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施标准
大量分散的电动汽车资源参与辅助服务需要对电力调控的计量制度加以完善。传统的针对常规发电机组的计量和通信是采用调度通信专网的方式,调度通信专网采用光纤硬接线的技术手段,并且通常部署于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或发电厂。现有配电网的终端采集、计量与监控手段有限,对充电负荷变化的实时感知与承载能力不足。
当前充电桩与配电网通信大量采用无线通信方式,需将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移动运营商的移动数据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和网络的可靠性都受到移动运营商的限制,导致部分地下停车场出现通信信号延迟、中断等问题,影响了电动汽车参与市场交易的实时计量与结算。
(2)市场机制
由于面向用户侧的电力市场建设仍处于完善阶段,因此电动汽车还无法深度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第一,目前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需经过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调度中心、交易中心等多个环节,实施周期长,流程复杂,只有少数试点项目直接采用聚合商计量数据。第二,现有需求响应试点集中在大体量、集中式工业负荷上,分散但数量巨大的各类电动汽车资源在不同场景下的车网互动商业模式开发不足。第三,现有试点也反映出电动汽车充电基线的认定问题,各地基线认定方法不一,部分试点以全电量参与电力市场,调峰辅助服务与峰谷电价机制还需协调。第四,由于目前部分地区需求响应、第三方调峰辅助服务费用只与终端用户结算,因此影响了负荷聚合商的积极性。
(3)用户引导
一般认为电动汽车V2G运行将加速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在试点项目调研过程中,车企、动力电池企业、电动车主也普遍反映出车网互动对电池寿命和续航影响的顾虑。理论上,电池技术路线、充放电工况、工作温度/湿度都会影响电池的储电能力,也导致相关的经济性研究结论呈现较大差异。虽然大多研究显示V2G运行会加速动力电池老化,但不断提升的电池容量和寿命使电池老化对用户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小。此外,由于当前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有超过一般乘用车需求的趋势,在有限的车辆运行生命周期中,挖掘电池充放电能力的边际成本极低。为打消用户顾虑,国内部分车企在原有电池质保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V2G循环的质保服务。但类似上述商业模式创新仅集中在个别企业,市场认知仍有不足,还需在更大范围开展市场宣传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