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创意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情感培养和能力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基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际上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念、能力、意识、修养、情趣,其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教育部在2000年新编的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几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0年10月15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教育部正式发文,提出要切实加强高等教育美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务必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美育教育,在所有高校里普及美育教育,而且明确提出每位大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对自己的民族音乐有深刻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祖国大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这是具体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近百年来,经过许多音乐家的努力,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出现了不少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自1710年佛罗伦萨诞生世界上第一台钢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商人将钢琴带到广州,自此,钢琴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中国历代音乐家呕心沥血,巧妙融合中西文化与音乐风格,创作和改编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演绎了中国韵味十足的传统钢琴艺术,更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
1975年,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根据琵琶曲改编成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成功运用西方现代创作手法和精湛的钢琴演奏技法,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以旋律自身引申出一个纯净美妙、田园诗般的音乐意境。
贺绿汀先生于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是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该曲被誉为中国十大钢琴名曲之一。《牧童短笛》巧妙地将西方的复调创作手法与中国的民间曲调相结合,创作出了融汇中西、别具一格的中国式复调作品。
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被誉为中国的《月光》,是中国钢琴家们演奏次数最多的曲子之一,也是中国学琴者耳熟能详的必弹曲目。《百鸟朝凤》是王建中先生改编的另一首著名钢琴曲,该曲原是一首著名的唢呐曲,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王建中运用了现代作曲的方法,保留了其高亢的主旋律,加入了丰富的钢琴织体,运用了大量钢琴的滑音、倚音、颤音等演奏技法,对原曲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百鸟朝凤》表现内容丰富多样,有鸟、兽、虫、人等多种声音形式,表达出的音乐情感丰富热烈,既有表演性又凸显出人与自然的真实性。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翻身的日子》是根据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创作的同名声乐合奏曲改编而成,保留了原曲的内涵。这首作品是中国作曲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具有非常强的炫技性。该曲演奏需大量地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表现,踏板使用灵活多变,既要表达欢庆的效果,又不能浑浊,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充分表现出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五声化与现代音乐作品的融合。
《二泉映月》原为华彦钧的二胡曲,是二胡艺术最高成就之一。该作品以优美动人的旋律,表现出深沉、凄婉的心情。1972年,储望华先生将其改编为同名钢琴曲。改编的钢琴曲以钢琴独有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多彩的织体、交响化的形式,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二胡的各种演奏技巧,不仅再现了二胡曲的凄美与悲愤,更增添了一丝委婉与悠扬。《二泉映月》钢琴曲既保留了原本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展现了多重音乐的表现魅力,被视为钢琴改编曲模仿二胡音色最成功的作品。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1969年由石叔诚、许斐星、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六人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改编的。这首协奏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分别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以及《保卫黄河》,它融合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元素,采用了史诗般的结构,气势磅礴,情感充沛,慷慨激昂。该音乐充满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其旋律跌宕起伏,采用大量的八度持续、大跳等热情奔放的音乐语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国钢琴曲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西方钢琴曲有西方的文化特点。因此,在欣赏音乐时,应中西兼听。通过钢琴曲我们可以感受肖邦的心灵,感受他倾诉一腔爱国激情;感受柴可夫斯基架着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欣赏天鹅的舞姿;感受巴赫音乐的精巧规整,折射出遥远的时代风貌,迸发出古文明的底蕴;感受舒曼小夜曲的恬静优雅,它可以安抚躁动的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探索大自然的神秘;感受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慷慨激昂,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