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出版了几本经典的书籍:《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必然》一书揭示了我们的世界和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介绍了“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扰乱”社会发展秩序的是“个人电脑”和“移动手机”。未来30年,人们的生活更多面对的是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 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 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以及开始(beginning),凯文·凯利用了上述12个名词来刻画这种变化。
图片来源:360图片
他谈到“形成”时说,“水可以腐蚀金属”“润滑油是可以蒸发的”。对于这些说法,如果我们秉持传统的观念来看,必然会感觉到很迷惑。比如,我们试着把一个金属块放进一盆水里,观察它很长时间,发现它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它受到水和空气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着,只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出它在改变。而润滑油等无论沾到什么地方,我们都是很难清除它的。但其实,即使我们不去刻意清除它,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消失。
书中最后一个名词是“开始”,这个词的寓意是,我们的每天都是已经发生变化后的开始,而永远不变的是新的开始。
《失控》一书的核心,即“失控”一词,并不是指“失去控制”,它所讲的是人类智慧的一种构成方式:在蜂群式的集体中,每个个体都要受到周边的影响,要嵌入别人的行动之中,在一个生态体系里面运行。这个整体是没有中心的,但它的创造力却是极大的。这也是本书所提到的“失控”的含义。
传统的大公司建立了科层式管理体制。在传统的雇佣制下,管理主要依靠职业经理人完成,组织稳定,但是员工的能动性难以发挥,公司效率较低,效益也不理想。如今,相当数量的现代公司正在尝试各种去中心化,例如互联网公司等采用更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把大公司变成若干个小公司或小团队。小公司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利益捆绑、权责共担的“合伙制”,公司给予这些团队充分的决策和行动自由。这种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公司的活力。
职业经理人可以创业、干事、共富贵,但不能共患难,一旦遭遇巨大的行业风险,职业经理人则难以依靠。以打工的心态工作,存在“危机时期的离心现象”和“道德风险”。
图片来源:360图片
在传统企业里,讲究的是边界清晰、权责分明、责任到位,一个部门往往不关心另外一个部门的事情,专业主义的坚持高于跨界主义的好奇。比如说,为什么部门员工近在咫尺,有事情不当面口头说明而要发邮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邮件中一字一句清清楚楚,一旦出现问题,责任承担也一目了然。职业经理人制度导致专业主义盛行,但是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其实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未来,在创业企业中,职业经理人制度可能会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事业合伙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