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全球分布,小至中型的似鸭水禽。嘴尖,翼短,尾短,颈直,趾具瓣蹼,羽毛长而柔软如丝;善潜水,以鱼类及水生昆虫为食;营巢于水上的浮游植物。全球共1科6属20种,中国有5种,重庆有4种,南川区有2种。

1.小鸊鷉 Tachybaptus ruficollis

英文学名

Little Grebe

别名

水葫芦、野鸳鸯

外形特征

体形小,外形如鸭,嘴侧扁直尖。脚特别靠体后,脚趾具瓣蹼。上体(包括头顶、后颈、两翅)黑褐色而有光泽,在繁殖期颈部有棕红栗色婚羽;眼先、颊、颏和上喉等均黑色;上胸黑褐色;下胸和腹部银白色;尾短。

大小量度

体重190~300g,体长19~27cm,嘴峰18~23mm,尾4~9mm,跗跖29~50mm。

栖境习性

生境:江河湖海,水库,溪流等各种水域环境。食性:以小鱼小虾为主,偶食水生节肢动物等。习性:留鸟或冬候鸟。通常单独、成双或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响亮连续刺耳叫声。日行性,性怯懦,营巢、栖息藏匿在芦苇或水草中。

生长繁殖

繁殖期4—5月。在水面上的追逐戏水、求偶交配的舞蹈非常有趣,雌雄衔着水草共同在芦苇丛等隐蔽处营造浮巢。发现敌情,便将巢中的卵用杂草等盖住隐蔽。每窝产卵4~8枚,雌雄亲鸟轮流孵化。孵化期20~25天,早成雏,幼鸟跟随亲鸟活动或骑在父母背上。幼鸟头部具有鲜明的黑白色条纹,在学会潜水前主要依靠成鸟提供小鱼、水生昆虫等食物。

种群现状

分布广,种群数量较多且稳定,常见。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低危(LC)、《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2.黑颈鸊鷉 Podiceps nigricollis

英文学名

Black-necked Grebe

别名

艄板儿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婚羽:具丝状松软的延伸至耳后的金黄色耳羽簇。头颈黑色,虹膜红色。嘴全深黑色,下嘴微向上翘。上体黑褐色,翅覆羽黑褐色,初级飞羽淡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尖端和内翈白色,逐渐过渡到内外翈全白色;外侧次级飞羽白色,内侧次级飞羽和肩羽黑褐色;胸、腹丝光白色,肛周灰褐色,胸侧和两胁栗红色,缀有褐色斑;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大小量度

体重240~420g,体长23~35mm,嘴峰18~25mm,尾29~42mm,跗跖28~46mm。

栖境习性

生境:繁殖期栖息于内陆的富有岸边植物的淡水湖泊、水塘、河流及沼泽地带。非繁殖期常栖息在沿海海面、河口及其附近的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食性:主要食各种小鱼蛙、蝌蚪及水生无脊椎动物,偶食水生植物。习性:旅鸟或冬候鸟。昼行,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在开阔水面。繁殖期则多在挺水植物丛中或附近水域中活动,遇人则躲入水草丛。

生长繁殖

繁殖期5—8月,营巢于有水生植物的湖泊与水塘中。常成对或小群营浮巢,较为简陋,呈圆台状,稍微内凹。每窝产卵4~6枚,卵白或绿白色,随着孵化逐渐变为污白色,大小约4cm×3c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1天。早成雏。

种群现状

分布较少,数量稀少,并不常见。

保护级别

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低危(LC)。 LvygGUr4UB96OSRxYJ4p5L+VzN1U5WgAeJxzSl+uGJlBxk848Ne3IWaVmkpnJ/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