝,二分琵琶,绝无琴韵。’今听卢女弹 ,一弦能清一心,不数秀奴、七七矣 。”因呼太真奏琵琶 。予闻呼太真,私意当日称为“解语花” ,又曰“海棠睡未醒” ,不料邂逅于此。乃见一人,纤腰修眸 ,衣黄衣,冠玉冠,年三十许,容色绝丽,抱琵琶奏之,音韵凄清 ,飘出云外。

【注释】

①“泠泠然”几句:化用常建诗歌《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描写空明澄澈、宁静清空的弹琴境界。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澄幽,形容林木深邃幽静的样子。

②于頔(dí):唐代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曾任湖、苏二州刺史,颇有政绩。累加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坐事贬恩王傅,以太子宾客致仕。曾封燕国公。文中所引于頔听琴之事,出自唐李肇《国史补》:“于頔司空尝令客弹琴,其嫂知音,听于帘下曰:‘三分中一分筝声,二分琵琶声,绝无琴韵。’”

③审声:通晓音乐,能辨别音调。

④卢女:魏武帝时的宫人,善弹琴。隋杜公瞻《编珠》卷二引《古今注》:“魏武闻有卢女者,年七岁,善琴,能为新声,帝乃召焉。”

⑤不数:不亚于。秀奴、七七:据唐赵璘《因话录》、宋王谠《唐语林》记李勉有两个宠奴,号秀奴、七七。两人皆擅弹琴,《因话录》云:“惟二宠妓曰秀奴、七七,皆聪慧善琴,兼筝与歌。”

⑥太真:唐代杨贵妃的号。《旧唐书·后妃传》:“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⑦解语花:会说话的花。唐玄宗曾称杨玉环是自己的解语花,语见《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⑧海棠睡未醒:形容像海棠花一样娇美的睡觉姿态,亦指杨贵妃。语见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尔。’”

⑨修眸:漂亮的眼睛。

⑩凄清:凄凉冷清。

【译文】

魏夫人旋即让我坐下,进奉百花膏。魏夫人回视两旁的侍从说:“王生远道而来,你们用什么技艺取悦嘉宾的心呢?”有一个女子身材修长挺拔,抱着琴请求说:“我愿意抚琴一曲。”她的琴声刚刚响起,在座的人就都安静无言了。那声音清越悠扬,弹遍七根琴弦,竟然让无数草木密林变得更为深邃幽静,江中的月影显得更加皎洁澄明。魏夫人称赞琴声,说:“昔日于頔曾经让客人弹琴,他的嫂子能辨别音声,叹息道:‘把这演奏分成三分的话,其中一分是筝的声音,其余二分是琵琶的声音,里面绝没有琴的韵致。’现在听卢女弹琴,一根弦声响起能使人的心灵空明清澈一次,这不亚于秀奴、七七的技艺了。”又让杨玉环弹奏琵琶。我听到传唤杨玉环,私下想着杨玉环当初被称作“解语花”,又叫作“海棠睡未醒”,没想到今天在这里和她不期而遇。就看见有一个人,腰肢纤细,眼眸明亮,身穿黄色衣服,头戴玉冠,有三十多岁,容颜十分美丽,她抱着琵琶演奏,琵琶声凄凉冷清,仿佛飘荡到了云霄之外。

予复请搊筝 。夫人笑曰:“近来惟此乐传得美人情。君独请此,情见乎辞矣 !”顾诸女辈曰:“谁擅此技?”皆曰:“第一筝手,无如薛琼琼 。”寻有一女,着淡红衫子 ,系砑罗裙 ,手捧一器,上圆,下平,中空,弦柱十二 ,予不辨何物。夫人曰:“此即筝也。”顷乃调宫商于促柱 ,转妙音于繁弦 ,始忆崔怀宝诗,良非虚语。

【注释】

①搊(chōu):弹拨。

②情见乎辞:情感流露于言辞之间。

③薛琼琼:唐玄宗时的弹筝高手,被誉为教坊第一筝手。有狂生崔怀宝,作词赠薛琼琼曰:“平生无所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薛琼琼随其私奔,事发后被收赴阙,因杨贵妃求情,得唐玄宗恩赦而赐给崔怀宝为妻。事见宋曾慥《类说》卷二九、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七引张君房《丽情集》等。

④衫子:古代妇女穿的袖子宽大的上衣。

⑤砑(yà)罗裙:用砑罗制的裙。砑罗,一种用光石碾磨得紧密光亮的丝织品。

⑥弦柱:乐器绾丝之柱。

⑦调宫商:调试宫商音律,以定准音调。促柱:移动筝上的柱码,使弦更紧,以变音律。刚开始弹筝时,需要按压筝弦,移动筝上的柱码,调节音律。《艺文类聚》卷四四引汉侯瑾《筝赋》:“急弦促柱,变调改曲。”

⑧繁弦:繁杂细碎的弦乐声。

【译文】

我又请求让人弹筝。魏夫人笑着说:“近来只有筝的乐音能够传递美人的情意。你偏偏请求弹奏这个乐器,看来你的情感都溢于言辞了!”魏夫人回头看着诸位美女说:“谁擅长弹筝呢?”众人说:“弹筝排名第一的,非薛琼琼莫属。”一会儿,有一个女子,穿着淡红色衣衫,腰系砑罗裙,手中捧着一个乐器,上面圆,底下平,中间空,有十二根弦柱,我认不出是什么乐器。魏夫人说:“这就是筝。”片刻,那女子便移动筝上的柱码、调试宫商以定准音律,借助繁杂的弦乐声弹奏出美妙的乐音,我这才回想起崔怀宝写的赞誉薛琼琼的词作,看来崔怀宝所赞的确没有虚夸。

曲才终,又有一女,抱一器,似琵琶而圆者,其形象月,弹之,其声合琴,音韵清朗。予又不辨何物,但微顾是女,手纹隐处如红线。夫人察余意,指示予曰:“此名阮咸 ,一名月琴,惟红线雅善此 。”予方知是女即红线也。夫人忽指一女曰:“浑忘却汝。汝有绝技,何不令嘉客得闻?”予起视,见一美人,含情不语,娇倚屏间,闻夫人语,微笑。予遂问夫人:“是女云谁?”夫人曰:“此魏高阳王雍美人徐月华也 。能弹卧箜篌 ,为《明妃出塞》之歌,哀声入云,闻者莫不动容。”已持一器,体曲而长,二十三弦,抱于怀中。两齐奏之,果如夫人言。

【注释】

①阮咸:古乐器名,简称“阮”。拨弦乐器。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相传晋阮咸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②红线:唐代袁郊小说《红线》中的主人公,女侠客。才智超人,通晓音律,善弹阮咸。听到有人敲羯鼓,根据音调悲伤判断击鼓人必有心事。其文记:“唐潞州节度使薛嵩家青衣红线者善弹阮咸……红线谓嵩曰:‘羯鼓之声,颇甚悲切,其击者必有事也。’”

③徐月华:北魏高阳王拓跋雍的美人。擅长弹卧箜篌,尤精《明妃出塞》,即表现王昭君出塞的乐曲。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曲歌,闻者莫不动容。”

④卧箜篌:拨弦乐器名。箜篌的一种。

【译文】

乐曲刚结束,又有一个女子,怀抱一件乐器,像琵琶却很圆,外形像圆月,弹奏起来,声音近乎琴音,乐音清新响亮。我也不认识这是什么乐器,只是稍微看了一眼这个女子,她手掌纹路深处好像有一道红线。魏夫人察觉到我的意思,指着乐器对我说:“这乐器名叫阮咸,又叫月琴,只有红线平常善于弹奏。”我才知道这个女子是红线。魏夫人忽然指着一个女子说:“我完全忘掉了你。你身怀绝技,为何不让嘉宾听一下呢?”我抬起目光,只见一位美女,含情脉脉,也不说话,娇柔地倚靠在屏风间,听到魏夫人的话语,微微一笑。我便问魏夫人:“这个女子是谁?”魏夫人说:“这是北魏高阳王拓跋雍的美人徐月华。她善弹卧箜篌,奏《明妃出塞》曲,那悲哀凄凉的乐声响彻云霄,听到的人没有不动情的。”她手持一件乐器,乐器形体弯曲而长,上有二十三根弦,抱在怀中。红线、徐月华两人一起演奏,果真如同魏夫人所说的那样高超精湛。

俄有一女跨丹凤至,诸女辈咸曰:“吹箫女来矣 !”女谓夫人曰:“闻夫人延客,弄玉愿献新声 。”夫人请使吹之。一声而清风生,再吹而彩云起,三吹而凤凰翔,便冉冉乘云而去。耳畔犹闻呜呜声,细察之,已非箫矣。别一女子,短发丽服,貌甚美而媚,横吹玉笛,极要眇可听 。夫人曰:“谁人私弄笛?”诸女辈报曰:“石家儿绿珠 。”夫人命亟出见客。女伴数促不肯前,中一女亦具国色,乃曰:“儿亦善笛 ,何必尔也?”绿珠闻之,怒曰:“阿纪敢与我较长短耶 ?我终身事季伦,不似汝谢仁祖殁 ,遂嫁郗昙。不以汗颜,翻逞微技?”是女羞愤无一言。夫人不怿 ,命止乐。

【注释】

①吹箫女:即弄玉。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女,爱吹箫,嫁给了善吹箫的萧史,每天和萧史吹箫作凤鸣之音。后来,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刘向《列仙传》。

②新声:新作的乐曲。

③要眇:美好,美妙。

④绿珠:晋代石崇(字季伦)的爱妾,善于吹笛。《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

⑤儿: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⑥阿纪:晋代谢尚之妾,也擅长吹笛。《太平御览》卷五八〇引《世说新语》佚文记:“谢仁祖妾阿纪有国色,善吹笛。仁祖死,阿纪誓死不嫁。郗昙时为北中郎,设权计,遂得阿纪为妾。阿纪终身不与昙言。”

⑦谢仁祖:谢尚,字仁祖,曾官尚书仆射等职,以精通音乐著称。《世说新语·容止》记桓温评价他的演奏有飘飘欲仙的情意,“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⑧不怿(yì):不开心,不欢喜。

【译文】

不一会儿,有一个女子骑着红色的凤凰来了,众女子都说:“吹箫的姑娘来了!”吹箫姑娘对魏夫人说:“听闻魏夫人延请宾客,弄玉愿意献上一首新曲。”魏夫人请她吹奏。箫声刚一响,清微的风悄然而生;再吹的时候,天空飘起彩云朵朵;继而吹奏,凤凰飞翔,弄玉便缓缓地乘着云彩离去了。我的耳边还能听到呜呜的声音,仔细分辨,已经不是箫声了。又有一女子,头发较短,身穿华丽服饰,容貌美丽妩媚,将玉笛横放到嘴边吹奏,那声音非常美妙动听。魏夫人说:“是谁暗自吹笛?”众美女回禀说:“石家的美女绿珠。”魏夫人让她快点出来接待来宾。她的同伴催促了几次她都不肯上前,其中有一个也具有绝世容颜的女子,于是说道:“我也善于吹笛,何需你呢?”绿珠听了,生气地说:“阿纪敢和我比试高下吗?我终身侍奉石崇,不像你在谢尚辞世后,就嫁给了郗昙。你不因此感到羞愧,反倒卖弄自己那微小的技艺吗?”阿纪羞愧恼怒却哑口无言。魏夫人也不高兴,便不让她们演奏了。

忽有啭喉一歌 ,声出于朝霞之上,执板当席 ,顾盼撩人。夫人喜曰:“久不闻念奴歌 ,今益足畅人怀!”念奴曰:“妾何足言?使丽娟发声 ,妾成伧父矣 !”夫人指曰:“丽娟体弱不胜衣,恐不耐歌。”予见其年仅十四五,玉肤柔软,吹气胜兰 ,举步珊珊 ,疑骨节自鸣。乃曰:“对嘉宾,岂能辞丑?”因唱《回风曲》,庭叶翻落如秋,予但唤奈何而已。丽娟曰:“君尚未见绛树也 。绛树一声能歌两曲,二人细听,各闻一曲,一字不乱。每欲效之,竟不测其术。”夫人曰:“绛树术虽异,恐无能胜子。吾且欲与王生观绛树舞。”乃见飞舞回旋 ,有凌云态,信妙舞莫巧于绛树也。绛树谓丽娟曰:“汝欲效吾歌不得,吾欲学汝舞亦不能。”夫人大悟曰:“有是哉!汉武尝以吸花丝锦赐丽娟作舞衣 ,春暮宴于花下,舞时故以袖拂落花,满身都着,谓之百花舞。今日奈何不为王生演之?”丽娟复起舞,舞态愈媚,第恐临风吹去。忽闻鸡鸣,予起别。夫人曰:“后会尚有期,慎自爱 。”仍命花姑送予行。视诸美人,皆有恋恋不忍别之色,予亦不知涕之何从也。

【注释】

①啭喉一歌:婉转动听地歌唱。

②板:指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

③念奴:唐天宝间的著名歌女,唱歌声调高亢。《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记:“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后人曾以她的名字作一词牌名,即《念奴娇》。

④丽娟:汉武帝时的宫中歌女,玉肤柔软,吹气如兰,曾“于芝生殿唱《回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汉郭宪《洞冥记》)。

⑤妾成伧父:我被比成粗野的人。伧父,古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⑥吹气胜兰:谓美女气息之香胜于兰花。

⑦珊珊:缓慢移动貌,常用以形容女子步态。

⑧绛树:古代美人,善歌舞,魏文帝曹丕《与繁钦书》言“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

⑨飞舞回旋:飞翔飘舞,盘旋回环。

⑩汉武:汉武帝刘彻。隋杜公瞻《编珠》引《南史》曰:“武帝尝以吸花丝锦赐丽娟命作舞衣,春暮宴于花下,舞时故以袖拂落花,满身都着,舞态愈媚,谓之百花舞。”吸花丝锦:用来自越嶲国所产的吸花丝织成的锦,据说吸花丝接触到花能吸住花而不坠落。

⑪自爱:自己爱护自己,自重。

【译文】

忽然间,有人婉转地歌唱起来,那声音传到了朝阳映照的云霞之上,唱歌的人拿着檀板站在席间,眉目转动,撩拨人心。魏夫人喜悦地说:“很久没有听到念奴的歌唱了,今天真令人心怀畅快!”念奴说:“我哪里值得提及?如果让丽娟发声歌唱,我恐怕就被她比成粗鄙之人了!”魏夫人指着丽娟说:“丽娟身体娇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起,恐怕不能歌唱。”我看见丽娟仅有十四五岁,白润如玉的肌肤看着非常柔软,呼吸的气息香胜兰花,走起路来步态缓慢,让人怀疑她的骨头会发出响声。丽娟说:“嘉宾在座,哪里能因我唱得鄙陋便推辞呢?”于是唱了《回风曲》,庭中的树叶像到了秋天那样翻动落下,我只能喊着“怎么如此奇妙”。丽娟说:“你还没有看绛树表演呢。绛树一个人的歌喉能同时唱出两首歌曲,让两个人仔细分辨,每个人只听其中的一首歌曲,会发现她同时唱的两首歌曲一个字都不会混乱。旁人常想模仿她,却难以窥测她的演唱之术。”魏夫人说:“绛树的歌唱之术虽然奇异,只怕也无法超过你。我和王生打算先观看绛树的舞蹈。”于是看到绛树飞翔飘舞,盘旋回环,如有直上云霄的姿态,的确是像曹丕所说,世间美妙的舞蹈没有谁能比绛树跳得更好了。绛树对丽娟说:“你想要模仿我的歌唱却无法做到,我想要学习你的舞蹈也是无能为力。”魏夫人恍然大悟说:“的确有这样的事情啊!汉武帝曾把吸花丝锦赐给丽娟制作舞衣,在春天傍晚的花下举办宴会,丽娟舞蹈时有意用衣袖轻拂落花,满身都沾着花瓣,被称作百花舞。你今天怎么不给王生表演百花舞呢?”丽娟再次翩翩起舞,她的舞态更加妩媚,让人只担心她会被风吹走。忽然听到雄鸡鸣叫,天色将亮,我便起身告别。魏夫人说:“日后还会有再次相逢的时候,请你小心珍重。”仍然让花姑送我返回。我看那些美女,都有些恋恋不舍、不愿分别的表情,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潸然落泪了。

花姑引予从间道出,路颇崎岖。回首忽失花姑所在,但见晓星欲落,斜月横窗 ,花影翻阶,翻然若顾予而笑 。露坐石上 ,忆所见闻,恍如隔世。因慨天下事大率类是 ,故记之,时康熙戊申三月

【注释】

①斜月:西斜的落月。

②翻然:指花影浮动的样子。

③露坐:露天闲坐。

④大率:大抵,大致。

⑤康熙戊申:清康熙七年(1668)。

【译文】

花姑带我从小路走出来,道路崎岖不平。忽然回头一看,花姑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只见黎明前的星辰摇摇欲落,西落的月亮横斜在窗户之上,花木的影子返照在台阶上,花影浮动好像正笑着看我。我露天地坐在石头上,回想自己的所见所闻,恍然如同已经相隔一世。因而感慨天下的事情大抵都是如斯梦幻,故而写了这篇文章,时间是清康熙七年的三月。

袁箨庵曰 :具三十分才情,方能有此撰述 。若有才无情,则不真;有情无才,则不畅。读竟始服其能。

李湘北曰 :此丹麓《戒折花文》绝妙注疏也。将千古艳魂和盘托出 ,笑语如生 ,不数文成将军之于李夫人 、临邛道士之于杨玉环矣

徐竹逸曰 :逸兴如落花依草 ,可补《虞初志》《艳异编》之所未备。文心九曲 ,几欲占尽风流

【注释】

①袁箨(tuò)庵:袁于令,一名晋,字令昭,号箨庵。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湖北荆州知府。署中惟有弈棋声、唱曲声、骰子声。工隶书,精词曲、音律。有《西楼记》《金锁记》《长生乐》等传奇。《吴诗集览》卷十四《赠荆州守袁大韫玉》注略述其事迹。

②撰述:著述,指《看花述异记》。

③李湘北: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科举寄籍归德府永城县(今河南永城)。清初文臣。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少詹事、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三十一年(1692),拜武英殿大学士。著有《容斋千首诗》《容斋诗余》等。事见韩菼《李文定公墓志铭》(《有怀堂文稿》卷十六)、《李文定公事略》(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六)。

④艳魂:指已经去世的美女,美女魂灵。

⑤笑语如生:欢声笑语恍如鲜活。

⑥文成将军之于李夫人:指方士少翁为汉武帝宠妃王夫人招魂之事。少翁,西汉方士。曾为汉武帝招王夫人魂灵,被汉武帝拜为文成将军。后来被汉武帝诛杀。事见《史记·孝武本纪》。

⑦临邛道士之于杨玉环:指临邛道士为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招魂之事。白居易《长恨歌》:“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贵妃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思慕不已,便请临邛道士招致贵妃魂魄。

⑧徐竹逸:徐喈凤,字鸣岐,更字竹逸,号荆南山人。江南宜兴(今江苏宜兴)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云南永昌府推官,受江南“奏销案”牵连降调,辞官归里。后曾两获荐举,力辞不就。事见王晫《今世说》卷二、《(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八。

⑨逸兴:超逸的意兴。落花依草:花瓣落地,依附于草间,有点缀之意。锺嵘《诗品》:“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此句指作者的超逸意兴如同落花点缀绿草,与文中的故事相映成趣。

⑩文心:撰写文章的用心,文思。

⑪风流: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译文】

袁于令说:具有三十分的才华情思,才能有这样的著述。如果只有才华却没有情思,写得就会不真实;有情思却没有才华,写得就会不顺畅。读完这篇文章才开始钦佩作者的才能。

李天馥说:这篇文章是对王晫《戒折花文》最精彩的注释了。将历史上已逝的美女事迹一一道尽,那些女子的欢声笑语鲜活如生,不亚于少翁招魂李夫人、临邛道士招魂杨玉环了。

徐喈凤说:文中超逸的意兴如同落花依恋青草般点缀成美,可以弥补《虞初志》《艳异编》未曾记载的部分。作者的文思迂回曲折,几乎要占尽文坛的超逸佳妙。

张山来曰:予尝谓“以爱花之心爱美人,则领略定饶逸趣 ;以爱美人之心爱花,则护惜别有深情”。丹麓惜花如命,固应有此奇遇。

又曰:向读《艳异》诸书,见花妖月姊 ,往往于文士有缘,心窃慕之,恨生平未之遇也。今读此记,益令我神往矣!

【注释】

①逸趣:超逸不俗的情趣。

②月姊: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

【译文】

张潮说:我曾经说“用爱花的心意去怜爱美女,那么一定会领略到很多超逸不俗的情趣;以爱美女的心思去爱惜花木,那么这份护持怜惜另有一种深厚的情意”。王晫爱花如命,本来就该有这样的奇遇。

又说:我过去读《艳异编》等书,看到里面写的花妖、月中仙子常和文士大有缘分,我心中对此暗暗地羡慕,遗憾自己有生以来没有过这样的艳遇。如今读了这篇传记,更加令我心驰神往了! zdsKD1LLKqjLwA7s/Jaf7rJ5SM+zpA0muv1btIg2JTcZNg4zp3ji4tKoONGS0q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