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在新时代提出的推进沿线国家和人民全面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倡议,也是“用中国理念之光,引领世界前行之路”的具体体现。截至 2021 年 1 月 30 日,中国已经同 140 个国家和 31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5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开辟了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

2016 年,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强调“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 ,而国家间的医疗卫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带一路”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目前,“健康丝绸之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双多边为基础,服务六大经济走廊和沿线支点国家的卫生合作战略布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并且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医疗卫生合作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中国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妇幼健康、传染病与慢病防控、能力建设与卫生人才培养、卫生应急、中医药、全民健康、卫生体制建设与政策开发、医药产品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增进各国民众的健康福祉,为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领域合作构筑深厚的民意基础,从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以民心相通促进贸易畅通,产生“杠杆效应”,为中国健康产业“走出去”创造历史机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健康丝绸之路为中国提供了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实践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中国向世界展示“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可以针对相关国家、地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卫生问题,与各利益攸关方(包括双边和多边、政府和非政府以及公私合作的各类行为体)开展合作,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丰富和完善有关国际规则。由于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还可以通过这个以全球卫生治理为核心职能的多边机构开展三方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凸显了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紧迫性。相对于发达国家,疫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损害更为严重,不仅危及人民生命健康,更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衰退,甚至社会倒退。而其脆弱的经济基础和低水平的卫生服务更需要得到国际公共卫生援助。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呼吁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并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于强化全球抗击疫情信心,加强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行胜于言,中国积极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务实践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截至 2020 年 10 月,中国向 33 个国家派出 35 个援外医疗专家组,向 15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检测试剂、口罩、医用手套、呼吸机、防护服、隔离眼罩、医用鞋套、红外测温仪等防疫物资。此外,为响应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筹资呼吁,中国宣布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 5 000 万美元支持,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 5 000 万美元现汇援助;并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减贫与区域合作基金中指定 1 000 万美元,专门用于区域抗击疫情项目;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捐赠价值 200 万美元物资,专门用于抗击疫情项目。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的国际卫生合作步入新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证明,建立在强大的卫生系统之上的全民健康覆盖是保障全球健康公平和安全的关键途径,是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最佳防线。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国际秩序逐步恢复稳定,中国不仅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方面的国际合作,更要在增进全球健康公平和维护全球卫生安全方面,传递中国理念,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从而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因此,要从国家层面和长期目标出发,做好顶层设计,确定自身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切实谋划“健康丝绸之路”的走向布局。特别是转变传统卫生合作模式,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国家卫生合作策略,提升中国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国际地位。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所确定的八项内容中,三项是健康目标,而这三项均与妇幼有关——“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对抗艾滋病病毒”,足可见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在儿童健康方面,几乎所有的儿童死亡都发生在低收入国家,新生儿缺乏基本的医疗护理,腹泻、肺炎、疟疾等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每年导致数百万儿童的死亡。同样,妇女健康在全球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公平。

在中国,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妇幼健康事业,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不仅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相关指标,而且实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然而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的母婴健康水平仍然较低且改善缓慢。作为一个拥有 14.1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在妇幼健康促进,特别是母婴健康促进方面取得了如此成就,其经验值得国际上有类似问题的国家学习和借鉴。近年来,中国已逐渐由受援国转变为援助国,但对“一带一路”国家在健康领域的关注还比较有限,这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要求仍有距离。与此同时,妇幼健康也是国际社会长期聚焦的热点话题。2017 年 8 月 18 日,“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全民医疗保障和妇女、儿童、青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发展权成为‘健康丝绸之路’的新内涵、新外延。”会后发布的《北京公报》明确提出“要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升‘一带一路’各国妇幼健康水平。”因此,中国应当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将该领域作为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共同促进全球母婴健康状况改善贡献力量。

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总结了“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状况与问题,分析了中国经验在四个代表性国家的适用性,然后以全球卫生治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中国经验传播的国际卫生合作策略,以期能够提升“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水平,也为开展其他领域的卫生合作,建设“健康丝绸之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一、本研究的价值

(一)学术价值

中国正在从全球治理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重要的建设者、贡献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探索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在母婴健康促进领域的合作策略,不仅有助于完善“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理论,丰富其内涵,还能够对过去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健康治理理念和理论进行修正,为构建一个真正公平的全球健康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二)应用价值

首先,分析“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炼出适合向其传播的中国经验,制订卫生合作的国别方案,才能真正有助于解决不同国家的卫生问题,从而提高该国母婴健康水平。其次,基于中国的发展经验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促进合作的策略,还能够为中国经验在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健康领域传播和中国在更多健康领域开展国际卫生合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从而加大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卫生合作概述

该部分由第一章构成。主要是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卫生合作进行概述,具体包括卫生合作的意义、总体思路与合作原则;卫生合作的主要形式与角色定位;卫生合作的主要成果。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分析全球卫生合作和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作用,明确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卫生合作的主要形式与角色定位,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

(二)“一带一路”国家的母婴健康状况

该部分由第二章至第六章构成。第二章是总述,即在“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宏观背景下,根据“一带一路”国家卫生健康基本数据,概括分析四大区域(南亚、东南亚,大洋洲,中亚,西亚、北非,按健康水平由低到高排序)总体卫生健康状况和母婴健康(含健康服务)状况,找出母婴健康促进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第三章至第六章是分述,即先对“一带一路”四个区域总体卫生健康状况和母婴健康及服务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分别选取区域内母婴健康水平低于中国且有典型意义的支点国家进行重点考察,找出不同类型国家母婴健康个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明确“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与卫生服务的基本状况,厘清不同区域国家的特征,从而为中国未来与这些国家的卫生合作提供基本依据和基本框架。

(三)中国母婴健康事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

该部分由第七章构成。主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母婴健康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其中重点分析中国母婴健康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之后考察中国经验对不同国家的适用性和向其他国家传播经验,以及开展国际卫生合作奠定基础。

(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促进合作的策略

该部分由第八章和第九章构成。首先运用PEST方法分析中国经验在个案国家的适用性,进而确定未来可能的合作领域和方式。在总结中国对外卫生援助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基于全球卫生治理的理论框架,从理念、主体、内容、机制、资金与资源等方面,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促进合作的总体策略。

三、研究方法

作为交叉学科研究项目,本课题注意跨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同时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

第一,在分析“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时,首先,筛选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官方网站,对健康特别是母婴健康领域的数据进行全面汇总和分析。然后,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尽量完整地收集有关“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及其服务状况的文献,并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使用鱼骨图法对支点国家的重点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纳。

第二,在总结中国母婴健康促进经验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和关键知情人访谈明确中国母婴健康事业的发展和成就,然后分析中国母婴健康事业发展的成功之处及其原因。

第三,在分析中国经验对“一带一路”国家的适用性时,主要运用PEST分析法对中国经验在各国推广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卫生基础等主要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各自卫生治理体系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中国经验是否具有适用性及其适用范围。

第四,在构建基于中国经验传播的“一带一路”国家母婴健康促进合作策略时,使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会议法;个案部分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基于主题的个案分析方法。 rJd0I7E4bVnBz6zJgiqCX1JUhc252MQ5ye2Z6jyXaHYdrnjHSXd00BeR0lG+Cy1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