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4 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变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能源互联网、分布式微网、智慧能源商业模式、终端用能融合技术、新型储能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

(1)新型电力系统是更加柔性和开放的能源互联网

新型电力系统能够高效集成各种分布式能源,通过多传感、大数据、智能管控等技术,实现能源实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化能源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时继续担当分级分层能源设施的“神经”和“骨架”,加速实现系统智能调度及市场自由交易,促进分布式智慧能源计量结算场景落地,逐渐发展为柔性和开放的能源互联网。

(2)分布式微网成为大电网的重要互补项

新型电力系统丰富了原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并将其扩展为既包括远距离、复杂庞大的能源传输系统,如全球、洲际或区域联网的能量传输共享;也能够实现区域能源就近交易,分布式微网成为大电网的重要互补项,电网将形成大量分散和集中的拓扑结构。跨区送电是全局调配,区域供能是末端深挖,新型电力系统将部分跨区送电(特高压)转移到局域用能上,将更加注重能量的就地就近消纳。未来局域智能微网将成为重要的供能形式,和跨区送电方式相互补充、相互支撑。

(3)智慧能源商业模式和生态推动电力市场发展

顺应电力零售的市场化趋势,以分布式发电灵活性交易为切入点,电力零售、需求侧容量交易和运维、节能等综合能源服务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场外互联网电商平台实现,借助供需匹配和智能结算,打造新的智慧能源商业模式和生态。智慧用能还原了能源的商品属性,建立起竞争、开放、有序的供能和用能市场,对冷、热、电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达到竞争性供需平衡的状态,大幅提高微网的用能效率和效益。智能控制+新型电力交易将为我国的碳交易、微电网、智慧能源等注入新的生机,推动智慧电力生态形成和能源体制机制重建。

(4)终端用能将和移动互联、智能家居进一步融合

智能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将万物紧紧相连,能源商品市场化、供应多样化、系统分散化及电网智能化将成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趋势。未来通过移动互联设备的语音交互、体感交互、无线通信等手段,便可以控制家中用能设备,冷、热、电、气等能量通过能源路由器、竞争性交易平台进行分配重组,实现信息交互和匹配性用能。

(5)新型电力系统呼唤新型储能技术的突破

未来发电设备将逐渐呈现分散化的特征,电网拓扑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电化学储能、氢能等新型储能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将进一步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但目前储能产品成本还较高,用户侧储能盈利手段更多在于峰谷电价差套利,辅助服务市场的激励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期待着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6)区块链技术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

区块链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真正具有变革潜力的颠覆性技术,助推能源互联网升华到2.0形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实现了电力生产者、售电部门和消费者的“直连”,将分散的新能源发电接入现有电网,实现不借助中心结算的点对点直接交易,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域售电将成为智慧能源的重要突破口。

(7)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电网数字化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相互作用、相融并进,没有电网数字化就没有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必然要求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实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利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构建全局算力服务,实现算力资源按需动态调配,可支撑海量新能源并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可实现对源网荷储全环节海量分散对象的智能协调控制。大量数据使得电网全域在线透明成为可能,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全环节在线、全业务透明。 V/3jXTDYjPSHsQLa7QyRqhWJbB3KclN1cyYU9re5AdkDep1mLQviXkz9uUTYj8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